由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说开去
由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说开去
从6月28日开始,江西省的高考志愿填报已经开始了,家长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孩子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好呢?而且在填报志愿时,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考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已经考完了,任务完成了,后面的事就看你们的(家长)了”,而家长们则拿着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攒眉蹙额,为孩子设计未来。
众所周知,在这个由众生组成的社会中,需要博士、硕士、专家、学者、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律师、总裁、高管、编辑记者等,也需要有修车的、理发的、做饭的、开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的,我们不需要复制别人的成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此一份,过一种自己感兴趣又能把握得住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分数高些的,上个好学校没问题,可不一定能进了好专业;分数一般的,学校没的选,专业倒是可以紧着自己挑。好学校自有好学校的标准,部属、共建、公立、民营,三六九等名堂多得很。就像世界上没有两朵完全一模一样的花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份志愿表。且不说孩子个体差异,如成绩情况、个性特点和对未来的认知都有不同,不同地区志愿的填报方式也差异较大。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我个人的感受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技巧、没有能照抄照搬的理论,每一份成功的志愿表后都是一次新的“量体裁衣”。
如果说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那么就业就是学生选择专业的指挥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考大学的事显得比较“单纯”,人们一般只关心考上了或是没考上,只要考上了,可选的专业也比较有限,理科主要是看数理化,文科基本是看文史哲,这些如今看起来冷门、基础的传统专业,都能吸引优秀的生源,填报志愿几乎没什么可纠结的。好专业的标准也很多,热门且好就业但工作比较累的(比如临床)、热门但不好就业可一旦入职工作就比较稳当的(比如法学)、冷门好就业工资高却没人愿意做的(比如护理)、冷门不好就业可社会有需求的(比如考古),等等,不一而足。孟子曾经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让人纠结的正是在给出的诸多选项中,人们分不清孰轻孰重,因为这五花八门的学校和专业,早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学扩招了,专业增加了,学生们上大学的几率大幅提高了,专业选择的余地反而越来越小了。在成人的世界里,好职业一般指那些比较清闲、工资较高、福利好、假期多、责任小的工作,但这样的地方往往也容易埋没人才。有才分的人,在大学时学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毕业后找一份能学以致用的职业,这样才会有一个于国有用、于家有利、于己有为的人生。
看来“好职业”不是人人都做得,还需你能驾驭得了,把握得住。只是他们生在帝王家,“生来只能做皇帝”,没有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的“择业”自由,结果是历史上多了几个昏君,少了几个才情兼具的艺术家和技艺超群的木匠。前几年有位亲戚的孩子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专业是数控,听起来挺高大上,不过他学了三年后依然对其没兴趣,心心念念想去当“厨子”,一来当厨师是他的夙愿,二来他认为这也是一门手艺,是个谋生的手段,即便进不了大饭店,当不了“大厨”,也可以开个小饭馆挣钱养家。可他父母却觉得面子上不好看,怕人笑话,极力阻止。可是,一个想当厨师的数控毕业生又怎么能成为好技师呢?家长们囿于自己的偏见,想包揽子女的一切,可子女的天赋、才情、能力、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又有谁能包揽得了?是啊,不管你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只要爱生活,足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填报志愿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记得那一年高考,我孩子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专业录取,其结果这么理想,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因为我孩子录取的是文理兼收的新闻专业,该校当年录取取消了往年的专业分数极差,才让我孩子那么幸运被该专业录取,而我后来查过我孩子分数是该专业录取的平均分。多次的填报经历,对于填好志愿,笔者有很深切的感受:每个孩子性格爱好成绩不同,填报志愿的设计必须因人而异,不能照搬照抄。尤其是独生子女,对专业的要求最苛刻,对地域的选择甚至超过了学校,这显然并不合理。按照一般情况,对三者的选择应该是学校第一、专业第二、地域第三。不过这个没有统一标准,应该看各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每位家长对孩子都有一定的期盼,但身边朋友的经验告诉我,现在九零后的孩子,都很有个性,一旦引导不好,往往会遭到他们的“拼命抵触”。为了不让“母女变仇人”的情况发生,在志愿填报前,志愿设计从倾听孩子的想法开始。对于当下的考生和家长,我有一些建议供参考:一定要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如果孩子对专业选择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家长,反而更容易填报;二是尊重孩子对地域的要求,孩子想去哪里读书,只要成绩能满足就尽量满足;三是对学校的选择完全是靠高考的分数说话,每年五月份开始,网上都能查到历年来各大高校在本省(区、市)的录取分数;四是如果孩子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就必须做更多的分析比较和研究,对平行志愿填报来说,学校相对容易填,专业更难填一些,为了让喜欢的专业录取把握更大,有时候要降低院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