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乱云润生2025版二十五回

2025-03-26 17:15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乱云润生 2025版 二十五回

二十五回

赫城史廊悟清史,兴衰更迭展长卷

于赫图阿拉城那古意盎然、满韵流淌的满族文化历史长廊之中,赤慎斌馆长仿若一位时光的引路人,身姿挺拔,目光灼灼,手指轻点着一幅幅历史画卷,口中的话语仿若黄钟大吕,悠悠然开启了清朝历史的宏大篇章。当讲述至康乾盛世这一华彩乐章时,馆长的神情愈发凝重深沉,声线也不自觉地压低,仿若携着岁月的沧桑,向着一众参观者语重心长地叹道:

“历史啊,恰似一面澄澈的明镜,清晰映照出往昔的荣辱兴衰。我辈后来之人,当以虔诚之心深刻认识、细细追忆感悟,时刻反思警醒,从中获取启迪与鞭策。如此,方能在未来前行的漫漫征途中,觅得捷径,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古为今用,这,才是我们探寻历史的初衷所在呐。”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一句仿若古老箴言,在长廊中悠悠回荡。馆长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娓娓道来:“此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颠扑不破的普遍规律。恰似那四季更迭,炎炎盛过后,便是渐次转凉,直至寒降临;大清王朝亦是如此,乾隆早期,国力鼎盛,如日中天,可到了晚期,却无可避免地步入衰退之途。百余年转瞬即逝,近代的大清,丧权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最终气息奄奄,走向覆灭。诸位,请看这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着馆长的指引,众人的目光聚焦于《四库全书》编纂的介绍之处。馆长缓缓说道:“自1772年起,清政府举全国之力,开启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历经十载秋,终得成书。这部鸿篇巨制,系统梳理、精心保护了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对中华璀璨文明的卓越贡献。然而,乾隆皇帝为稳固统治,在编纂期间,借机大肆割裂焚毁那些与他思想相悖的书籍,实在是历史的一大憾事呐。”

话锋一转,馆长的神情愈发沉痛,讲述起列强入侵的黑暗岁月:“1896年,清廷妄图联俄制日,签订了《中俄密约》,却不想这一步棋,反倒让列强瞧出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神州大地,风飘摇。彼时,华北冀鲁地区,义和团运动如燎原之火,以‘扶清灭洋’为激昂口号,迅速蔓延。慈禧太后心怀鬼胎,妄图借义和团之力排外,竟暗中默许,甚至向十一国悍然宣战。”

“1898年,光绪帝心怀救国图强之宏愿,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志士携手,发动戊戌变法。他们满心期许,盼着能为这病入膏肓的国家寻得一剂良药。然而,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极力反对,可怜光绪帝,被无情软禁,这场变法仅仅维持了百日,便黯然落幕,史称‘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仿若一群恶狼,凶猛地入侵北京。刹那间,北京城陷入了人间炼狱,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往昔繁华的古都,处处断壁残垣,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慈禧太后吓得惊慌失措,带着光绪皇帝,仓惶逃往西安。为了自保,她竟将这大祸归咎于义和团,悍然颁布剿灭义和团的命令。可怜义和团的热血儿郎们,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功败垂成。”

“1901年,战败的清朝,被迫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东北利益,悍然爆发战争,战火纷飞,进一步将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与此同时,立宪派的康有为、梁启超,为挽狂澜于既倒,大力推动立宪运动。梁启超挥笔写下《立宪法议》,满心期望光绪帝能成为立宪君主,引领国家走向富强。而慈禧太后,眼见清朝大厦将倾,为挽救危局,也不得不效仿欧日,推行清末新政。”

“1905年,孙文先生高瞻远瞩,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伟大纲领,仿若一道曙光,照亮了黑暗的中国。”

“1911年5月,清廷组建了由庆亲王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的尝试。同年5月,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手握重兵。他一方面对革命军施压,妄图以武力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又暗中与革命党人秘密谈判,一时间,南北议和的局势悄然形成。”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溥仪无奈颁布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力拱手交给袁世凯政府,自此,绵延两百多年的清朝,彻底画上了句号。”

馆长微微一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遥想当年,女真叶赫贝勒金台吉宁死不屈,不甘向努尔哈赤投降,死前立下毒誓:‘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谁能想到,二百多年后,这句毒誓竟真的应验。清朝,最终亡于叶赫那拉氏的慈禧太后之手,历史的轨迹,竟如此诡异难测。”

“1913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离世,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清朝灭亡后,依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依旧居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皆未改变,太监、侍卫、宫女依旧侍奉左右,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照常运转。他们在紫禁城内,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仿若一个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

“1917年6月,清朝将领张勋,率5000‘辫子兵’,大摇大摆地开进北京,妄图‘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复辟,史称丁巳复辟。然而,这场闹剧仅仅持续了12天,便草草收场。”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无情驱逐出紫禁城。即便如此,部分清朝遗老旧臣,仍尊他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张园、静园等地,继续维持着那微不足道的微型小朝廷,史称‘后逊清小朝廷’。”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实现其狼子野心,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32年3月1日至1945年8月18日,建立了傀儡伪政权‘伪满洲国’,将‘首都’定在新京,也就是现今的长春市。其所谓的‘领土’,囊括了现今除旅顺与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承德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生擒。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学习与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仪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重获自由,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61岁。”

赫图阿拉故城景区的满族历史文化长廊,不仅是砖石木瓦构筑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一处进行历史唯物主义与国主义教育的神圣殿堂。在这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信息互联网络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世界紧密相连。而这座长廊,仿若一颗闪耀的明珠,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培育深沉的爱国之心,促进全国各民族的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与重大现实意义。

当最后一抹余晖洒落在长廊之上,此次赫图阿拉城满族文化历史长廊的参观之旅,也悄然落下帷幕。悦悦导游与赤馆长,带着参观团队,迈向最后一个景点——满族历史博物馆,那里,想必还有更多的历史奥秘,等待着众人去探寻……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pgtmkqf.html

乱云润生2025版二十五回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