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九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九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二章
尚子琴精心筹谋新房圆家梦 赤润生舞勺学买卖志启新程 第二百七十九回
1923年的秋冬,渠阳赤阳庄赤辅铭一家人,正为二儿媳尚子琴梦寐以求之夙愿,在原址上翻盖新房,彻底改善家庭面貌,竭力在生活的磨砺中拼搏奋进。
彼时,家境虽不宽裕,但人丁兴旺,全家老少齐上阵,凭借勤劳的双手努力赚钱。赤润生头脑灵活,提出一系列生财点子,像种植应季果蔬,制作售卖草、木制品,刺绣、窗花、春联等。家人在制作工艺品时,润生还提出贴金猪旺年喜庆剪纸小标志主意,售卖异常火爆,节前连续奋战,战果竟达12块银元。
癸亥猪年新春前除夕当晚,赤家毫不吝啬地以美酒佳肴嘉奖全家老少,精心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佳肴,滿旗八大碗,阿玛尊肉,御府椿鱼、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沙琪玛,粘豆包、驴打滚必不可少,香喷喷那红烧肉、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庆贺,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顿年夜饭,满是对过去一年努力的慰藉,更饱含对家庭未来美好生活憧憬。
饭后,父亲赤绍武带着孩儿们去放鞭炮。噼里啪啦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五彩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映照着孩子们兴奋的脸庞。最小的女儿赤润珍攥着滴滴筋满院子跑,爷爷赤辅铭和尚子琴则站在门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元宵节一过,赤家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盖房的事宜。而春节之后这段日子中,一家人还想再多攒些钱,让盖房预算更充裕。润生与润本与润田一合计,决定利用农闲和周边的集市,做些小买卖。
元宵节后天还冷,三兄弟却不畏严寒,捡些乡野掉落鸡毛,他们把这些鸡毛清洗干净,精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尚子琴也没闲着,拿出家里积攒的碎布头,精心缝制成小巧香囊,里面装上晒干的艾草香料。到了赶集那天,赤润生和赤润田带着鸡毛掸子和香囊去卖,虽说挣得不多,但也不断有常流水进账。
二月二,龙抬头,闷子、春饼,龙胆炸糕极受乡亲欢迎,尚子琴应时做些,暖窖的韭菜,绿豆菜,大蒜抢手,赤绍武精心培育,这些润生、润田在大集卖。
三月,天气渐暖,他们在自家院子里开垦出一小块地,种上早熟的蔬菜。等蔬菜长成,拿到集市上卖,一来二去,竟又为家里增添了两块银元的收入。加上之前的12块,还有年前预留的4块家庭周转资金,赤家至五月已有了18块银元。
尚子琴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一直精心筹备着盖房的事。她每天仔细盘算开支,绘制房屋布局草图。经过详细规划和咨询,她发现要盖9间规整滿旗口袋房,至少需要11块银元,可她想若把房子盖得更好些,预算得放宽至13块银元左右。
七月八月是雨季,五月六月盖房正当其实刻不容缓,这天晚上,正好润本在管勒木打工回家歇几天。一家人都到齐,围坐在昏暗屋内,灯光摇曳。尚子琴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图纸,说道:“咱一起商量商量这新房的事儿。我琢磨着,咱盖满旗传统的口袋房,你们觉得咋样?”
赤润田挠了挠头,疑惑道:“娘,这口袋房究竟是啥样啊?我常听有人唠,这种房子采光不太好,整天屋里都暗暗的。”
尚子琴耐心解释:“傻孩子,那是不懂的人乱说。这口袋房啊,正房坐北朝南,在正房两侧有东西厢房,和正房一起围成个口袋的形状。这样布局,采光通风可好着呢。就说这窗户朝向,都是经过讲究的,能让阳光最大程度照进屋里。”
赤绍武也点头附和:“你娘说得对,我小时候住过口袋房,一到白天,屋里敞亮得很。而且啊,冬天保暖,夏天通风,可比咱现在住的这草坯房强太多了。”
爷爷赤辅铭吸了口旱烟,缓缓说道:“这口袋房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寓意也好,家有口袋房,财源往里藏。住进去财运亨通,咱家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赤润珍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娘,那口袋房比现在住的房子还有啥好处呀?”
尚子琴摸了摸女儿的头,笑着说:“好处可多啦。就说这储物空间,口袋房有专门的存货屋,以后咱家的粮食、农具都能好好存放,不像现在,堆得到处都是。往后咱家人口必然越来越多,润本再有几年也该说媳妇了,十口八口,十五二十口人家的大家庭,十年眨眼即现,我盖房是考虑到几房儿媳妇相聚大院落,设计宽敞,汇聚在一起也热闹。”
赤润本被羞红了臉:“娘,看您说的,哪对哪呀,可这口袋房要盖起来,比普通房子要贵不少吧?咱积攒这钱够吗?”
尚子琴拍拍大儿肩膀,倍心满满道:“我都算过了,咱服下攒了18块银元,盖这房子大概需13块,咱咬咬牙,自力更生,大工泥瓦匠,木匠专请手艺高超的,小工请几个身强体壮的,润本也把管勒木东家请来帮咱施工,你们三个孩儿做小工,我与你爸负责吃喝做飯,没问题,勤俭节约省着花钱,够的。而且这房盖好了,能住一辈子,划算着呢。”
这时稚气的赤润珍发话了,娘,还有我呢,没说我干啥呀?尚子琴乐了,亲亲这可爱的小棉袄,有妳,有妳,帮看妈妈给大伙儿做饭,抱柴、烧火,递东西。小姑娘瞬间笑了:我活也不少啊!
赤润生又提出疑问:“娘,那房间咋分配呀?”尚子琴展开图纸,指着上面的标记说:“正房一共6间,中间是堂屋,用来吃饭、待客、祭祀。堂屋有咱满族传统的万字炕,冬天一家人围坐,暖和又热闹。东侧是纺线织布间,你娘我以后做活也方便。西侧是居住区,一间主卧,我和你爹还有润珍住。另外三间是给你们三个小子准备的婚房,以后你们个个成家娶上媳妇,也能住得舒舒服服。”
“南侧厢房有3间,最西边一间给爷爷住,独立的小院,安静又方便照料。中间是厨房,和正房堂屋相连,做饭也省事。东边那间是存货屋,放东西不怕受潮。”
赤绍武补充道:“院子用青石砌围墙,院门做成木质牌楼式,再雕上‘福’字,多气派。东南角弄个栅栏房,放柴草。这样一来,咱这院子就齐整了。”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一家人终于统一了思想,对未来的新房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全家集思广益,尤其赤润本和赤润生四处寻找手艺精湛工匠。赤润本是本行更熟,得知邻村有个木匠,手艺精湛,被大家称为“巧手”。他亲自登门拜访,好说歹说,还拿出尚子琴准备的一点心意,终于把这木匠师傅请了过来。
赤润生则跑去渠阳,四处打听有名的泥瓦匠。他听说有个叫李师傅的泥瓦匠,在渠阳一带无人不知,手艺高超,砌的墙又直又牢固。润生费了好大劲,才找到李师傅住处。诚恳地向李师傅说明了自家盖房的情况和对房子的期望,李师傅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接下这活儿。
五月末,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正是盖房的好时节。工匠们陆续到位,材料也都准备齐全。木匠师傅带着徒弟们,熟练地加工木材,斧头、锯子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根根规整的房梁就成型了。泥瓦匠李师傅则带着徒弟们开始砌墙。他们手法娴熟,每一块砖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灰浆涂抹得均匀厚实。赤润生和赤润本也没闲着,帮忙递砖、和泥,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赤绍武仍忙自家农活,提供果蔬之余,抽空赶来帮忙搬运材料。尚子琴与赤润珍则负责准备一日三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水、做饭,为工人们送去热气腾腾的饭菜,工程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