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不能丢掉好奇心”说开去
由“人不能丢掉好奇心”说开去
10月16日下午,北京市人大临时召开的常委会会议只有人事任免一项议程,任命西城区委书记王宁为北京市副市长,免去张延昆的副市长职务。昨天,副市长张延昆刚刚出任北京市委常委。本次交替后,北京市政府领导班子继续保持一正九副架构。据长安街知事了解到,今年六月,中央表彰全国102名优秀(区)县委书记,北京有西城书记王宁和朝阳书记程连元两人入选。此后程连元先一步获重任,远赴昆明出任市委书记,现在王宁更是成为这102名优秀书记中第一位晋升副部级的官员,距受表彰只有4个月时间。本次表彰的102名优秀(区)县委书记,在此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中,已经有近20人得到提拔,晋升局级岗位。而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受表彰的区(县)委书记有20人在表彰之前就已经是局级干部,所以王宁晋升副部,并非越级提拔。就在昨天,王宁还受邀在2015年度新任区县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上谈经验体会。他说,我总结的好干部标准就是4个词:忠诚、担当、敬业、表率。知事了解到,王宁酷爱读书。他曾对身边人说,我看书很杂,看书总会让人生受益。最近他向同事推荐的是一本今年的科学类畅销书《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扉页上的题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值得被满足。“人不能丢掉好奇心”,这也是王宁的人生信条。
为我们所知,“人不能丢掉好奇心”,这也是新任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同志的人生信条。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许多天才的发明往往都来源于好奇心。孩子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而这些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父母可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这些奇思怪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因为孩子的生活里到处充满着好奇,孩子在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里成长着。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每个孩子都对他们刚刚接触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掘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学会观察孩子是父母必备的一种能力。你的宝贝究竟有什么特点、将来可能会在哪方面有特长、他会有怎样的潜能……都是父母通过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观察出来的。
读罢王宁同志的人生信条:“人不能丢掉好奇心”,让我回想起我在故乡任教的日子里,孩儿刚满六岁,那时候,我在县城附近的信河中学任教高中语文,业余时间,我带着刚满六岁的孩儿骑着自行车到县城大世界农贸市场去买菜。记得我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带着孩儿并同回答他提出的各种好奇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雨过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如此等等。那时候,我就发现刚满六岁的孩儿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好奇?联想到今天王宁同志的人生信条:“人不能丢掉好奇心”,我就想起有关专家在研究北大、清华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发现所有的动力原型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即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
记得1997年暑假,孩儿那年刚满7岁,他也算得上聪明伶俐,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天,他独自在客厅里玩耍,他妈妈在厨房里做饭。百无聊赖的他对一个精致的玩具汽车产生了兴趣,想拆开来看个究竟。可是拆开以后,就再也装不上去了。当他妈妈看到被“肢解”的新玩具时,便十分生气地对孩儿说:“你怎么这么顽皮。这可是爸爸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刚买没几天,你就把它拆了,看爸爸怎么收拾你。”儿童为什么喜欢损坏玩具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这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件东西的构造”,“他在寻找玩具里面是否有有趣的东西,因为从外观上玩具没有一点使他感兴趣的地方。”所以说孩子能拆开玩具,说明孩子有求知的欲望,能自己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当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批评,更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否则就可能扼杀了未来的人才,因为生存的技巧就在于你敢不敢去探索知识,去探索未来。当孩子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时,父母的批评、痛斥甚至是打骂,可能会扼杀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进取心!当孩子刚刚萌芽的好奇心受到打击的时候,他或许就会变得规规矩矩,但也会就此丢掉了先天具有的天才的创造力。由此可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幸福。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智力发展的动力。他会因为好奇,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而变得聪明,会因为敢于向新事物挑战而走向成熟。有的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不惜扼杀他们的好奇心,束缚他们的手脚,结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正是带着孩儿这种充满好奇的心里,我在调到横峰县第二故乡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之际,孩儿开始上小学,念初中,读高中,在他整个中小学求学阶段,我非常注意培养孩儿的好奇心。为了满足孩儿的好奇心,我首先鼓励孩儿到新华书店去博览群书,看到他喜欢的书,我是舍得投入,诸如《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和《江西通史》等名著名篇,还有我十分重视按有关孩儿学习进度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正是因为有了业余时间的阅读,孩儿上至天文地理和游戏故事,下到自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都会有所了解,从而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孩儿的好奇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记得孩儿高考作文是满分的时候,我在考虑如何填报孩儿的志愿的时候,本来儿子也蛮喜欢物理,按照当时孩儿理科志愿的分数线,孩儿完全可以填报外省的二本学校诸如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相关专业,但是孩儿在江西又完全可以填报一本志愿,于是我就填报了文理兼收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这个专业要学摄影,孩儿就是凭着自己对物理光学的爱好,他十分喜欢摄影,也基本上到了痴迷的地步。也正因为他对摄影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到故乡工作之后,他的上级领导基本上发挥了他的特长,让他独立写稿,参与摄影报道,编制画册,可谓学以致用。今年带着学车的愿望,孩儿自己又迷上了汽车,经过苦练,如今已经拿到了驾照,现在又在研究汽车驾驶,对那一款汽车进行精心研究,看自己适合购买那一款小车。这些都是他对物理感兴趣的结果。
基于此,我们做父母的必须要支持并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专家认为,当婴幼儿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受阻拦或受挫,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弃,这种性格甚至会贯穿其一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很听话、很顺从,遇事听天由命。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约束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劲头,因为好奇心是孩子获得扎实全面教育的基础。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为了给孩子努力的方向,他们不惜花钱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向孩子讲述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希望借此找到孩子的成才之路。有的父母只是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可能仅是对孩子兴趣和好奇心的一点点不耐烦或批评,就可能断送孩子一生成功的重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