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能让他们上瘾
大凡吸过烟的人,都有这种体验:由看着别人吸到自己试着吸。起初很不以为然,甚至还被呛得跟鸭子吞田螺似地脖子一伸一缩,脸胀得红红的。可是,一而再、再而三,慢慢地就有了这种寻求幻觉和激刺的欲望,直至成了瘾。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于未然(燃),就是不能让他上瘾。一旦上了瘾,要戒掉也就很难。而且,第一次戒烟不成功,第二次的烟瘾就更大,以致每戒一次不成功,烟瘾就成倍增长。此所谓“一紧一松,吸得更凶”。所以,既要极力劝人戒烟,更要警示没抽过烟的人不要抽烟。
吸毒,嗜黄,贪污受贿,与吸烟有很多相似之处。并非一开头就身陷泥潭不能自拔。君不见,那些被绳之以法站在被告席、审判台上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一把鼻涕一把泪痛心疾首地自供状。说他是后悔亦可,称他是忏悔也行。无不痛恨当初那一失足,而成了今生千古恨!所以,无论从主观还是从客观上来讲,就是不能让他上“瘾”。
所谓主观,就是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独慎,练好内功。经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在生活上不沾便宜,不搞攀此,克服势利欲,逞强心。时刻铭记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所谓客观,就是加强权力监督机制,遏制公权私用,避免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个人利益最大化。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经发现谁有违纪犯规违法现象和行为,就及时地批评教育或惩戒。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搞下不为例,尽量避免“亡羊”之后再来“补牢”。
像古代民间故事中的那位母亲,如果刚一发现自己的儿子偷窃隔壁邻居家的一只鸡蛋时,就坚决制止,而不是怂恿,就绝不会发展到后来偷牛和杀人越货而被处死的结果。如今的周永康、徐才厚、苏荣、李东生、杨金山、丁计划等无不是从量变到质变。决非“一日之寒”就“冰冻三尺”的。
不久前,某单位有一名干部,任职还不到半年,就挥霍公款数十万元。甚至将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社会养老保险金的钱,也不惜用来请客送礼买乌纱。当局党委、局纪委要对他进行立案初查时,竟然有一位组织部门的干部插手干涉,甚至施加压力。还说什么:“他的这些问题,算什么问题吗?”局纪委干部很纳闷地说:“那到底要出多大的问题,才叫问题?”这分明是促其成“瘾”,养痈为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为什么有些地方的腐败现象,之所以成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如果我们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能及时地防微杜渐,发现(或接到群众举报)哪一个刚点燃贪欲之火时,便将其一口吹灭,并喝令一声“不能吸!”,或许他们也就上不了“瘾”。这样,既挽救了个人,也避免了给国家造成损失。至于那些“明知烟有毒,偏要大口吸”的瘾君子,毒瘾攻心,咎由自取。
如今,.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坚决顽强的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举国上下有目共睹。从十八大以来落马的55名省部级以上官员看反腐败的力度,就足于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腐败问题处理的决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无论你职位多高,资格多老,无论你的关系网编得怎样密集结实,无论你将罪孽隐藏得多么奥妙,佯装得如何低调和美丽,不是一个个都中箭落马了吗?所以说,最好别上“瘾”,一旦上了瘾,就必定把火往自己身上引!此所谓欲火中烧、五脏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