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六十三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六十三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一章
绍宗丹心救国遭害远遁祖地 滿旗女儿奋拼数载终拥田舍
第二百六十三回
1922年,农历壬戌狗年前夕,凛冽的寒风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子,肆意地割着人们的脸颊,整个沽海都被这彻骨的冷意所笼罩。27岁的赤绍宗,在这座城市里漂泊闯荡许久,此刻却归心似箭。他的行囊简单轻便,可内心却无比沉重,既饱含着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也充斥着因从事文化救国进步活动,而被沽海北洋警察局暗探跟踪的恐惧。
赤绍宗因参加周恩来、马骏领导的觉悟社,在文化救国的进步刊物上,以“三姨”为笔名频频发表展现神州各地爱国志士拯救国难动态的图文画册,这些真实反映时代脉搏的内容,刺痛了北洋反动势力的神经。他首次被捕囚禁的半年里,结识了一位名叫岳景东的狱警,岳景东十分同情学生们的爱国行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回想起赤绍宗服刑期间,表叔赤增清心中满是担忧,他深知赤绍宗在狱中处境艰难,便特意找到岳景东,言辞恳切地托付道:“岳兄弟,我这侄子绍宗,年轻气盛,一心救国,还望您在狱中多多关照。若是刑期有什么动向,还请您能到我金家窑的家中告知一声,我定当感激不尽。”狱警岳景东还是个小头目,本就对赤绍宗这样的爱国青年心怀敬意,又见赤增清如此诚恳,便点头应下。在狱中,岳景东时常在生活上给予赤绍宗一些关照,两人在日常的言谈交流中,渐渐结下了情谊。赤增清也会时常邀请岳景东到家中做客,一来二去,岳景东与赤增清一家也熟络起来,俨然成为了朋友。
这天,岳景东像往常一样在金家窑大街上吃早点,偶然间看到了赤绍宗。他左右张望了一番,确认无人注意后,快步走到赤绍宗身边,神色焦急地低声说道:“绍宗,你可得赶紧离开沽海!我在参加一次治安会议时得知,警察厅长杨以德盯上你了,他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你再他眼皮底下开展活动,性命堪忧啊!”赤绍宗听后,心中一紧,对岳景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深知若不是岳景东冒险相告,自己还蒙在鼓里。
这一年,赤绍宗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时代素材,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开天辟地的大事,毛泽东最初展露锋芒事迹,长辛店工人为争取权益发起的罢工,这些在军阀眼中“危险”的内容,都被他精心记录。他也曾发表拜访梁启超、沽海至南通中国首条长途汽车开通等题材的文稿,虽经警方审查后发表在《北洋官报》《大公报》等,回报微薄,至年末仅得两块银元稿酬,扣除生活开销和赴京费用,能带回家的只有一块银元,这是他多年来回家乡最寒酸的一次,满心都是愧疚。
经过一整天车马颠簸,终于,赤绍宗在傍晚回到了渠阳赤阳庄。一踏入这片土地,熟悉与陌生的感觉交织涌上心头。村子的轮廓依旧,可家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下,眨眼快13岁赤润生,成为家中摆脱贫困尽快翻身的急先锋,在艰难困苦的时局中,他不断摸索生财之道,找到了新的出路。过去,他仅靠出售自家编织、制作的木制品、草制品、织物衣裳、刺绣等维持生计,如今,他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开始囤积百姓急需物资,再转手售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份努力让他收获颇丰,一年就赚了五块银元。加上母亲纺线织布的收入和之前的积蓄,家里存款达到了十块银元。
在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积蓄后,一家人便商议着从地主手里买地。地主却趁机抬价,原本两块银元一亩的田地涨到了四块。一家人虽犹豫,但为了长远生计,还是决定咬牙买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七块银元成功买下原居住的一亩地及连接自家房屋的另一亩田地,终于实现了耕有其田的梦想。
赤家有了土地,生活有了保障。随着生龙活虎三个孩子逐渐长大,家里又翻修了破旧的房屋,让宅院焕然一新。就在壬戌狗年前夕,赤绍宗回到了家中。与此同时,家中其他亲人也在各自的生活轨迹上前进。16岁的赤润本,在母亲的安排下进入管勒木木匠行,满怀憧憬地学习手艺;尚子琴与赤绍武在这一年秋季有了新生命的期待,两口子盼着再生个女儿,好给整日操劳的母亲作伴。
除夕这天,天还未亮,赤家便热闹起来。赤绍宗早早起身,陪着年迈体弱的父亲赤辅铭清扫庭院。每一下挥动扫帚,都像是在扫去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他看着父亲略显佝偻的背影,心中满是愧疚与温暖,这些年自己在外闯荡,对家庭的照顾实在太少,如今回家,定要好好孝顺父亲。
二嫂尚子琴与二哥赤绍武在厨房忙碌,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赤绍宗看到,厨房里热气腾腾,满是诱人的香气。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时不时跑到厨房,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美食。赤绍宗把孩子们叫到身边,给他们讲述自己在南开中学堂、北洋法政学堂的求学经历,讲参加觉悟社、与李大钊、周恩来、马骏等革命领袖接触的故事,还有与社会名流梁启超、李叔同的交集。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崇拜的光芒。
到了除夕迎狗年新春的傍晚,年夜饭终于上桌。桌上摆满了满旗八大碗,有象征年年有余的红烧鱼、寓意团圆的百福饺子,还有母亲亲手做的沙琪玛、年糕、豆包,以及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四喜丸子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举杯欢庆。赤绍宗首先端起酒杯,向二嫂及全家老少敬酒,感谢他们十五年来坚韧不拔的奋斗,让这个曾经一穷二白、寄人篱下的家庭彻底翻身。二嫂一口干杯后,竟嚎啕大哭起来,这哭声中,是十五载难以想象的辛酸与付出,是压抑已久的情绪酣畅宣泄。全家人都被感染,热泪盈眶,纷纷劝慰着这位在艰难岁月里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女强人。
在爷爷赤辅铭的提议下,全家人来到祖上佛龛及那尊小瓷娃娃前,虔诚地祭拜先祖。十五年来,赤家老少默默奋斗,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有房有田,这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三个生龙活虎的孩儿,赤润本、赤润生、快九岁的赤润田,此刻更感受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赤绍宗则向兄嫂敬酒,感谢他们辛勤操持家务,让家庭生活越来越好。
饭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出鞭炮,拉着大人们到宅院里放鞭炮。一时间,院子里鞭炮齐鸣,火花四溅,热闹非凡。赤绍宗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尽管近两年自己文化救国的道路充满坎坷,被捕囚禁,遭受非人折磨,生活无比艰难,但看到家人平安幸福,家庭越来越好,心中又充满了希望。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渠阳赤家铺滿旗村落赤阳庄中,跌宕起伏,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奋力拼搏。赤家的故事,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满是艰辛与希望、挫折与成长。尽管外面的世界依旧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阴霾笼罩,但在这个小村落中,人们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念。
赤绍宗决定把感人肺腑刻骨铭心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即便眼下不能公之于众,未来也要让后人知晓,在那个乱云黑暗年代,中华民族满旗子孙不屈不挠,为梦想坚韧奋进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