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师的牧羊人生
“二月二龙抬头”,轰隆隆的雷声,都没能叫醒沉睡的村庄和原野,却因为清明时节的丝丝细雨,唤来了一个个远方打工的游子,也有如我一样定居城市从农村走出的学子归来。
小时候顽皮,不懂这些节日哪些节日,直至后来长大,看到一天天老去的父亲,年年雷打不动地在清明时节回家祭祖,从那时起,这个节日,便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记。
故乡的春天其实来的很早,河边的嫩柳,大堤两坡迎风摇曳的蒲公英,还有故乡飘起的袅袅炊烟,早就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只是,现在的庄稼地里,多数种大蒜,没有啥农活,白天很少有人走动,晨昏更是显得静悄悄的。只有这清明节的到来,才引来大家忙着祭祖,添坟,寂静的村庄一时有些人来人往。
是清明节唤醒了故乡的春天,大家是比较认同的,尽管,故乡的运河大堤,早已丽日和风,春野浮绿。每次清明回家,上完坟后,我一定要在故乡的运河堰上,走一走的,因为,母亲曾在运河堰上,送我远行,而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又呼唤我,从远方迫不及待地归来。
故乡的运河堰,因防止大运河洪水泛滥而修建,每当春天来临,运河堰上,草长莺飞,走在运河堰上,可以看百舸争流,晚帆归航;也可以看运河滔滔流水,听汽笛悠扬,可以坐下小憩,也可以踱步,在风中畅想,故乡的运河堰,是一个可以治愈乡愁的地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运河堰上的几只羊,在悠闲地吃着刚发芽不久的嫩草,一个冬天的圈养,让这些羊儿,好久没有吃到绿草了,所以,几只山羊,只顾埋头吃草,也不乱跑,这让我想到儿时和小伙伴牧羊的情景。
坐在草丛中的牧羊人,引起我的注意。看体型,像一个老者,带着个花镜,坐在自带的马扎上,手里拿一本书,看会书,再看会羊,倒也显得悠闲自得,我本以为是村里的熟人,便走过去打一声招呼,然而,走到跟前,才发现,这位老者竟然是我小学时的丁老师。
说起丁老师,他既是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因为教学幽默风趣,有方法,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丁老师是我姐姐的班主任,因我的顽皮和聪明深得丁老师喜欢,所以,每次见到我,他总是故意和我开玩笑说:“我那会才能教上夫敏呀”。他的话既是鼓励也是我学习的动力,终于两年后,我成为了丁老师的学生。
记得有位先贤说过,赞美让白痴变成天才,批评让天才变成白痴。在丁老师这里,孩子们的顽皮是聪明的另一种表现,那个时候的我也很顽劣,旷课迟到,河里洗澡,种种行为,在一般老师的眼里,是孺子不可教也,一旦被列入坏孩子行列,便破罐子破摔。在丁老师眼里这不是事,在批评管理的同时,我是他眼中的骄傲,虽然顽皮,但是成绩始终第一名,每次评选小红花,我都是最多。
他的鼓励,他的赏识让我信心倍增,我不敢怠慢,生怕学习不好,愧对丁老师的厚爱,这份心结我一直埋在心里,从未向别人透露,但是,老师的偏爱,引来不少同学的嫉妒,但是,面对老师的信任与支持,我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初一。
后来初三考重点,一次小小失误,差之毫厘,在车福山遇到丁老师,被他狠狠批了一顿。自此以后,谨记丁老师教诲,每当学习懈怠时,总能想起丁老师的殷殷嘱托,谆谆教导。
那个年代,丁老师是一个民办教师,工资很低,班里有困难的学生,他是经常照顾,当然,每当他带好吃的去学校,中午,肯定有我的份,那个年代,我们这些馋猫,没少沾老师的光。一届又一届,我们这些孩子,犹如他今天放牧的小羊,悠闲自得而又幸福地生活。
丁老师还是那样健谈,他已经70多岁了,民办教师资格早已转正,并已退休多年,退休工资也很可观。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城里工作,他不愿意去,于是,买了几只羊,一边看书,一遍放羊,看书让他的生活充实,牧羊却让他在追逐羊群时,锻炼身体。
他给我讲了一个牧羊时感悟的故事。
丁老师说,羊群为何喜欢在山坡吃草,为什么不去山顶吃草?因为羊群知道,山顶风大土少,比较贫瘠,而山坡的草,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牧草肥美。再说羊群一旦到了山顶,就要走下坡路,就像眼前的羊群,老师让羊儿悠闲自得地吃着草,没有匆匆赶它们走,就是这个道理。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仿佛读懂了丁老师牧羊人生的道理,想我们一生,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想,目标,不停地追逐,披荆斩棘,向更高的山峰攀登,确很少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风景,当有一天,我们走到人生的峰巅回望,才发现,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正如眼前的这条运河堰,当年,我从这里撑起远帆,带着梦想,奔向诗与远方,而今,又从这条路,回到人生的起点,只是在这来回的中间,我虽然欣赏过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我也曾在故乡,失去自己的父母和亲人,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将回归故里,只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丁老师牧羊人生的心态。
我很欣慰,也很高兴,没想到若干年后,我又从丁老师这里学会了如何去牧羊人生。
和丁老师握手告别,内心祈祷丁老师的牧羊人生,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