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四十七回
乱云润生 2025版 四十七回
第七章 融入赫图阿拉村中
第四十七回
2020年1月15日,己亥腊月二十一,距离庚子鼠年新春佳节仅有短短九天。赫图阿拉老村像是被喜庆的红绸轻轻包裹,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即将过年的欢乐味道,就连微风拂过,都带着丝丝缕缕的香甜。
我才刚从一场热热闹闹、充满满族风情的传统火锅盛宴中脱身出来,那熊瞎子上炕的经典涮法,还有铜锅炭火的暖热劲儿,似乎还在舌尖和指尖徘徊呢。转过一条小巷,就瞅见悦悦导游正和一位精神矍铄、面带和善笑容的村长聊得热乎。
“这是特意来咱村采风的老师,可热情啦!”悦悦笑着把我介绍给村长。村长那宽厚的大手一下子握住我的手,爽朗的笑声在小巷里回荡:“欢迎!太欢迎啦!这些年,咱赫图阿拉村可热闹得很,农家乐饭庄一家挨着一家,特色客栈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大老远跑来寻根问祖呢!村子的变化那可大了去,乡亲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晃了晃手中的云台,笑着回应:“早就听闻赫图阿拉村的大名,这一路过来,处处都是惊喜,我就想多拍些素材,把村子的美和故事分享出去 。”
村长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那可太好啦!正好今天有满旗人家在准备过年的事儿,杀猪祭祖、做杀猪菜,可热闹了,你肯定感兴趣,我带你去瞅瞅!”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我们一路往村子深处走去。村长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今天是腊月二十一,眼瞅着就到小年了,周边满乡的同胞都来咱这龙兴圣村置办年货,可热闹了。满旗人家过年可有讲究,杀猪祭祀、买好吃食、糖瓜祭灶敬神,还要规整屋子、贴福字、写对联、剪窗花、挂红灯,八旗都要焕新,索摩杆启福,再扭起大秧歌,玩各种传统游戏,那叫一个欢畅!”
没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宽敞的四合院门口。院门口立着两个特大号水缸,水缸上贴着大大的福字,喜庆又显眼。村长笑着问我:“你猜猜,这贴大福字的水缸放在这儿是干啥用的?”
这可难不倒我,我小时候在东北老家,冬天也常见这样的水缸。我自信地回答:“存食品用的,对吧?冬天外面冷,这水缸就跟天然冰箱似的。”
村长赞许地点点头,打开其中一个缸盖:“没错!你看,这个缸里放的是各种火烧、饽饽、豆包、粘食、花糕这些熟食品,另一个缸里是过年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留着慢慢烹饪。满族人用大缸储食物的传统可有好几百年了,还讲究生熟分开,干净又卫生。”
院子里,一位师傅正忙活着做杀猪菜,旁边围了好些人观看。村长赶忙给我介绍:“满族过年有萨满杀猪祭祖的习俗。腊月里,乡亲们起个大早,把饲养的黑猪从猪圈赶出来祭祀,贡品得是黑猪猪头。在杀猪前,萨满会围着猪念念有词转三圈,最后喊一声‘领了’才能开杀。仪式结束,就轮到这些手艺好的老乡做杀猪菜啦。”
我赶忙举起云台,对准师傅的动作开始拍摄。只见师傅手法娴熟,切肉、配菜、下锅,一气呵成。锅里的汤汁咕噜咕噜翻滚着,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勾得人直咽口水。
村长接着说:“这杀猪菜,可不是一道简单的菜,是多种菜品组合的烩菜。现在村里的‘杀猪菜’,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还改良了制法,口味更丰富,十里八乡都出名。猪身上所有部位都能做成菜,猪骨、头肉、手撕肉、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白肉,还有全套猪下水,也就是‘灯笼挂’。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这道菜。”
师傅盛了一碗手撕肉递给我,我尝了一口,肉质鲜嫩,香味醇厚,不禁竖起大拇指:“这味道,太正宗了!”师傅笑得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自豪。
从四合院出来,村长又带我来到村里最热闹的传统小吃街。这里简直就是美食的天堂,萨其马、驴打滚、各种饽饽、年糕、花糕、粘豆包、黏玉米、粘火勺、水缸冻梨、冻豆腐、酸菜、各种皮冻、菜肠、粉肠、走油土豆丝,还有各种寓意福运吉祥的炸食小吃、特色凉粉凉皮,地道正宗的满菜,血肠炖粉条、土豆炖山鸡、狍子、野鸡、黄羊、鹿肉熟制品,各种山珍野味,甚至八碟八碗的半成品,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店铺老板和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游客,邀请大家品尝。我微笑着点头致谢,对没吃过的小吃,也忍不住尝上一小口。手中的智能云台一刻不停地运转着,记录下这热闹非凡、充满烟火气的场景。
正拍摄着,碰到了团队里的金姓夫妇,他们手里拿着刚买的粘玉米,吃得津津有味。看到我,金先生连忙说:“你一定要尝尝这冻过的粘玉米,煮出来特别香甜软糯,太好吃了!”
话音刚落,一位嬷嬷端着一团糯米,笑着招呼大家:“包粘豆包咯,都来学学!”我们跟着嬷嬷走进她家,屋里已经围了好些人,都在兴致勃勃地学包粘豆包。
嬷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满族人进腊月就算过年了,这粘火勺、做年糕、做萨其马,都是少不了的。粘火勺是满族传统小吃,俗名叫‘饽饽’,相传是努尔哈赤行军打仗时,八旗铁军吃的干粮,一直流传到现在。这粘火勺是用黏米夹红豆沙,下油锅煎炸而成,冻起来还能放在大缸里当冬季储备。”
大家学得有模有样,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滚滚的粘豆包就摆满了盘子。嬷嬷笑着说:“包好的粘豆包还得拿到外面冻一冻,这样下锅才更好吃。”
从嬷嬷家出来,团队里的其他家长也陆续来到街头,可就是不见三位小同学的身影。我忙问家长,他们说孩子们都去玩游戏了。刚想问孩子们在哪玩,一扭头,就看见一位男同学骑着骏马,在马夫的陪伴下,欢快地朝这边跑来。我赶紧举起云台,拍下这有趣的一幕。
这时,悦悦匆匆赶来,对我说:“另外两个小同学在村民家炕头上抓嘎拉哈呢,一会儿还有剪窗花、穿格格旗装、玩翻绳的活动,可有意思了,你快去拍!”
在悦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个四合院。院子里,大黄狗摇着尾巴,大白鹅伸长脖子嘎嘎叫,小米兔蹦蹦跳跳,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口袋房,屋内布置得温馨又喜庆,报纸糊的墙面,躺柜、被隔、火炕一应俱全,色彩鲜艳的大花布被套、门帘,随处可见的福喜帖,窗明几净,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炕上,女同学正熟练地抓着嘎拉哈,男同学则和宅里的小朋友玩起了翻绳游戏,玩完又饶有兴趣地观看弩箭,还向小朋友学习张弓射箭。悦悦笑着问同学们:“都吃好了吗?”三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肚子都快撑爆啦!”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
在这充满年味的赫图阿拉老城村,每一处角落都藏着故事,每一种美食都饱含深情,每一个活动都充满欢乐。这一趟龙兴之旅,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满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和家的温暖。而我的云台,也将这些美好的瞬间一一记录下来,成为永恒的回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