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花山拾趣

2021-05-19 18:38 作者:云朵儿GAO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秦岭山脉中太平峪的万花山,古时叫玩花山和宛华山,山中有著名的云际寺和橡山寺。位于海拔1917米山顶上的云际寺古刹始建于魏武之世,初名“居中贤捧日寺”。因登上此峰,可见四面山谷中常有云海汇集,脚下白云缭绕,气象万千,故唐代文人雅士改为云际山,其寺也在当时随山更名为“云际寺”。云际寺因唐王李世民到过而久负盛名。

从万花山口上云际寺有两条线路,上至半山,在橡山寺下面重合后再上云际寺。之前来时都有人往上走,我们跟行就可以了。这一次来的太早,我俩是第一波人,同伴没来过,自然是我带路。不过,我也两年没来了。到登山口后本来是在坡上大路走,当看到挂在石壁上的万花山景区指南后,想起过去来时都走近看图。于是,从坡上下来从导游图前走。

走了大约半小时后发现错了,过去来时十多分钟后就到山上第一户农家。现在置身在太阳照不进来的深沟里,才让我想起这是景区路。前些年从这里上山是要买门票的,现在没人卖票,我就走错了。见此,我们也没有想着退回去,反正景区也没有走过,返回时再走另一条大路吧。

然而,这条景区路可比上面要难走的太多了。上面是古时就有的山坡路,是山上农人连接山外的生活路,也是唐王李世民去云际寺的路。那条路基本全是土路,还是一路向阳,我们来此登山,上山时红日当头照,下山时夕阳满襟袍。

从上面的山坡一路上去,走过散落的农舍和大面积肥沃的耕地后,在森林中还有古时留下来的一条约一公里长的海棠花道。正是这条能行得了轿子的花道,表明这里曾是皇家御道。估计现在的海棠林,肯定不是古代唐王看到的,应是当时海棠的子子孙孙们繁衍而来。这些茂盛的海棠树无论经历多少年的斗转星移,都永远站在古道边,一路向前,清晰地表明它们从远古走来,这里是根的方向,将远古的历史拉近眼前。

我第一次来时正好海棠花盛开。那天后,森林里白茫茫的雾浓在树林间飞逝,能见度很差,驴友们都说充满妖气。当走到这条高大密实的海棠花道时大家齐口称赞:“仙境啦!”正是走到这里让第一次来的我,相信云际寺是皇家寺院,唐王定是来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有个偏好,内心抗拒访陵寝,却喜进皇家园林,说白了就是喜欢皇家的气派。在秦岭山脉中有两处记载与唐王李世民相关的遗址,是皇峪寺和万花山的云际寺。那么,登山还能走进皇家遗迹,真是再好不过了。因此,那天走进万花山的海棠花道,我就开始有些喜欢了,继续向上直到山顶,一路上我都是亢奋的,坚信是踩着唐王的脚印上来的。

今又来,在车上时我就给同伴讲上面的海棠花道,以及相关的动人传说。谁曾想走到了后人开辟的如探密一样的景区里。这条路,是在很陡很窄的山谷中上爬,沿途有多处大小瀑布飞流直下,银瀑白练,有些看头。继续向上,看到一公里多长的乱石水沟里,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布满青苔,毛茸茸的长势喜人,当阳光照进来时青苔油绿发亮,还是很好看的。沟内怪石和古树自成一景,也都被后人封上了名号,有了禅味。

可惜这条两山夹着的山谷景区,看上去久未维护,非常难走。刚开始在山涧水沟中向上爬,翻跃湿滑的大石头时,都须抓牢一旁的粗铁丝才能上去,简陋的木栈道更是走得忐忑不安。沿途多处滑坡,树倒拦路,想要攀上去也是需要勇气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条路现在很少有人走了。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走了快一个小时了,还没有人跟上来。又过了一会儿,隐约听到左边的山顶上传来说话声时,明白今天完全有可能就我们俩人“误入歧途”,成了前无人走,后无来人的局面。并且,这两条路的特点是在交汇前两者看不见的。

我们走到山谷腹地时看到大动物刚踩过的脚印,估计是野猪的。因为在这个海拔野猪最多,况且下面有庄稼地和留守的老人们。我们也希望是野猪,否则,认定是狗熊对我俩女子有什么好处呢?必定野猪是怕人的。看到蹄印后,我俩开始边走边大声喊着,喊得嗓子和腿一样疲惫。

由于没有来过,一路从极陡的沟里向上攀爬,抬头看前方总是山坡,心里便着急还有多久才能爬上山沟。现在又害怕,心里就更着急了,上边的说话声也听不到了。着急惊惶地走到有些开阔的向阳处时,看到前方不远处枯草乱晃,一路抖动摇向另一边的山坡,这一幕让我们感到了危机四伏。因为这个两山夹起来的山沟很窄,无论野生动物从那边冲出来都是很危险的。见此,我俩喊得更起劲了,本想在向阳处休整一下也不敢停下来。一路不歇地向上爬,虽走得汗流不止,却总感到脊背发凉。一刻钟后,终于爬上沟顶垭口,结束了两个多小时在鲜见太阳的山沟里上爬。

今天来云际寺的登山人很多。从垭口向上看,山坡上都是上爬的人,向后看,加上我们也不过十人,看来我们今天走到最后了。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还把景区走成了探险。

从垭口继续向前,到了去云际寺必经过的橡山寺。据本寺的唯一出家人惠正尼师讲橡山寺比云际寺要晚,可在我眼里也是很远古了。八年前第一次来时,橡山寺只有倒塌的两尺多厚的石墙遗址,和断墙内成堆的石头和瓦当。两年后我再来,看到在原位置建起了两层的石墙大殿和一座偏殿。守庙的尼姑讲,用的全是我看到的那些石头,是明朝建寺时的原材料。

在橡山寺前看对面的云际寺实在太壮观了。云际寺所在的山顶孤峰耸立,也是本处最高的山峰,高高在上,颇为壮观,此山就是云际山。惠正主持说云际寺与橡山寺所在的山脉,是一条腾飞的“巨龙”,云际寺是龙头,龙身经橡山寺山梁摆尾下去,还指了龙爪位置。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年轻的惠正尼师博学健谈,我俩急着要先上云际寺,决定返回时请教。

橡山寺与云际寺之间,是由一段平缓的山梁连接,也就是惠正主持说的“龙脊”。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云际孤峰的天梯下。天梯凿于唐代,沿着陡峭的山峰西侧直上,天梯两旁有铁索直达山顶。在孤峰的另一侧,也就是天梯起点的东面,还有一条极缓的土路,直通云际寺风月楼前,那是古代的运粮道,可爬山人专门从险峻的天梯上爬上去,我更是如此。因为我坚信唐王定是攀梯而上,那我定要体会一把唐王在此的潇洒,重合唐王的足迹和手印,这一切都我来说想起来就亢奋。天梯的石阶又高又陡,十分难上。我手脚并用,身体几乎贴着石阶向上攀时心里充满愉悦。那铁索发出的铿锵声,声声悦耳,分明是掌声与喝彩,像是在说:“了不起哟,给你点个赞!”每当想到这些后,我就会高兴得快要笑出声了。然后,以更坚定的步伐向上。

当我登上天梯大约三分之二处,在侧身让人的时候,突然望见西方壮观得让我脱口而出:“天啊,太美妙了!”确切地说是眼前所见,震撼到我了。只见在这个悬崖峭壁中的石阶上,看前方一览无余,近处的橡山寺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依山眺望,蓝天下是大到无边无际的山谷,山谷里盛满洁白的云雾,只有最高的圭峰山,那如“海豚”头般的山尖,端坐在云雾之中,如同坐在云天之上俯瞰人间一样,壮观极了。并且,从这一级石阶,往下或往上两级效果都逊色。每一位走到这个位置的人,若不停顿下来和转身,就错过了看最美妙风景的视角。

赏过美景,欢喜地继续向上攀爬。爬上最后三级,一块平地突入眼帘,先看到一旁有座很小的青砖瓦屋,内放置一口清代仿唐时的云际寺铸铁大钟,正面是一座古旧的土庙。如果是第一次来,会认为这就是山顶的全部。可后面传来的阵阵说话声,吸引着上来的人们赶紧过去。从小庙东侧,那用几根木棍搭起的架子上小心翼翼地侧身扶墙而过。走过土墙,同伴与我第一次来时一样发出惊叹之声:“哎哟,山顶这么大呀,还是平的!”我是第五次来,可转过墙来,每次都是很强的视觉冲击。今天也一样。看到在明媚的光里,有半个足球场大的平坦山顶上,坐满了吃午餐的登山人,人声鼎沸,充满了烟火气。

云际山平地一般的山顶,据说还是唐王李世民随从们安营扎寨和放哨的地方,更是唐王领略江山之处。在此东望,秦川与长安城尽收眼底。我每次向东望时就会联想到风月楼上,据说是唐王手书石刻的楹联:北瞻帝国三千里,南望圣塘百二区。云际寺中的二楼上还有一幅石刻对联:晓行先见红日起,晚步独披淡秋风。这两幅联我很喜欢。唐王那幅,我欣赏其豪迈的帝王气概。当我东望时默念这幅联,心中便有豪情万丈。另一幅则与我精神追求很接近。可以说这两幅联,把我来云际寺的体会讲了个清白。

此刻,山顶上被百十号人占满,用餐的,聊天的,晒太阳的,摆拍的,个个兴高采烈,与南面紧挨的青瓦屋顶大四合院一起构成的画面,其乐融融,像极了山里大户人家正在过喜事。这座房顶与山顶齐平,石墙青瓦,飞檐翅角的大四合院就是云际寺。

本寺资料记载,为唐代建筑完整遗存。寺院依山顶而建,从山顶下至寺门前,是十级宽大极陡的石阶。现在石阶风化得没有一级是完整的,全是没有棱角,如大大小小的馒头一样,加上太陡,上下都不安全。

走下石阶,就是云际寺坐北朝南房子的大门。石墙近一米厚,此屋三间,西间供有神像,东间像是戏台,中间像所有关中房子一样,前后有门。走出这间房来到四合院内,西屋是大殿,门上落锁。南房是生活住房,门向外开。四合院中,坐北及东向,都是两层石屋,也就是转角楼,内有“暖阁”,为当地建筑三绝。东面二层是花岗岩石条建筑,在院内看,二楼石屋的青石门楣上刻的就是那幅:“晓行先见红日起,晚步独披淡秋风。”这座房子也就是风月楼,楼门外额刻有“风月楼”三字,门槛下是三级高台石阶连着的一条一米多宽的大路,沿山腰直通上来时的天梯下方。

今天云际寺内没有僧人,但可见近期有游僧或借脚的人来过,风月楼的二楼与楼下大门里,地上杂乱地放着铺盖,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我原本很喜欢在四合院里,推开风月楼的大门,做欲迈出门槛的样子,之前每回来都是如此摆拍。现在门内地上一堆脏乱的被子,大门也从里面插上了。

我带着同伴从南面出院子,来到了东面的风月楼。当看到那高大的门楣和石刻的“风月楼”与门上的对联时就激动起来,兴奋地登上三级高大的石阶,站在门外,轻叩门环说道:“风月楼,我又来啦。”而后激昂地大声朗读:“北瞻帝国三千里,南望圣塘百二区。”当读到也不知算不算是横批的“风月楼”时,心中总有些肤浅的想法。当然,我推测在当时可能“风月楼”是高雅的,原本“风月”也并没有贬意,只是被后人读出了另一番意思罢了。于是,想明白后又回心一笑,就是这一笑,我对云际寺的喜欢全在其中了。

因惦记着给橡山寺惠正主持说的那句“下山后再听其讲解”,我们在云际寺没多停留便返回橡山寺。这时候,这位一人一庙的主持心慈仁厚,正不停地用木柴烧开水给大家喝,反复说木柴烧的开水好喝。还担心烫了,用几个碗倒腾晾着。

惠正尼师指着山谷对面的山脉说那里是莲花池,还指给我们看莲心的位置,那“莲心”确实很像。因为千山万壑与层峦叠嶂后,看上去与莲花瓣一样。接着她又指着云际寺所在山顶下方说有一尊天生菩萨,并拿出观音菩萨相片说“你们看,完全一样。”我和同伴看过去,发现了一尊三米多高突出的白色石头。可惜我俩眼拙和缘分不到,没能看清与我们在庙中常见的观音菩萨一样。但是,再次印证了“山上若有自然佛,一旁定有寺庙。”的说法。这里如此,我到过的沣峪里的净业寺,丰德寺,卧佛寺都是如此,我都一一对应了。惠正尼师说:“‘世上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是修行人云游时观得山上“自然佛”后发心修庙护法。所以,应该是佛喜欢高居名山,弟子自然跟随了。”

我对橡山寺和云际寺都很喜欢的。因为两者一高一底,一览无余。身处高高在上的云际寺山顶上,如果眼神好的话,可以看清尼师们的五官,橡山寺仰望云际寺时只闻其声不见人。

我喜欢橡山寺还有一点,就是寺旁边那座万丈悬崖之上的巨石,这座巨石是绝壁的山顶,有大约五个平米的面积,向南呈斜坡状,上有“天方”“地圆”两大石穴。这里是上云际寺的必经之地,我从第一次来就坚信唐王一定在此饱览西边的圭峰山,东边的紫阁双峰和两山脉之间大平原上的长安城。

紫阁双峰是尼师指给看的,过去来看见也不知其名。圭峰山本次却有了最有意义的解读。惠正尼师指给我们看说:“圭峰山尖是弥勒佛。”我们听后深感讶异!圭峰山尖远看,一直在我眼里酷似“海豚头”,之前曾多次登上山顶,很熟悉的。今天经指点后细看,还真的与寺里供的大肚弥勒佛神似。这个结论让我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尘世俗人呀,活活把“弥勒佛”看成可的“海豚头”了,这可真是罪过了!尼师又说:“在橡山寺能看到周围很多天生佛,下次来我再给你们说。”

另外,我喜欢橡山寺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巨石旁有一棵粗得两个成年人都搂不住的万年松。古松树高千尺,树皮油亮,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松针青翠欲滴,树冠如华盖,焕发勃勃生机,是我在秦岭山中见过的最茂盛青松,尤其树皮的细腻光洁,如是青年的松树。七年前第一次看见时,我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然而,今天却看到下端一根约三十厘米粗的侧枝从根部断了。尼师解释说:“从树上能看到,几百年都没有折过一枝,可年里却断一臂。鼠年多难,应该是和人类一样承受磨难。去年山里整天都是黑雾气,让人不舒服。今年从初三开始,多次见吉祥的云海,场面宏大。这是天降祥瑞,今年运程要大好了。”听此言,我更喜欢这棵连裸露的树根都是油亮的古松了。

年轻的惠正尼师讲得很好,让我心生敬意。这也是我五次来此,受益最深的一回,这就好比参观时遇到了一位好的讲解员一样。否则,永远都悟不出来圭峰山顶是天生“弥勒佛”,东面是紫阁双峰了。别说我不知道,就连土生土长在紫阁峪的孩他,听我讲后也是一脸懵呆,看了相片后说:“真的是呀!我们真的是有眼无珠。”其实,我们没有看出究竟是其角度的原因,之前看到的都是圭峰山的背面或侧面,只有在橡山寺和云际寺,看到的才是正面。那么,如果一生都没有上到橡山寺,或者佛缘浅的人,没有人指点着看,那就永不得知。

因担心打扰尼师太久,几次起身告辞,她都说“你们没有打扰我,每周除了周末才有人上山,平日里就我一人,能给你们讲也是缘分。”还热情地让我俩上二楼的藏zang经阁看《大藏经》,之所以标上拼音,是我看着墙上石刻的“藏经阁”三字,念成“cang 经阁”了,我之前都是这么念的。惠正尼师说:“你看我不是标了拼音了么?”确实这样。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寺院里的“藏经阁”在藏字旁标拼音。尼师热情地说:“《大藏经》是从台湾请来的,今天是缘分,我请你们上去观看。”我还是婉拒了。一来时间有些晚了;二来我这个连“藏zang经阁”都念不准的人,咋好意思看佛典呢。于是说:“下次我早点来,并且要在上山时就上去参观。”

这是真心话,我定会下次专门再来拜访这位年轻的女法师。虽然她讲话声如洪钟让我有些不习惯,可她齿白如玉,白得如乳牙一样美。从她唇红齿白的口中飞出的话,让我觉得很干净。同伴说是“口吐莲花”,我认同她形容的恰当。惠正尼讲的佛典,我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能完全领悟,也就不能全部认同,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听其讲。倾听她绘声绘色和妙语连珠地讲着自己追求喜欢的事,本身就是享受和长知识了。还要必须说的是:橡山寺不设功德箱,不用游客放香火钱。

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再三谢过尼师后下山。回想起来,本次的万花山之行,因为橡山寺的惠正主持,有了更一层意义。期待下次再来 。

2021/3/13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ykadkqf.html

万花山拾趣的评论 (共 2 条)

  • 雪中傲梅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篇好的文章不要求句句精华,你只要有三两句能够打动人心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也就算大功告成了!我们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是惊醒世人借此来让人们弃恶扬善多做好事!为此希望大家都能够细心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治国方针从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且能够多多写出一些具有真善美和正能量的经典佳作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