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十2025版
乱云润生 十 2025版
第四章 领略赫图阿拉故城 续 第十回
悦悦导游袅袅婷婷地登上后金餐厅的舞台,刹那间,整个餐厅仿佛被她周身散发的光芒点亮。她朱唇轻启,歌声如潺潺溪流,又如林间微风,带着丝丝缕缕的深情,悠悠地在空气中飘荡开来。那歌声宛如天籁,每一个音符都精准地拨动着众人的心弦,清脆悦耳,玉润珠圆。厅中的食客们,原本还沉浸在各自的交谈与美食中,此刻却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纷纷放下手中的餐具,脚步不自觉地朝着舞台前沿挪动。
我自然不甘落后,凭借着敏捷的身手,迅速抢占到一个绝佳位置。手中的摄像机严阵以待,镜头牢牢锁定悦悦,一心想要捕捉她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人瞬间。在那明亮的舞台灯光下,悦悦的面容愈发显得娇美动人,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都透着满旗女子独有的清纯圣洁,那是一种深入骨髓、动人心魄的风韵,被我精准地铭刻在摄像机的画面之中。
“太美了,太美了!”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和热烈的鼓掌声交织在一起,如潮水般将悦悦淹没。在这热情的氛围中,悦悦的兴致愈发高涨,接连为大家献上了好几首经典的满族民歌。每一首歌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心中对满族文化热爱的大门。台上台下的互动,将这场餐饮联欢推向了高潮。不少食客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登上舞台,一展歌喉。而悦悦和其他演员们则默契配合,即兴跳起欢快的舞蹈,一时间,整个餐厅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欢声笑语、歌声舞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和谐美好的画面。
悦悦轻盈地跳下舞台后,餐厅内早已是一番忙碌景象。各方人员在睿智精明的统筹安排下,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执行任务一般,高效且有序地忙碌着。眨眼间,满旗经典的八大碗、八大碟盛宴便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准备就绪。餐厅中央,一张满式豪华筵宴大圆桌被迅速摆好,桌上的餐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主办方对这场盛宴寄予厚望,打算借此全方位展示和宣传正宗传统与现代改良相结合的满旗风俗美食,每一道菜肴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琳琅满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悦悦带领的团队全体成员荣幸地受到盛邀,前往这场盛宴体验一番。从餐厅入口到宴席桌,地面已被铺就一条鲜艳的红毯,宛如一条红色的绸带,引领着贵客们前行。八名身姿婀娜、婷婷玉立的侍女,身着艳丽的满服,脸上洋溢着端庄而热情的笑容,整齐地站在红毯两侧,庄重地引导着贵客们入席。在迎宾上桌的过程中,悦悦用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向大家简述着满族坐席的礼貌规矩:“各位朋友,在满族的习俗里,无论面对的是圆桌、方桌还是长桌,辈分最大者都要坐于上席,而辈分最小者则坐在下方。小辈们要给上席的长者敬上醇香的水酒,以表敬意。开席之后,必须等辈分高的长者说动筷,大家才能开始品尝菜肴。而且,长者吃哪道菜,其他人随后才能跟着吃那道菜,顺序绝不能乱。再美味的菜肴,也只能品尝两次。当长者放下筷子,同桌的人也要跟着放下筷子,以示尊重。”众人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些独特的习俗。
宣礼仪式正式开始,庄重的声音在餐厅内回荡,宣布宴会正式拉开帷幕。紧接着,起宴环节开始,一道道菜肴如行云流水般被端上餐桌。在古代,满族宴席采用分餐制,上菜速度极快,且服务员会迅速而精准地为每一位宾客布菜。与此同时,舞台上的满族宴席民乐合奏悠扬奏响,那欢快的旋律仿佛带着人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满族部落。餐厅外围,早已被好奇的游客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个个都伸长了脖子,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场充满神秘色彩的满旗盛宴。
即便我有幸坐上席,可心中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趁着众人还在熟悉环境、聆听讲解的间隙,我迅速行动起来,精心设置最佳摄像角度。我在正对大圆桌的一个婴儿椅上,小心翼翼地架高了三角架,将索尼摄像机稳稳地安装好,调整好镜头的角度,让它能够向下俯视,完美覆盖整桌的美食与宾客。镜头中的光圈经过仔细调试,画面清晰而明亮,一切准备就绪,“OK!”我在心中暗暗给自己打气。
后金盛宴不愧以精致质醇、礼仪讲究而闻名,其新颖独特的风格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入席前,餐桌上首先摆上了二鲜——马兰花与百合花。两大束鲜艳欲滴的花束被精心放置于宴席中心,宛如两位娇羞的仙子,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马兰花,作为游牧民族极为喜爱的花卉,寓意着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象征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更承载着宿世情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百合花,则代表着吉祥合美、百事百顺,为这场宴席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随后,两杯香气扑鼻的佳茶被呈上,分别是奶茶与花茶。在满族的文化习俗中,奶茶是宴请宾客时必不可少的饮品,它带着浓郁的奶香和茶香,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而介于红、绿茶之间的花茶,更是满旗传承已久的传统最爱,其独特的香气让人闻之欲醉。此后,风味吃食手碟依次敬献上桌,分别是四点、四饽、四糕、四鲜,菜品的呈上遵循着先冷后热的顺序,循序渐进,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八名笑容可掬、动作规范的貌美如花侍女,在悠扬的宴宾鼓乐声中,迈着轻盈而优雅的步伐,落落大方地尊托着菜盘,温馨礼貌地陆续将各色菜品呈至宴席。她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准而优美,让人不禁为之赞叹。那典雅潇洒的姿态,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宾客的心中,感人至深。
首先上桌的是四点:萨其玛、驴打滚、豌豆黄、福寿饼。餐厅服务领班,那位雍容瑞庄、尽显正黄旗格格风范的女子,迈着优雅的步伐走到餐桌旁,对每一款菜品进行了绘声绘色的现场讲解。与此同时,全景摄录通过智能网络适时开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刻,我手中的另一大“武器”——华为手机也开始发挥作用,我以它为工具,适时捕捉菜品的特写镜头,并对画面进行精心润色,力求在后续合成剪切视频时,能够让每一个画面都更加精美,更能博得观者的喜爱,深入人心。
“战斗已经打响”,我在心中暗暗给自己鼓劲。这份忙碌与快乐,只有我自己最能体会。我满心期待着拍摄能够圆满成功,尽自己的所能,为这个精彩的瞬间留下永恒的记录,让大千世界的人们都能通过我的镜头,共同惬意地分享这份独特的文化盛宴。触景生情,此时此刻,作为这场盛宴的参与者,按照满旗规矩,我这个杖国之年的长者,率先开口说道:“动筷品尝。”说罢,我轻轻夹起一块我最喜爱的萨其玛放入口中。神奇的是,电子转盘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智能化地自动依据每个人的位置,缓缓停在每人桌前,让人不禁感叹现代科技的奇妙。“这就是万物互联的魅力啊!”我在心中暗自惊叹。众人纷纷细品着手中的萨其玛,格格的讲解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餐厅的每一个角落。小帅哥俏皮地扮了个鬼脸,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为这场宴席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氛围。而我,则时刻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努力捕捉着每一个铭刻着创意新潮、展现信息时代百姓生活的精彩瞬间。
萨其马,这道满族名吃,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依稀记得在京宣武门上幼儿园时,每逢姥爷来接我,我总会缠着老人家去“正明斋”买些萨其玛。那时的我,一路上蹦蹦跳跳,嘴里塞满了香甜的萨其玛,满心都是幸福与快乐。时光飞逝,一晃七十年过去了,可萨其玛的味道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格格娓娓道来:“萨其马是满族发明的一种传统点心。满族入关后,萨其马在北京迅速流行开来。时至今日,它已经传遍了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糕点之一。关于萨其马的典故,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较为可靠的是,‘萨其马’是满语的音译。在满语里,‘萨其’是‘萨是非’、‘马拉本壁’的缩音,有着‘切’的意思。因为‘萨其马’属于一种‘切糕’,再加上制作过程中有‘码’这一道工序,故而得名‘萨其马’。此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傅恒等编著的《御制增订清文鉴》,汉译为‘糖缠’(卷二十七,第46页)。萨其马的前身又叫‘打糕穆丹条子’‘搓条饽饽’。制作时,先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上黄豆面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这便是最初的模样。后来,人们又用白糖代替熟豆面,成了如今的‘糖缠’,并更名为萨其玛。”听着格格的讲解,众人对这小小的萨其马又多了几分敬意与喜爱。
驴打滚、豌豆黄、福寿饼等,这些美食对于北方百姓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常常能享受到它们带来的美味。此刻,它们出现在这满旗盛宴的餐桌上,虽无需过多赘述,但每一口都仿佛带着岁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紧接着上桌的是四饽:粘豆包、细菜团、菠罗叶饽、燕兔彩饽。数百年来,满洲饽饽的种类繁多,包圆、夹馅、造型各异,用途也十分广泛,有的用于日常饮食,有的则作为上贡佳品。粘豆包,堪称此类小吃中的经典之作。它的原料主要为黄米或糯米,将米洗净后放入水中发酵,大约半月后捞出,磨成水面,再放入吊包中滤净水份,加入适量的水和匀。以小豆制成的甜豆馅包入面中,团圆后放入屉中蒸熟,美味的粘豆包便大功告成。它不仅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主食,在征战时期,更是因其易食易储的特点,成为军队必备的军粮。大清能够傲统神州,粘豆包可谓功不可没,据说它还深受努尔哈赤的青睐。童年时,家中那用秫秸杆编成的大锅盖上,常常摆放着菜团子、粘豆包,每当我玩累了,随手拿起一个,便能大快朵颐,那熟悉的味道,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四糕——太阳糕、芙蓉糕、撒糕、凉糕,每一盘都精致得如同艺术品。格格继续讲解道:“在祭拜太阳神的日子里,满族人民喜爱食用太阳糕。而那款口感味美香甜、沙软细腻,食之清爽可口的便是凉糕。撒糕则是一种用粘米面与红豇豆制成的粘糕,其味道甘美而细腻。芙蓉糕的口感更是一绝,松、软、甜、香,让人回味无穷。”众人一边聆听着格格的讲解,一边细细品味着盘中的糕点,感受着满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鲜上桌,苹果、蜜桔、香蕉、山楂,每一种水果都被精心雕刻,各展独特造型,色彩缤纷,宛如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它们不仅为宴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更带来了清新的果香,让人食欲大增。这会儿,满族传统的糜儿酒也被呈上餐桌。格格介绍道:“糜儿酒历史悠久,满语称‘詹冲努力’。远古时期,女贞先祖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面对严寒的环境,饮酒的风习便已流传久远。此酒品质优良,采用纯粮酿造,其味道甘美醇厚。它的发酵时间较短,普通家庭利用灶具炊具便能酿就。在历史上,糜儿酒除了供清军将士征战时饮用以外,还广泛应用于民间百姓的生活、宾宴以及祭祀等活动,是满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后金餐厅领班格格详解完上述食品后,微笑着表示:“这仅仅是呈上八大碗、八大碟的序幕。贵客们的光临,为弘扬祖国璀璨的民族传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此,我们敬请各位贵宾细细品味接下来的菜肴,希望大家能够无拘无束地提出宝贵意见,多多指导,这是我们最大的荣幸。稍作片刻休息,八大碗将隆重呈上。”众人满怀期待,纷纷放下手中的餐具,准备迎接这场美食盛宴的高潮部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