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到了云南梦幻多

2014-07-17 21:25 作者:冀成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编者按】此文写尽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写尽了云南的点点滴滴,写尽了云南的前世今生,写尽了云南的美景和美石。七彩云南,魅力云南,写之不尽的云南。就是本文作家深入探寻,对之,也只能了解个皮毛而已。因为云南历史以来都是一个传奇的地方,仅凭一段时间的观感,是写不出云南独一无二的美的。好在本文作者下了大力气,这才捕捉了一些风景名胜流传的故事。从这浩浩荡荡的文字里,就能读出作者是怎样的付出和努力的,不然怎会有如此吸引人的此文呢。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文因为有了个较真的作家,你想,作家的笔下能不引人入胜吗。总之,此文写景、抒情,议论,统统都拿出来了,这篇游记不待编者介绍,你们已经闻到了浓烈的香味了,是吗。可见作者是个有心人,每到一处就收获了一篇游记美文,让人羡慕和向往。可是现实生活里不是谁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能够像作者这样自由飞翔,自然困难。体制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家庭的限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一般的,与发达国家接轨还需继续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真正的好生活距离老百姓还有千万里呢。为作者宽松的人生喝彩,为人民早日过上真正的幸福安康的日子喝彩,也为作者悲天悯人的胸怀喝彩!这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游记,故无比欣赏!

到了云南幻多

到了云南之后,我就好像是步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说起到云南旅游,那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可我的脑海里至今还储存着一些当年的思维、情绪和景物。自从那一年进入公司领导层之后,我就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一年比一年麻木,为人处世一年比一年庸俗,尽管身上还没有什么很颓废、很肮脏的东西,可实话实说,浑身上下的毛孔里多多少少都散发着一股市侩铜臭味,尤其是临要内退那两年,我的生活和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亮丽的颜色能让自己感动,能让自己兴奋,能让自己自豪,我的心似乎是疲倦了,我的灵魂似乎是也已经懒惰的飘游不动了。

现在我依稀地还记得那年季的那几天,心里总是寻思着,该找个什么理由再出去散散心呢?过两年就得从工作岗位上内退回家休养了,内退之后再想到哪儿玩玩去,恐怕就没有什么条件了,趁着现在还有些外出旅游的机会,多到全国各地转转,开拓开拓眼界,丰富丰富生活阅历,确实是挺好的。

说实在的,那几天只要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自己的想法,心里也不怎么踏实,可那个时候中国各个阶层各个企事业单位里的头头脑脑,花公款都已经花成习惯了,以各种名目外出旅游,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工作规律,如果我不合群,不跟着人们去参合参合,不但别人会骂我假正经,而且我也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况且我压根就不是一个思想觉悟有多么高尚,道德品质有多么纯洁的人。事情就这么巧,还没等到我开口跟一把手说出去旅游的事情,一把手就已经按照惯例和旅行社的有关人员商谈完了旅游路线,安排我和公司几个班子成员到云南去旅游几天。当我接到通知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心里寻思着,一把手挺会办事的,今年有意多安排我出去旅游几次,挺够意思,临走的时候我得到财务科去多拿些钱,回来的时候给他买件像样的纪念品,别让他觉得我是大个木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一天下午,我们几个人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上了飞机,飞机像只苍鹰似的在空旷的苍穹里遨游。我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平静得犹如一杯凉开水,脑海中一片虚无。下午五点多钟,飞机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降落,昆明地接导游把我们送到昆明市近日公园附近的天恒大酒店,大家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会儿,就相互吆喝着到餐厅去吃晚饭。到了云南的这第一顿饭,我们当然是要吃高档的云南米线了。大家吃完米线喝完酒便信步走出宾馆,借着酒劲肆意地逛了逛附近的景,一直逛到大家都走不动了,这才打的回宾馆休息。

第二天早上,昆明地接导游领着我们几个人在民族村里逛了整整一天。这个民族村不是高山上的那种自然村庄,也不是森林里的原始部落,而是近些年昆明市政府投资巨款开发出来的一个旅游景观区。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红土地,自远古以来就养育着傣族、白族、彝族、阿瓦和纳西等二十几个民族百姓。昆明市政府为了搞活经济,精心挖掘本省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把全省境内所有民族百姓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以原始村寨的造型形式,集中建造起来的这么一个大型的人为景观。这个人为景观区里也的确是个花钱不多,买人文历史知识,买欢乐心情的好地方。到了春城昆明,若不去民族村的各个村寨里串串门,做做客,不去当一回土司玩一回霸道,不去喝一杯彝族老乡自己酿造的米酒过过酒瘾,事后那肯定会后悔的。

我这个人天性好奇,哪一个村寨也理所当然的少不了我的身影,在那一些村寨里我除了粗略地了解了云南各个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之外,还观赏了现代化的激光喷泉、水幕电影以及古老的民族歌舞和大象表演。另外,我放开胃口品尝了一些各个民族的风味小吃,还购买了一些各个民族的小工艺品,并且有幸地认识了几个东巴象形文字。事情过去好多年了,现在回味回味,琢磨琢磨,心里忐忑不安,确实不怎么得劲,挺不是滋味的。不过那一天在民族村里游览玩耍的时候,我确实是做了几场童话梦,那倒也是真的。

那一天下午,我们到石林去玩,我坐在旅游车里远远地望着那一大片石林,实话实说,起初打眼一看,那就是一些灰呼呼的大石头。当我下了车走近石林里瞧了瞧,用双手抚摸抚摸,只不过还是一些奇形怪状的大石头而已。正如一首打油诗所云:“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

李子营石林里除了石头还是一些大石头,可那儿的大石头就是和其他地方的石头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人们只要在石林里静下心来用眼睛审视一番,用脑子想象一下,用心品味品味,那些大石头就会成为一幅幅绝妙的画,一首首优美的诗。

李子营石林里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活脱脱地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观赏石的艺术宝库。我们走进这个石林里,就犹如进入一处迷宫仙境,孔雀梳翅、犀牛望月以及唐僧石、观音石……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其是那些酷似植物的大石头,后春笋、树下蘑菇等等,更是令人们啧啧惊叹。另外还有一处奇特的钟石,竟然就像灵壁石似的能敲出多种不同的音调来,不由我们不迷醉于其美妙的旋律当中去。

我们在石林里自由漫游,石林里的树木和野草生长的倒也还算是不错,可那些大大小小的野花,让人们打眼一看就是天生的营养不足,一朵朵花儿都面黄肌瘦的,让人看着心里不怎么舒服,于是我便抬起头来欣赏天空上的云彩玩心情。这一玩心情不要紧,天空上那些变幻不定的云彩,不但让我欣赏到眼睛里,而且还欣赏到脑海里来了。

以前曾经听一个同事讲,云南的一绝是七彩云,那里的云彩变幻莫测,人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当时我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不以为然,寻思着,你就在这儿忽悠老憨吧!哪儿的云彩不一样,它美能美到哪儿去,在美的云彩它也只不过就是天空上的云彩罢了。事后我也就把这件事情给淡忘了,也从来没有刻意注意过我们山东天空上的云彩都是什么样的。那天下午一时触景生情,便油然地想起了那位同事关于云南云彩的那一番演讲,不免也就格外地注意起云南的云彩来了。白云、黄云、紫云、红云……云南的云何止是七彩呀!云南的云彩几乎就像我小时候喜欢看的那种神奇而有趣的万花筒,绚丽斑斓,美妙无比,令人遐思,浮想联翩。

我站在石林里的一块大石头上,想象着天空上的云彩是什么,它顿时就是什么。想象着那些云彩是黄山的群峰,它们就像是黄山的群峰。想象着那块云彩是杭州的西湖,它就像是杭州的西湖。想象着那条云彩是一条龙,它就像是一条飞舞的火龙。想象着那两朵云彩是一对恋人,它就像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在忘情地接吻。更有意思的景象是那些云彩随意漫天飘游,就飘游在人们的头顶上玩耍,我举起双手两腿稍微用力往空中一跳,就感觉着抓下了满手凉丝丝的七彩云,用鼻子闻了闻,特别清香,那种感觉真是美妙至极。

那天在石林里,听昆明地接导游讲,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彝、汉等附近的各族老百姓都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李子营石林里来欢庆佳节。白天老百姓们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比赛活动。夜晚人们燃起熊熊火焰,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尽情狂欢,通宵达旦。

据“石林史志外传”里记载,远古的时候,李子营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天上午女娲娘娘心血来潮,亲自率领各路神仙到凡间巡视民情,当她们路过这里的时候,女娲娘娘觉得这里的山多、水多,能耕种的田地少,百姓的生活艰难,心里有些不快。

这个时候那个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作为的酒鬼九龙王,踉踉跄跄,慌慌忙忙地跑来接驾。女娲娘娘本来就不高兴,又一见九龙王喝的醉醺醺的,一气之下,二话没说,伸手拎起九龙王,一甩手就把他给扔进了浩瀚无垠的南海里去了,紧接着伸手从天上抓来一把石子撒入了这片海里,然后就领着各路神仙一阵风似的飞走了。树倒猢狲散,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都一样。李子营这片海里的虾兵蟹将一看主子没了,美好的家园眼看着也将成为了陆地,便一哄而起,你拿我夺地把龙宫里的东西都给抢光了,最后把龙宫也给扒了,只剩下了一些日渐长粗、长高的大石头待在这里让狂风吹、让暴雨淋、让寒霜打、让烈日晒。

那一年的春季,一只天死了,刚刚又死了娘的小白兔,趴在山坡上嚎啕大哭的时候,恰巧被一个青年猎人给看见了。痛哭流涕的小白兔无意之间抬头一看,唉呀妈呀!有人来捕捉我了,吓的立马跳起身子,撒开四个小蹄子,没命地往前奔跑。青年猎人一看小白兔跑了,就跟在后面穷追不舍,小白兔被追赶急了,就钻入了这片石头林子里躲藏起来。这个时侯天上的百兽之神正坐在云彩上品茶,低头之间看见哭红了眼睛的小白兔,正被一个青年猎人追赶得到处乱钻,一时动了怜悯之心,便吹了口仙气,把小白兔的肉体给变化成了一个兔子模样的大石头,紧接着又吹了口仙气,把小白兔的魂魄给吹到月亮上和孤独寂寞的嫦娥做伴去了。

青年猎人眼看着快要猎到手的小白兔,刹那之间变成了一个石头兔子,又急又气又害怕,转身一溜烟地跑回家了。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谁能憋得住嘴?没几天青年猎人家乡附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了这件神奇的事情。我传给你的时候加上一点油,你传给他的时候又加上一滴醋,这件事情让人们传来传去,你说我评的就把这片石头林子给说神奇了,评神化了,就连天上的神仙们也都陆续的知道了这件事情。

王母娘娘听说了人世间这件事之后,顿时童心大起,便指令身边的金童阿黑哥,玉女阿诗玛,下凡投胎到这片红土高原上的两个农民家里,阿黑哥和阿诗玛从小就喜欢这片石头林子,两人长大成人之后也就更加到这片石头林子里谈情说了,阿黑哥和阿诗玛那些有声有色,有情有调的恩爱故事,把那些已经沉睡了千万年的大石头也一一地给唤醒了,那些石头人、石头羊、石头牛……渐渐地都恢复了灵性。住在石头林子附近的这些老百姓,虽然不知道这是王母娘娘的有意安排,可现实社会生活让他们慢慢的掌握了观看、欣赏那些大石头三分神似,七分想象的诀窍和意趣。天长日久,这片石林里的人气越来越旺盛,随之而来的各种美丽的民间故事也就更加的多了起来,更加的丰富动人了。

那天晚上,我们从昆明火车站上了火车,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早上七点多了,火车正徐徐地驶进大理州火车站。

大理古城,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大城门,大城门上有城楼,分别是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颍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堞,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大街,从东到西有8条小巷。条条街巷里面都有一条相连相通的环城水渠,常年累月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整个城里处处花果并茂,香气袭人,给人一种古朴幽静,世外桃源的感觉。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当中,以风、花、、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大理的风花雪月在静谧中悠远,美得不经意却异常沁人心脾。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大理要塞。古时候上关有一棵十里香树,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润年开13瓣,香味胜过桂花,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开花后的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这棵十里香树是什么时候栽种的,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不过据坊间传说,在元朝的时候这棵十里香树的花还开得很好,年年开、月月开,浓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这棵十里香树虽然已经枯死了几百年,但大理州的白族老百姓们还依然是异常的爱花,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花卉、养殖盆景,尤其是喜欢种植十里香花树。上关花,现在在大理州仍然还是名副其实。

下关,一年四季都有大风,有的时候风力能达到八级以上。苍山十九峰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下关天生桥峡谷是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处,所以下关的风异常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人们行走在天生桥峡谷对着的街道上,就会被大风给吹得站不住脚跟。关于下关的风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最为普及,自今还让人们津津乐道地演绎着。

苍山斜阳峰上住着一只千年雪狐狸,暗恋上了下关的一位白族书生,便化作人形来到下关居住,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和书生频繁地巧遇。两人相识交往不久,书生就深深地爱上了雪狐狸。书生和雪狐狸相爱的事情,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罗荃给发现了,好事的罗荃法师便施法将书生打入了洱海海底。悲痛欲绝的雪狐狸为了救心上人,便千里迢迢地去南海求救观音,观音被她的真情所感动,破例给了她一个风瓶,嘱咐她用瓶中的风将洱海的水吹干之后救出书生。

雪狐狸带着风瓶日夜兼程地赶回了大理,当她走到下关天生桥的时候,遭到了罗荃法师的暗算,跌倒在地上,打碎了风瓶,刹时狂风怒吼,把雪狐狸给吹到了玉龙雪山山顶的一处悬崖峭壁上,雪狐狸无法下来,整天仰头朝天哀嚎,一直嚎到七窍流血而亡。从此天生桥上一年四季风吹不断,后来人们就把下关叫作了风城。

苍山雪,主要是指苍山山顶一年四季不化的积雪景象。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

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上仍然是萦云载雪。苍山上的积雪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

上古的时候有一批瘟神闯入大理坝子,致使老百姓十人得病九人亡。一个白族姑娘为拯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独自一人奋力将这些瘟神都给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把他们给冻死了。为了让这些瘟神永不复生,这个白族姑娘便毅然地变成了雪神,化形为雪人峰,日夜看守着这些瘟神,于是苍山顶上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洱海月,传说天上有位仙女羡慕人世间的生活,便下凡来到洱海边与一个青年渔民结了婚。婚后仙女看到丈夫一天到晚打鱼打的也不多,家里的生活挺困难的,就把自己带来的一面宝镜悄悄地放入了洱海底,一天到晚把洱海里的鱼照得一清二楚,好让丈夫打到更多的鱼。后来这面宝镜在洱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每当月出的时候,人们来到洱海边上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洱海,地溺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芒然,一个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随浪飘摇,令人惊叹不已。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镇,形如一弯新月。洱海的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洱海,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那天下午,我似醉非醉地坐在船头上,听着五朵金花轮流地给大家唱着情歌,享受着白族姑娘奉送的三道茶逛洱海。海面上的清风不小,但波浪不大,清澈见底的湖泊里,各种各样的鱼儿悠闲自得地漫游着,鲜活的神态妙不可言,兴奋得我手舞足蹈地跟着五朵金花唱起山歌来。

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其中最有名的是望夫云。望夫云,每年冬春季节都会出现于玉局峰顶。每当望夫云出现之后,洱海随即就会狂风大作,掀起阵阵惊涛骇浪,渔船不能出海,因此望夫云又被称为无渡云。

苍山的花卉,品种繁多,仅杜鹃花品种就有41种。从山脚直到积雪地带,层层叠叠,成片成簇,植株高者达十五米以上,呈大树状;矮者只有十公分,呈匍匐状贴地而生,形成地毯状景观。花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花色有红、白、黄、紫、蔷薇等十六种不同颜色。

苍山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气候适宜,植被茂密,至今还生活着鹿、麂、岩羊、野牛、山驴、野猪、狐、雉鸡等以及少数的珍稀动物四不像。

苍山是四季分明的山,由下而上形成了幼林草地带、松林栎林带、冷杉杂木带、高山草地带,具有层次分明的高山景观和变化有致的季相景观。苍山的山顶上,一年四季都是三九严寒的季节,有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十几条溪水泻于群峰之间,使苍山顶上显得格外晶莹娴静。我听大理的一个老和尚讲,在茫茫白雪的苍山顶上,有漂亮迷人的雪莲花,只是一般人看不见。谁在苍山顶上遇见雪莲花,吃了雪莲花,立马就会变成一个慈悲的活神仙。传说太白金星原本是一个采药的白族老人,当年在山顶上吃了雪莲花之后便得道成仙了。

苍山的山腰上部分,一年四季都是清爽的秋风,在夏秋之交,经常会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妩媚动人。树枝上野果累累,野果散发出来的奇特清香气息,扑鼻袭人,沁人心脾。苍山的山腰下部分,一年四季春风徐徐,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那里不仅有多种杜鹃花,而且还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那些鲜嫩的花蕾,引来一群群的蜜蜂采蜜,那些成双结对的蝴蝶,大的如巴掌,小的似铜钱,首尾相衔,漫舞于花丛中,五彩斑斓,蔚为奇观。那种情景,天下少有,迷人心神,醉人魂魄。苍山的山角下,一年四季群芳争艳,姹紫嫣红,那种风景画似的景色令人兴奋,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尤其是那些成群结队的金花妹和阿鹏哥,在田地、花丛、小溪里,你唱我合,我说你笑,那种白族老百姓欢快、奇特的风情民俗,那种淳朴、浓郁、热烈的生活景象,使人神魂颠倒。

那几天我们几个人逛大理,爬苍山,游洱海,上苍山,听昆明地接导游讲解一些美丽的民间故事,个个兴奋得乐不思蜀。

青年时期,我挺迷金庸的武侠小说,特别喜欢《天龙八部》那部书中的几个人物,萧峰、虚竹,尤其是段誉。那年到了大理古城之后满脑子都是段誉的身影,心里就寻思着,在这个古城里寻找寻找段誉的踪迹,哪怕是电视剧当中那些现在人为制造的痕迹也好。我寻找了将近一上午,连点蛛丝马迹也没有寻找到,挺泄气的。中午在酒店里吃饭的时候,脑子里又不由自主地寻思着,金庸笔下六脉神剑的藏身地,那个天龙寺里会不会有点段誉的痕迹呢?

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就是崇圣寺。走进崇圣寺,尽管依然还是没有寻找到段誉的痕迹,但我却被崇圣寺的那种气势宏伟、庄严秀丽的景观布局给惊叹住了。崇圣寺,在南诏古国、大理古国时期就已经是皇家国寺和政教中心了。大理国第一代国王段思平,酷爱佛教。段家二十二代国王中,就有九位国王出家到天龙寺当了和尚,段誉就是其中的一代国王。一个国家的这么多国王出家,是世界佛教史上独有的奇特现象,曾经吸引了许多内地和东南亚、南亚等地的香客们到崇圣寺来朝圣。崇圣寺原址在崇圣寺三塔之西,靠着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为120米,为南诏国后期第10代国王劝丰右掌权时期(公元824-859年)所建。崇圣寺曾经以五大重器闻名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崇圣寺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的剥蚀,毁于大清朝的咸丰年间,四大重器也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当中,仅存下三塔巍然屹立。

三塔是大理州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物之一。三塔由一大二小所组成。大塔叫千寻塔,底宽9.9米,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其造型与西安的大小雁塔相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式之一。千寻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都有龛,相对的两龛供佛像,另外两龛为窗户洞。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的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人们循着楼梯往上走可以走到最顶层,从瞭望小孔中能欣赏到大理古城的全貌。人们在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千寻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石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所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字体庄重雄奇,颇有气魄。照壁后面有云南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记》。

三塔中的南,北二个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5米,两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个角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非常华丽。每层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好像似玉柱擎天。

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在1978年维修三塔的时候,工作人员从千寻塔基座里发现了600余件佛教文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从此揭开了大理古国的神秘面纱。

坊间相传,古代修建三塔的时候,是采用垫一层土修建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建好了之后,方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所以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2005年大理旅游集团耗资1.82亿人民币,恢复重建了崇圣寺,重建的崇圣寺占地600亩,西依苍山应乐峰,东临洱海万倾波,海拔2199米,东西长1136米,南北宽352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约占古代的崇圣寺建筑面积的六分之一,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形成了塔寺辉映的美景。

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源于历史,超越历史,借鉴了国内外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之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鹏金翅广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建有法物流通处、方丈堂、客堂、斋堂、罗汉堂、千佛廓、祖师殿、佛教研究院。

崇圣寺内塑像是以三塔出土文物为蓝本创作而成的,融合了禅宗、密宗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大理雕像风格。寺内617尊佛像、法器均用青铜浇铸而成,用铜千余吨,其中599尊为贴金、彩绘,创全国之最。各种造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雕塑之精品。

崇圣寺寺内建筑主体以钢筋混泥土结构为主,斗拱门窗及细部装修均采用优质的红椿木精雕细凿,中轴线建筑则采用最高规格的金龙金凤和玺彩,两次轴线采用庄重典雅的旋子彩,廊阁内院采用活泼诙谐的苏式彩,整个建筑起伏跌宕,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气势磅礴,而又不失民族特色。

木雕艺术如《张胜温画卷》长卷、佛本身的故事、观音十八变等,格调高雅,独具匠心,堪称珍品。石雕艺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整个建筑、彩绘、雕塑风格与寺内清新秀丽的绿化美化,璀璨耀眼的灯光艺术相融合,营造出崇圣寺浓厚、庄严的佛教氛围,堪称现代佛教寺院的典范。

游览崇圣寺已经好几年了,尽管我不是佛教徒,当年在崇圣寺里也没有寻觅到段誉的踪迹,但万千思绪总是缠绕在脑海里化不开,佛教的一些学说,特别是这近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地就在我的心里头蔓延起来了……

那一天的上午,我的双耳听着旅游车里电视机中杨钰莹唱的甜美歌曲,双眼看着车窗外面那天空上的七彩云,心神不知不觉的就陶醉在梦幻当中。大理通往丽江的公路九曲十八弯,旅游车就活像一头老黄牛,一会儿气喘吁吁的拼命往上爬坡,一会又小心翼翼地拿住劲往下滑坡,我就像坐在澜沧江里的小木船上,在滚滚流水的风浪里忽高忽低地荡悠着秋千,有惊无险地玩着刺激。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始建于宋末元初,坐落在丽江坝中部,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全城面积3.8平方公里,与四川的阆中、山西的平遥、安徽的歙县并称为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古城里的街道依山傍水,地上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尘,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的环境相得益彰。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所以不建城墙。

丽江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然还在从事着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皆融入了汉、白、彝、藏各个民族的精华。

丽江古城至今依然大片地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是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里的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这座古城自今还享有山城处处开鲜花的美誉。

丽江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大水车旁边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那些歌曲即是最受古城老百姓欢迎,也是最有古城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那一天早上,我站在大水车旁边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纳西净地》的歌曲,心神不知不觉地就陶醉于一种空灵的世界里。

丽江四方街街里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道,直通东南西北四郊,又从主街道岔出了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往来畅通。丽江四方街曾经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一个枢纽站,尤其是明、清以来,各方商贾在这里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丽江四方街街道全都是用五色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天不扬尘,雨天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由此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四周店铺客栈环绕,沿街逐层外延的稠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古老的集市孕育了城市最初的形状,这与中国传统的四四方方的井字形街道是不一样的,人们置身其中,就仿佛是步入了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景象之中。

丽江四方街的古味要比周庄和乌镇深厚一些,其洋味堪比周庄和乌镇浪漫。这里的溪流比镜子都清澈诱人,这里的清风吹拂得人们清爽舒心。人们漫步在四方街的街道上,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各种人类语言,满眼睛看到的都是各种肤色的人,谁也说不清楚自己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谁也弄不明白这里是唐朝还是宋代,游客们就仿佛是置身于仙境里梦游

人们到陌生的地方去旅游,无非就是吃、住、行,游、购、娱。我在旅游车上听见丽江地接导游跟游客们说:“丽江的黑山羊火锅是一绝,绝到什么程度,在古城里绝到一条黑山羊火锅街。丽江人为了突出黑山羊的黑,把那条街上的招牌都弄成了清一色的黑字。到了丽江,不去吃一顿黑山羊火锅,就是大傻帽了。吃黑山羊火锅,不能光要羊肉,还得配点羊杂,那样吃起来营养更全面,味道更浓郁。当然了,如果不喝一瓶当地的风花雪月牌啤酒,也是会有遗憾的……”

我们到了丽江的当天晚上,所做的第一件事,理所当然地就是跑到黑山羊一条街吃火锅,喝啤酒了。黑山羊火锅的带皮黑山羊羊肉,经过特殊的加工,上桌前已经九成熟,吃起来没有一点羊膻味,味道确实是鲜美极了,吃了一顿还想吃下一顿。我们在丽江古城游玩了一整天,在四方街里我从纳西族人开的小店中品尝了一碗地道的鸡豌豆凉粉,在木府附近品尝了一块正宗的丽江粑粑,晚上饱餐了一顿腊排骨火锅,喝了半斤白酒。那天晚上我们相互挽扶着,南腔北调地唱着《纳西净地》歌曲,踉踉跄跄地回到宾馆的时候,天空上那个弯弯的月亮都已经打了盹。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准备上玉龙雪山去赏景。起床后我便连忙洗刷,洗刷完了就站在客房的窗户跟前遥望着虚无缥缈的玉龙雪山,那一片朦朦胧胧的山峰上的白雪,犹如一幅静谧的山水风景画,不由我的脑海里不去浮想联翩。

玉龙雪山是天然高山动植物园和现代冰川博物馆,是北半球最南边的大雪山。山的山势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上的金丝猴、云豹、金猫、雪豹、藏马鸡、绿尾梢虹雉、穿山甲、小熊猫、大小灵猫、白腹锦鸡,血雉白鹇等等,等等珍稀动物,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一直在山里逍遥自在地繁衍生息。据丽江地接导游说,春末夏初的时候,报春花、杜鹃花、兰花……处处百花斗艳,异常撩人心魂。

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气势磅礴,玲珑秀丽,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即使在一天之中,也是变幻无穷,令人琢磨不透自然风景的美妙和神奇。

那天上午,我爬到主峰扇子陡四季滑雪场之后,感觉着体力还可以,又跟着人们往上爬到了海拔4680米的最高点。我站在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观看了一会悬崖冰川的雪景,尽管心里波涛滚滚,热浪翻腾,可身体却被高峰上那种异常寒冷的空气给冻得受不了,同来的同事们忙着拍照,玩的不亦乐乎,我和他们打个招呼就赶紧一步不停地下了山。来到半山腰的一个风景区,感觉肚子饿了,就随意找一家酒店钻了进去,坐在乱哄哄的酒店里,自斟自饮地喝着高度白酒,吃着刚出锅的牦牛肉,一会儿工夫便感觉着浑身都热呼起来了,就这么享受着美酒佳肴的时候,脑子里忽然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竖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野象谷、植物园……不管是自然界里的风光,还是近年来人们所创建的一些游乐景观,都神奇的令人不可思议,美丽的让人神魂醉倒,浮想联翩。那年我在西双版纳游玩的时候,曾经对一个同事说:“我若是以这片绿色海洋为背景写些文章的话,恐怕三辈子也捉摸不透这里的神秘山水,八辈子也书写不尽当地老百姓这些诗意般的桃花源似的生活。”

我说的这是实话。可实话还得实说,尽管我在西双版纳那片辽阔的红土绿洲里待了几天,可又等于还没有真正到过这个美丽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我是一个神经错乱的人?难道我是一个没有思维,没有情感,不会欣赏大自然的人?我原本是个生性懒散、随遇而安的冷血浪子。可我生性又酷爱大自然,对自然界里的山山水水、树木花卉,各种类动物都情有独钟。但在西双版纳游玩的那几天,我白天吃不好饭,夜里睡不着觉,有时候连那儿的空气和泉水都觉得有一股腥气。

有那么几天,憋闷得我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了,那漫山遍野的鲜花,我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满街市的翡翠玛瑙,我也没有兴趣去看看,这在我那些年来的旅游生活当中还是头一回遇到的事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说起来我的脑袋就晕的厉害,心里就像让铁针给扎了似的疼痛。那几天的糟糕心情,全都是让一个神秘山寨里的那一些野人给鼓捣的,我让那一些野人给搅和得到现在只要是一想起那个神秘山寨里的情景,心里头还隐隐约约的不舒服。

以前我曾经听一个朋友讲,喜马拉雅山和神农架原始森林中有雪人、野人。雪人、野人都和我的生活不搭界,当时我也没有把朋友所讲的一些有关雪人和野人的话放到心里去,因为雪人和野人的概念,在我的想象中也不过就是动物园里那一些猿猴之类的黑白猩猩罢了。自从到了西双版纳,在一处中缅边境游览了一座神秘山寨,亲眼目睹了一些血人、鸟人、草人和几个长脖子野人之后,我方才算是知道,这个美妙的世界,这个复杂的社会,真是无奇不有啊!

神秘山寨里那一些蹊跷古怪的野人,让人们打眼一瞧,除了瘦、小、黑之外,其它地方也和我们现代人长得差不多,他们个个都有思维、有情感,都会讲一口流利的语言,只是一般人听不懂他们讲的是什么罢了。那一些野人那种呆滞、茫然的眼神,那种傻不啦唧的怪样子,就像动物似的乖乖地站着或坐着供游客们品足论头,指指点点地观赏着玩耍,一个个的似乎是不知道什么叫人的尊严。那一些野人是心甘情愿地为了生活到山寨里来混饭吃的?还是让现在的文明人像捕捉野生动物似的从他们的巢穴里给抓出来的?我就不得而知了。我所知道的是如果把那一些野人放到现代都市的人群当中来生活,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弱智的低能儿,这事一点也假不了。

西双版纳的地接导游跟我们说:“山寨里的这些野人都没有户籍,没有身份证。他们到底是缅甸原始森林里的野人,还是中国境内西双版纳原始深林里的野人,我也说不清楚。”

我听山寨里的一位管理人员说:“这些野人是我国彝族、傣族古代人的分支。至于他们的老祖宗是何年何月何日走进原始森林当中去谋生的?什么时候又都演变成了这种怪模怪样的野人?即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现代人的科学考证,多少年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大迷团。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的野人已经剩下的不多了。”

游客们观看到这一些不懂世事、愚昧、傻子似的野人,感觉怎么样?心情如何?我没有去询问过谁,也没有用脑子去深思细想,反正当时我的本能感觉那实在是不怎么样,看得我心酸,直想哭,可又哭不出眼泪来,憋闷的难受,心里那种感慨、悲愤,不知道该上哪儿去发泄。当时我心里就寻思着,我怎么稀里糊涂地就跟着游客们到了这个没有一点人道主义的神秘山寨里来玩的呢!这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干,跑到这个边远的山旮旯里来活受罪吗!

在还没进入这个神秘山寨之前,我想当然地以为观看野人不外也就是去观看稍微懂点人事,或者是能模仿人含含糊糊地讲个三言两语人话,关在铁笼子里的那些猿猴之类的什么稀罕动物。

谁知道当我走进那个神秘山寨之后,满眼睛都是一些脏得没点人样,傻得令人心寒的一些野人。我被那些让现代人给驯养得十分乖巧、听话的野人给整晕了头,心里乱七八糟,五脏六腑凉飕飕的,手脚冰凉,浑身上下不自在,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鼻子酸溜溜的,泪水在眼睛窝里直打转悠。尤其是当我观看到一个老年雌性血人,她像个僵尸似的坐在一块黑红色的大石头上,一只手端着一碗脏兮兮的鲜血,另一只手向围观她的游客们比比划划,嘴里咿哩哇啦地叫唤一阵子,就低下头用手指头抠着瓷碗里凝固的鲜血,一块一块地放到嘴里去咀嚼,一碗鲜血吞到肚子里之后,她还用舌头把碗底的残羹舔得干干净净。当时我站在那儿看得头皮都发麻,看得胃里翻江倒海似的难受,恶心得我赶紧躲到一边去呕吐,吐得我晕头转向,一连好几天都没反过劲来,弄得我那几天只要是看见食物就想呕吐。

神秘山寨里的每一处景观都是一些三三俩俩,各种各样的野人,他们有的就像木偶似的站在草地上,双眼一动不动地看着游客,有的呆呵呵地坐在大石头上,面无表情,像个石蜡人似的,有的就像猴子似的在草地上乱蹦乱跳,大呼小叫,无所顾忌地摆弄着自己的生殖器玩,或者是撒尿给游客们看。凡是有点良知,有点思想的人,观看了那一些让现代文明人给圈养起来的高级牲畜,心里面都会疙疙瘩瘩的不舒服。

在西双版纳游玩的那几天,我睁眼闭眼就是连夜里做梦都能梦到那些眼中无光、神色哀伤、可怜巴巴的野人。我的思想让神秘山寨里的那些野人给搅和得又碎又乱,哪儿还有什么雅兴在游山逛水,体会自然界的奥妙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0462/

到了云南梦幻多的评论 (共 10 条)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雪灵
  • 孤帆鸢影
  • 无不为之
  • 月下琼花
  • 老党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问好作者!
  • 白草诗人
    白草诗人 推荐阅读并说 很有感觉,认真阅读过。推荐给跟多人
  •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 推荐阅读并说 游览崇圣寺已经好几年了,尽管我不是佛教徒,当年在崇圣寺里也没有寻觅到段誉的踪迹,但万千思绪总是缠绕在脑海里化不开,佛教的一些学说,特别是这近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地就在我的心里头蔓延起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