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四回

2025-03-01 20:17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四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一章

绍宗丹心救国遭害远遁祖地

滿旗女儿奋拼数载终拥田舍

第二百七十四回

上一回说到,赤绍宗为躲避北洋军阀杨以德追杀,决定前往千斤寨投奔大哥。从燕遵前往中后所火车站的路途极为艰难,山道土路崎岖不平,坑洼泥泞随处可见,山体滑坡频频发生。这般恶劣的路况,车夫索要两块银元才肯拉脚,赤绍宗虽囊中羞涩,却也只能应允,匆匆踏上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天,马车晃晃悠悠地抵达迁安。一路的颠簸让赤绍宗浑身酸痛,可他望着迁安那古朴的街巷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疲惫之感竟也稍稍减轻了几分。

第二天,马车来到卢龙。卢龙古城历史悠久,城墙高大厚实,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赤绍宗忍不住在城边驻足片刻,心中感慨万千。

第三天,马车在抚宁停歇。抚宁的山水风光别具一格,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赤绍宗虽急于赶路,却也忍不住在心中默默描绘着眼前的美景。

紧赶慢赶,第四天,马车终于歇脚在九门口。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在明洪武十四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其南端起始于危峰绝壁之间,与山海关长城紧密相连,全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横跨在九江河之上,那雄伟的身姿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卧于山水之间,故而有着“水上长城”的美誉。

赤绍宗刚一看到这壮丽的景色,便被深深震撼。眼睛瞬间亮起来,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手忙脚乱地调整着画具。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长城的每一处细节上,从那巍峨的烽火台,到蜿蜒曲折的城墙,再到波光粼粼的九江河,每一处都让他如痴如醉。他迅速地勾勒着线条,想要将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完整地记录下来,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第五天,赤绍宗历经艰辛,终于到达绥中。路过妙峰寺双塔时,他眼前一亮。双塔位于永安堡乡塔子沟村中,建于辽乾统年间。两塔东西对峙,相距50米,塔身雕刻精细入微。每一处纹路,无论是那精美的佛像,还是繁复的花卉图案,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赤绍宗绕着双塔缓缓踱步,仔细端详着每一处雕刻,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之后,在到达目的地前,赤绍宗还瞻仰了前所古城。这座古城乃是关外第一所城,建于明代。它扼据要冲,地势险要,城墙上的斑驳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赤绍宗站在古城墙下,抬头仰望,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上述所有名胜之地,赤绍宗都深知时间紧迫,犹如与时间赛跑一般,争分夺秒地进行作画写生采风。他心里明白,这些珍稀古迹,或许此生仅有这一次亲睹的机会,一定要将绮丽美景铭刻在画册中,日后与众共享。

来到中后所火车站时,已近傍晚。赤绍宗结清了车夫的钱款,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附近找了一家旅馆住宿。

稍作休息后,他便匆匆前往火车站。只见站房为砖石结构,坡屋顶,墙面呈现出灰白色,木质窗户略带简单装饰,虽不华丽,却透着一股质朴气息。站内设施十分简陋,仅有候车区、售票处和行李房等。

赤绍宗来到售票处询问,得知今晚没有途经车辆,明早八点半有一趟从北京至奉天的线路经过,票价两银元,路程需八小时才能到达奉天。他没有丝毫犹豫,掏出钱买了火车票,随后去进餐,接着回到旅馆歇息。

晚上,赤绍宗躺在小旅店那硬邦邦的床上,思绪万千。他感慨地想着,多亏表叔、二嫂及润生慷慨给了八块银元,才勉强能够完成至千斤寨的行程。倘若只靠自己仅存的那两块银元,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喝西北风去了。

转天,赤绍宗早早起床,按时登上了北京赴奉天的火车。经过上半年的直奉战争,张作霖宣布东北地区不再受北洋政府控制,宣布东三省“联省自治”。绥中位于东北辽宁,处于张作霖奉系军阀的统治区域,有着实际的统治权,进行着具体的管理和治理。所以赤绍宗登上这列火车后,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北洋军阀杨以德追杀的危险。

列车有节奏地轰隆隆行进着。车上的旅客并不太多,买票的人都有座位。车上有售卖各种吃食与报纸的小贩,来回穿梭。赤绍宗感到肚子有些饿了,便买了面包与粉肠。他向来最关切国内外大事,而这趟行程长达八小时,傍晚才能到奉天火车站,于是他随手买了三份报纸,准备慢慢细致地浏览。

这三份报纸都在显著版面标明了办报宗旨。《醒时报》前身为1909年创办的《醒时白话报》,1921年2月21日改为《醒时报》,倡导“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提倡教育,振兴实业”,在宣传国思想、传播文化等方面有着一定影响。

《东三省公报》1905年由奉天学务处创办,是及时传递各种信息,报道地方与国内外大事、沟通社会的重要报纸,主要承担着传递新闻、沟通社会信息的作用。

《东三省民报》1922年由东三省民治促进会创办,大力弘扬三民主义精神,注重社会问题,提倡固有文化,在东北知识界和社会上有一定的传播影响力。

赤绍宗慢慢详细地阅读着,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他心中渐渐有了继续投入文化救国、投稿媒体的方向。他知道这几家报社都在奉天,暗自想着要尽快与它们取得联系。

突然,赤绍宗被《东三省公报》中的一条公开招聘启事所吸引;

东北大学,肇基于1923年,秉持“知行合一”之校训,致力于培育经世致用之英才,推动学术之进步,为东北乃至华之发展贡献力量。本校汇聚各方贤达,营造出多元的学术氛围,现因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之需,面向四海广纳优秀教师,共襄教育盛举。1923年4月,东北大学正式成立。张作霖任校长,5月,汪兆璠被委任为文科学长兼法科学长,7月东北大学举行第一届新生入学考试,文法两预科各取二班,合计120人。

此次招聘文史、法政两科教师与助教,对应聘者学历资质有明确要求:应聘师资需具有国内外知名院校学历,特殊情况下,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卓越专业技能本科生也可考虑。在学术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能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在学术报刊发表过高质量论文者优先。教学能力上,需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品德素养方面,则要遵纪守法,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薪资福利较优厚,提供与同类高校相应的薪资待遇,保障生活方面,提供教师住房以及教职员工食堂。

赤绍宗看到这条信息后兴奋不已,他感觉自己在逃亡路上仿佛有如神助,已然为自已铺就一条在关外生存的光明之道。此时,火车已经过了兴城、锦州,可他再无暇观赏窗外的风景,满脑子都在重新设计到达奉天后,在前往千斤寨之前的行动践行方略。

赤绍宗原打算在奉天最多待两天,祭拜努尔哈赤福陵、皇太极昭陵,在街上买好土持产礼品后,直奔千斤寨。可按此方案,到大哥赤绍文夫妇家时,钱正好用光,往后的生活还得现想辙,如此这般,实在太过尴尬。

可突现的这几份报纸,提供了赤绍宗发挥自己特长快速挣钱想象空间,他心想,当下最少也得在奉天逗留一个里拜。起码要挣到十块银元左右,才能应付这些天频繁活动。

重中之重是联系关乎自已前途命运,尽快去多个单位进行事由接洽,而后顺便观瞻奉天名胜古迹,再买好送与大哥夫妇及亲家的礼品,才能风风光光地投奔千斤寨大哥家。这些活动都急于大量花销,挣到钱最为迫切,为此赤绍宗凭经验心中已有初步打算。

于是,赤绍宗在火车上,便向列车员及旅客频频打听奉天各处名胜古迹、秀美公园,繁华商业街,及文化用品售卖集中地位置。

傍晚,火车抵达奉天火车站。奉天火车站即奉天驿新站,是一座两层红砖建筑。一楼为候车室,二楼为旅馆。正立面为三段式,中央和两翼角楼各设绿色铁皮穹顶,红砖墙配白色线脚,平面上讲究严格轴线对称,是典型的辰野式建筑。赤绍宗只略略观瞻一番,便赶忙乘坐最快捷能到达的出租汽车,前往奉天卖作画用品的商店集中地。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ybhmkqf.html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四回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