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部队拉练记

2018-08-18 15:10 作者:文生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羑河纪实之九十三

观部队拉练记

文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农村度过了少儿时代,读中小学。

那个年月,全国上下是浓浓的要准备打仗的意识,金门炮战持续了十多年,七十年代末边境还打了一仗,我们受到强烈的战备意识教育,有机会观看部队拉练,使我们的战备意识更加具体。

当时的说法是“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村里刷了不少大标语:“要准备打仗”、“大办民兵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一定要解放台湾”之类。我们的课本上,也是英雄人物属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也听说过不要怕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后不要看蘑菇云,要背着蘑菇云扒下,因为屁股上的肉厚,可以防止辐射,现在想来苦笑。

农闲时,村里组织民兵营的民兵训练。村里在外地工厂上班的,也有的调离到三线援建军工厂。

记着七十年代中期,全国上上下下兴起了拉练,部队和民兵都要拉出去,主要是急行军。民兵是在附近,跑的不远。部队是连续急行军,跑的就远了。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天上打信号弹,就是拉练情况的信号。

部队急行军时,在我们石林黑塔村南的羑河南岸的森林里休息和宿过,据说是按当年部队从汤阴突袭鹤壁集的路线走的,也有的说是从鹤壁集突袭汤阴,总之都要路过村。解放战争时,村子也是个据点,驻过一个连队,后来撒了。

有一年秋之际,部队在我们村南休息时,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小孩子们也去看。那时我们村的羑河南岸的河滩上已是森林,也有泉水,部队在森林里休整,有利于隐蔽,有利于挂帐缝,有利于造饭,不少战士是抱着枪靠着树休息,也有人在森林里站岗。进村扰民,进青纱帐坏庄稼,所以在森林里休整,体现了优良作风。

我们这些小孩子在羑河的北岸边看边七嘴八舌的说。说到站岗,就说南岗上也有人在站岗,只是我们不知道在那里,是个暗岗。暗岗这个词,我们这是从电影上知道的。

我们说,暗岗一定是把住唐宋的那个拐弯点,那是去汤阴的必经之路。有的说不是,现在村北有铁路通汤阴,沿铁路边的路也能到汤阴;就是南岗边的马路,可以拐到另一条马路到汤阴,路经太多,靠把一路把不住,把众多的路分散了力量。

有的说,不对,铁路是后来建的,公路是后来把山挖通改变的,当年的路是在唐宋拐个弯走的,唐宋有个桥,是当年拉煤的人集钱修的,不走不行,所以在山上把住路口就能切断路。

有人变把路口为把村口,说:从前,是不容易进村的,河水比现在深多了,只有村西头有桥有路,村西头的那个路口上,高高的有个小房子,四面透风,可以看到四面八方,谁过了河一眼就能看到……

有人尖嗓子反对:那是过去的老黄历,现在不能这样做了。

那你说该怎样布哨?

简单的很,不用布啥子暗哨,在每条路口上埋好多地雷就行了。

不中,地雷能排了,还是离不开人。暗哨把住路口能切断马路,也防敌人摸营。

对的,占了南岗,就可以两面居高临下。

我们小孩子们断路口的、把村口的乱说,以有限的军事知识图解,也使我们明白,打仗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趴在地上,到时“冲啊”就是打仗了。说起来,那时还讲11路车(即走路)要跑过汽车,这不仅要自己能找到小路急行军,还要能切断大路防止敌人赶上来。走自己的路,断别人的路,才是取胜之道。

过了几天,又到时丰村观看部队架浮桥的演习。我到的时候桥已开始架起来了,羑河架桥地方的两岸有战士,持着枪把着路口,起着俺护架桥队的作用。拉着架桥物资的汽车经过狭窄的山路,开到羑河边,然后车倒过头来,马槽朝河边,战士们有条不紊把车上的物资拆下来,急速架桥,这一段的羑河窄且深,河岸也陡,不一会儿,几个浮桥板被固定架好,辅上木板,然后汽车就开过来了,部队过了桥后,集中训话后,又回到对岸,再把浮桥拆了装上汽车,集中训话后就开走了。整个过程中,哨兵护前断后。记着那天是阴的,还下了阵小,然后太阳出来,又回归阴天。

羑河岸上是观看的人们,也在议论纷纷。有人说,架什么桥呀,羑河到处是人能淌过去的地方,汽车也能开过去。也有人说,到山那边的汤河架桥还差不多,那个河可比这个河大多了。也有人说,训练训练,找到地方就练,不能因为这会儿水小就大意,要是发了大水,没桥还真过不去。有备无患,到打仗时什么情况都能发生,必须能随时修桥补路。

过了几年,我曾和村里的退伍军人谈起部队上的事。退伍军人当年也在村里看过拉练,在部队里也演习过,对演习不陌生,但有看法,认为搞军事论文的多,即纸上谈兵的多,演习多是照剧本演习,这不行,打仗那能那么死板?演习在于发现问题,就是那么简单的拉练也会发现许多问题。演习在于能不能真刀真枪的接近实战,而不是规定谁胜谁败。特别是多兵种联合作战,如果不多进行演习,不要说协同打仗,能不自乱就不错了……

如果在部队咱村里住宿该啥办?

只能是随机过一夜,毕竟不是什么要紧之地,又处于洼地,自保难,出击难。过去自保还行,只有一条路,后面有山崖,前面有河,村子又在高台阶上,所以只要把住路口就可以自保。现在的路径太多,台下山后都是房子了,羑河也浅多了,摸上来容易,防不胜防……

他介绍战友的说法:当时我国全民皆兵,是没有办法,边境四面都是对手,你不准备随时打仗不行,那会儿国家不多的钱粮都用战备方面了,工厂、农村每年训练民兵也费不少钱粮,所以人们的生活就十分困难。不是不想改善生活,是没办法,当然也和经济政策失误有关。七十年代初和美国会谈,就是想摆脱两面作战的困境,但真正到了七十年代末形势才好转过来,作出了世界大战几十年内打不起来的判断,这样我们才有了搞好经济的环境,我们也把政策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主上来。

八十年代初,我到一家兵工厂工作

九十年代,有一次回老家,有人和我说:听说你们厂里造大炮?

是呀。

大炮是好东西,大炮一响,立功受奖。当年看拉练时就没有看到大炮。大炮的威力大的很,几十里外几炮下来,再大再坚固的村子也毁了……,要是有个机动炮队,那方圆几百里的人就别放心睡觉,可比几个步兵团有威力,好装备使我们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工资开的多吗?

那时厂里正处于困境,我说:不多。生产任务不多,但研发任务不少,正在缠紧腰带过日子呢。工资?生活费能开出来就不错了。

坚持下去。当年就是“当裤子”也要搞 “两弹一星”呢。你可得在厂里好好干。

近年来的军事训练越来越讲究从实战出发,红队蓝队不再事先规定谁赢,一切凭实战演习结果。只有经过实战演习,才能发现装备上的问题,才能发现协同作战上问题,才能对军人有吸引力,一些当过兵有一个遗憾,就是在部队上没有真刀真枪动过炮火。

现在观念是:装备放着不用废的快,过了保质期还要花大钱处理,不如用在实战训练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我所在的兵工厂,进入新世纪后,多年来的研发见到了成效,成为自行装备的生产基地,产品要过各种极端试验才能说过关,但真正的过关,还是在各种实弹演习中,正因为在国际军事演习中成绩突出,军贸产品才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吸引力。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实训,正是不忘战的行为,是培养战备意识的好手段。我们要打造拥有先进装备,能实训的军队。

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保护我们有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环境。

人们观看军训,参加军训,是培养国防意识之举。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8年8月18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nyskqf.html

观部队拉练记的评论 (共 9 条)

  • 听雨轩儿
  • 文生
  • 淡了红颜
  • 小全大
  • 江南风
  • 浪子狐
  • 雪儿
  • 王东强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