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沟龙虾,红遍万家

2021-05-07 23:54 作者:曾鹏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新沟龙虾,红遍万家

曾 鹏

2021/5/6

新沟的天,是从小龙虾开始的。乡亲们不是在小龙虾池子边起网,就是奔波在收购运输小龙虾的路上。

四方食事,不过一缕人间烟火;新沟味道,一盆小龙虾足矣。水透灵秀,河展英姿,这里孕育的小龙虾已红遍大江南北,火遍网上线下。

风吹过东荆河,吹绿了镶嵌在云古泽的一颗璀璨明珠--小镇新沟,见证着春风激荡,演绎着古今故事,似乎还在默默地诉说着烟柳绕城,商贾云集,通达兴盛的往昔岁月。河水奔流不息,缓缓地流淌。星河扭转,灯烛燃动商贸繁华的过往晨炊,烟火日常守候故乡的味道。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又因虾稻共作方式迎来可持续发展新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稻在虾中长,虾在稻下游。新沟境内河网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湖泊星落棋布,是天然的养殖区域。这些年,政府引导,市场激励,百姓参与,虾稻共作模式热火朝天,形成规模。

我与小龙虾的亲密接触,倒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彼时小龙虾倒不是说有多稀罕,只是承载我童年的乐趣之一。放学归来早,小伙伴们就到前面池塘里钓小龙虾。特简单,找一竹棍子,用一段线,钩都不用,就系一小团棉花,晚饭时候就能钓成餐桌上一盘美味。

真正品尝小龙虾,是在江南部队。盱眙洪泽湖小龙虾在江南久负盛名。吃起来似乎确实比我在小村庄里味道要好,这个认知一直印在脑海,主要是因为我刚刚从乡野走向富庶的江南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感觉新奇而已。

回到故乡这几年,不得了,小龙虾火遍全国,飘洋出海,美国时代广场上也出现了“戴盔披甲舞长须,自凭豪气走江湖”的形象。不管潜江还是监利谁的小龙虾产业名气大,对新沟都没多大影响,因为新沟位于两市之中,接壤毗邻,相守相依,东荆一道同河流,明月何曾是两乡?

五一假期这几天,火起来的除了各风景名胜区人山人海的游客,就是红遍大小餐桌的应季美食小龙虾了。我在想,炎炎夏日,除了小龙虾和啤酒,还能来点什么?小龙虾俨然成为一款最流行的社交美食,国民菜肴。油焖,清蒸,蒜蓉,香辣,卤味,五味杂陈,精彩纷呈。往日无人问津,价格低廉,如今引领时尚,供不应求,世事无常,与时俱进,生活也是如此。

夏至,小龙虾隆重登场,新沟街上深夜路边排档,彻夜灯火通明,饕餮食客穿梭于烟雾缭绕间。那群穿着背心短裤凉拖鞋的人潮人海里,说不定就有从外地赶回家乡的你,三五知己,新朋旧交,围坐一堂,炒几个小菜,来上一大盆小龙虾,与朋友侃大山,和亲人话家常,摊子很吵很闹,桌上很红很火,手上很油很忙,嘴上很辣很爽,吃得就是这股烟火气和人情味。放下手机,告别虚拟,沉浸在这值得惦记的人情味,是寄托在小龙虾之上的人间真情。再配上一杯冰镇啤酒,或者是杨林关白酒(我的同学乔家村的湛棠博士称之为家乡的杨茅),酒里乾坤大,杯中岁月长,人生也不过如此。这种市井风情,和新沟早酒一样,嫌弃的人有千百个理由,喜欢的人则有他独特的享受,大排档上小龙虾里承载的温度与情感,丝毫不逊色于大地方高档餐厅酒楼,反而更多了一丝朴实与亲近。

说来我家养小龙虾,也费了番周折。看到小龙虾养殖遍地开花,我多次劝父亲紧跟形势,他守着二十亩薄田,一辈子辛苦耕耘,日子总算过得去,把我送到江南部队交给国家,支持弟弟到焦作经商闯出了小天地,又把孙子培养成研究生,孙女培养成艺术大学生,父亲常常在我面前露出一丝得意。生逢盛世之中华,普通农户人家,夫何复求?

在前些年看护我住院手术期间,他结识了同病房陪护的福田镇的一个老支书,正好老支书从事大面积养殖小龙虾数年,颇有心得。他们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半月下来,父亲笔记都记了一本,还利用空隙自个跑到新华书店买来好些养虾书籍。

回到老家,父母的决心再次感染了我。这不,大刀阔斧地开挖了,还调换了一块田,挖了二块虾池。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认为因地制宜喂养小龙虾应该是比原来单纯种水稻稍微轻松点就行了,收多收少无所谓,父母年纪大了,要换个方式慢慢颐养天年。哪知他晒池,清塘,消毒,围网,订苗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至于后来更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是我能想像得到。

我康复后,回了老家转了转,十亩虾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我爷俩何所冀?为有龙虾话未来。交谈中父亲告诉我,小龙虾的生长主要是靠蜕壳来完成的,小龙虾从幼体阶段到商品虾养成需要蜕壳十多次,每一次蜕壳相当于一次“新生”。我略有所悟,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走出清水湾,一次次的承受苦难,浴火重生,饱经风霜,不断突破自我,把痛苦踩在脚下,历尽沧桑出走半生归来也无多大出息,也曾无数次梦里登台远眺,念天地之悠悠,把栏杆拍遍,无人意会,空余遗憾。父母也是如此,含辛茹苦将我们培养长大,不知经过多少次蜕变,人前的苦或许我们还能感觉,人后的难哪是我们能体会?我和弟弟在成年后,又一走了之,各自穿行奔波在异乡大街小巷,面对日益老去无能为力的农活,生性倔强的父母又是如何挺过来?还能挺多久?可怜天下父母心,普天之下的父母们莫不是如此,这传承的不仅是美德,更是心酸。

回到老家,做小龙虾自然是我来烧。我喜欢油焖,特简单又美味。母亲把小龙虾清理干净,去掉沙线。我倒入半锅油,炒至三成热,下生姜、辣椒、花椒、大料、大葱、桂皮、香果、丁香等香料炒香后倒入豆瓣酱炒出红油。然后倒入虾,放盐、生抽、蒜瓣炒至虾断生。再倒入啤酒,漫过虾身,小火焖,待汤汁快没有的时候加鸡精和白糖翻炒均匀,收汁,起锅,用大汤盆一装。

其实做小龙虾也没什么诀窍,大道至简,生姜大蒜辣椒多放些就是了。想来,这是人间最朴素的道理了。端上来红红艳艳,热热闹闹,油光铮亮,人的心情为之一振。剥开虾肉外表鲜红,里面白嫩如脂膏,吃起来满口Q弹,回味无穷,麻辣鲜香,十分过瘾。父亲有痛风,只能尝下,赞扬我比母亲烧的味道要好。估计是客套话,要么是真的,我毕竟在外吃的多,加之陆军学院后勤专业,正儿八经科班学习烹调。母亲年纪大,也吃的少,一大盆就我大快朵颐。吃比较耗费时间,这正是我和父母话话家常时机,工作的烦恼,家庭的事情,国家的形势,做人的道理,父亲也敲打敲打我,不要走着走着忘记了初心。我听在耳里,记在心中,应在嘴上。江苏原来食用小龙虾有口诀:拉着龙虾手,轻轻吻一口,掀起红盖头,深深吸一口,解开红肚兜,让你吸个够。边剥虾,边听着父母的教诲,这是我记忆中极为温情的一幕,我慢慢地吮,剥,剔,喝,虽然没有和战友们喝酒叙旧的豪爽,也没有和同学品虾畅怀的惬意,但却是满嘴的温馨,满手的幸福。最地道的小龙虾还是属于最勤劳的人民,用最平凡的劳动作为调料成就香醇美味,和着东荆河水而汇集成美丽的诗行缓缓流淌,成就新沟新味道,芬芳四季,香飘四海。

每每看到大排档有人吃龙虾喝醉了,心里在想:虾不醉人人自醉,醉的哪里是菜,分明都是好心情。我长期在部队生活,常常醉酒,还是部队那句老话,喝多少不重要,重要是的跟谁喝。那种几个老乡在异地他乡军营,大呼小叫的没有人嘲笑的喝酒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留存记忆值得惦记的,是同在一锅里碗碰碗,同在一房里头挨头,同在一车里肩并肩,同在一壕里手拉手而凝结在食物之上的战友真情。

我查了一下,小龙虾即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据说是小日本引进来想害我们,哪知被我们改造成江汉平原特产,国民美食个中翘楚,偏偏入了中国食客的法眼,来者不拒,正如对待外来文化,消化吸收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皆大欢喜,应了无心插柳柳成荫。

东荆河依偎而过,融入新沟人血脉之中,成为不断前行的动力。动人的故事连缀着新沟的往昔,扯满不断前行的风帆,用淳朴坚毅倾诉着这方乡亲对生活的热爱,春耕夏耘,守护故乡的未来。莲叶接天,映照富足年景;鱼虾满舱,载起发展新路。

被赋予新的绿色发展希望的小龙虾,这是新沟人对大地温情守候,也是他们对家园的眷恋与乡愁,将串起数千年的历史烟云,漫卷红色记忆的战旗,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盛世大庆中一路向前,一路花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pqadkqf.html

新沟龙虾,红遍万家的评论 (共 2 条)

  • 雪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篇好的文章不要求句句精华,你只要有三两句能够打动人心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也就算大功告成了!我们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是惊醒世人借此来让人们弃恶扬善多做好事!为此希望大家都能够细心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治国方针从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且能够多多写出一些具有真善美和正能量的经典佳作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