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乱云润生2025版第八十三回

2025-08-08 23:04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乱云润生 2025版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三回

满旗溯源千里行,中央大街叙旧情;赤怀忠老师陪同我满旗溯源寻根问祖,一路鼎力相助。2020年1月16日清晨,我们二人自驾越野车,从龙兴圣境赫图阿拉老城村出发。这一路,日兼程,风餐露宿,马不停蹄。

我们先是抵达20余公里外的新宾县城,而后从新宾前往137公里外的本溪五女山,接着奔赴291公里外的吉林讷殷古城。之后从白山前往黑水,领略新开流遗址,感受七千年前肃慎人演变为满族人的沧桑历程,这一段路途长达660余公里。

紧接着驱车270公里直奔依兰,前往满祖远古故里、新觉罗家族繁衍祖地——斡朵里城寻根溯源。随后又从依兰前往哈尔滨博物馆参观,路程约300公里,再从哈尔滨直奔长伪满皇宫,路途310公里,接着从长春转向开鲁寻根,行程350公里。之后从开鲁来到盛京沈阳谒祖,行驶350公里,最后从沈阳前往赤怀忠老师位于抚顺老城区火车南站附近原新市街,现中央大街拆迁改造时分配的偏单楼群。

此刻,行车里程显示此段路程77公里,加上各处徒步参观瞻仰,短短五天,我们风尘仆仆。满旗子孙为了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日夜兼程六千里,一片忠怀赤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越野车缓缓行驶在中央大街上,这条大街历史醇厚,饱经沧桑,却四通八达,在抚顺老一辈人的心中刻下了永恒记忆。汽车驶入住宅小区,在赤老师居所楼栋前稳稳停下。我坐在车上,回顾这几日的辛苦路程,心中对怀忠晚辈充满了万分感激之情。

他这时才回应道:“总算到家了,一路上顺顺利利,没出任何闪失,就好像有先祖全程庇佑,知晓我们后辈子孙的拳拳赤子之心,整个过程十分圆满。您都年近古稀,却还有这般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真让我敬佩。仅仅五天,我们为了寻根问祖、满旗溯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收集原汁原味的素材,在神州东北的白山黑水间整整循环了一大圈。而您现在依然情绪饱满、精神矍铄,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您可千万别提感谢的话,我明白您的初衷,您高瞻远瞩、呕心沥血,执着于创作一部弘扬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精神的文学作品。我光是想到您希望留世间相传的这份心意,就已经感动不已,所以全力配合您收集原始素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晚就在家中好好品尝咱满旗发祥地的醇酿佳酒,好好庆贺一番!您瞧,我发小,也是我最要好的知己、对门邻居赵校长,来迎接我们了!”

我们二人拎着旅行箱向楼门洞走去,只见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快步迎上前来,不由分说地把我的旅行箱抢了过去,说道:“您就是赤诚众老师吧?”赤怀忠连忙接话:“正是赤老师。”

赵校长脸上带着笑意,说道:“久仰大名,本学期高三毕业班通考还考了您那篇经典散文《满眼梧桐》呢!当怀忠告诉我,他近日正陪着您风尘仆仆数千里,寻根问祖、满旗溯源收集素材,我打心底里敬佩和感动。好作品在构思创作前必须要体验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背景题材真实可信,这样才能最终获得大众的喜爱,流传久远、发光发热。不像现在某些乱七八糟的作品,动不动就穿越、言情,历史题材里还充斥着现代元素,挖空心思追逐利益、哗众取宠,恶搞丑化先祖形象,把先祖们都描绘成昏庸无能、放诞不羁的公子哥儿,这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啊。先祖当年要是如此玩物丧志,又怎么能精心治理国政,形成举世仰慕的康乾盛世呢?当下急切需要爱国爱族爱家的有志之士,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啊!”

赵校长边走边说,滔滔不绝。很快,我们三人就来到了赤怀忠老师居住的二楼。赤老师在赵校长开门的时候说道:“这楼栋是一梯两户,赵校长住在我对门,我们俩关系情同手足,他比我年长一岁,平时我就叫他赵哥,祖上也是咱满旗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同胞。这两年我这房子空着,多亏了赵哥照应。”

走进赤怀忠家中,屋内暖意融融,温馨满溢。这是一套近九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厅两室一厨一卫,还有南北向双阳台,偏单元房的布局十分合理。赵校长此时更像是这里的主人,先是安顿好我们二人的行李,然后来到两间居室,让我们一人住一间,被褥洁净,房间隔音效果好,彼此互不打扰。他还说,这是近二十年的老楼房了,他家前几年用公积金贷款买了房,全家搬进了学院区一百五十平方米的更舒适的公寓房居住。但他每个星期都会来这儿小住,收拾一番,这里既是他的书房,也是他的琴房,他闲暇时酷爱弹钢琴来陶冶情操。

今天傍晚,赵校长得知怀忠弟和我即将到来,立刻从学院区家中赶到中央大街的老楼居所。他事先精心准备,一路匆忙赶到超市购买了时令水果蔬菜。两个单元房平时就比较干净整洁,但他进屋后还是先打开窗户通风,十分钟后关上窗户,打开暖气空调,又是擦桌椅又是擦地面,忙得不亦乐乎。之后又在厨房做了四样怀忠弟喜欢吃的菜肴。以往怀忠弟来抚顺,哥俩总是对酒当歌、海阔天空,一醉方休,这已经成了他们放松心情的惯例。如今欣闻有贵客光临,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客厅的餐桌上摆满了鲜果干货,赵校长先让我们二人去卫生间洗把脸、换身衣服放松一下,然后沏上上好的茶,让我们坐在餐桌边嗑着瓜子聊天,自己则去厨房把赤怀忠刚买的酒菜摆碟温热。

此时,我只觉得无比安逸温馨,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中。赤怀忠看出了我的心思,由衷感慨道:“我们哥俩多年来一直如此,情同手足,早就不分你我了。我们是发小,为什么这么亲呢?六十年代末搞阶级斗争,深挖黑六类,我才四岁,养父就把我送到抚顺祖父家避难。从住平房开始,我就和赵哥是邻居,上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同班同学。八十年代,我们在抚顺最好的实验中学毕业后,我考上北大去了首都,他考上辽宁师范去了沈阳。后来平房改造分房,我们两家又分在了同一栋楼的同一层,门对门。之后我祖父、祖母相继离世,养父赤诚真又不愿离开龙兴老城村,只是偶尔来住住。大学毕业后,我在抚顺博物馆实习,他毕业后回母校当老师,直到各自成家立业,我们都一直住在这里。后来我调到新宾任文化馆负责人,他升为教导主任,近年又晋升为实验中学校长。当年爱新觉罗清家族改汉姓,最多的就是金、赵,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可是血脉至亲啊!”

这时,赵校长陆续把八大碟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端上了桌,打开抚顺的上等白酒,以抚顺的历史沧桑为话题,我们无拘无束地开怀畅饮起来,我悄悄按下了智能手机的录音键。酒过三巡,菜尝五味,话题逐渐转入正题。赵校长这时突然想起了什么,立刻回到他那偏单元家中,回来后郑重地对我说:“这是去年的一份抚顺晚报,我觉得很有收藏价值,给您未来写小说做参考吧。我保存着也就是自己回味,送给您意义更大,您收好了。”

听到这话,我认真地高声阅读起来,这是一篇题为《城市记忆 历数中央大街的变迁》的文章。

文章中讲述,中央大街是抚顺南站商业区的中轴线,而这个商业区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世纪初。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了抚顺。满铁抚顺炭矿当局在疯狂掠夺煤炭资源的同时,把抚顺当作殖民地进行规划。日本侵略者先是在永安台开辟了居住区,并在1923年11月建成了一个火车站,当时叫永安台火车站,实际上这个火车站只是原千金寨火车站的易地重建。火车站在浑河的南岸,后来人们习惯称它为抚顺南站。

抚顺南站建成后,南站商业区的雏形便显现出来,当时这里被称作新市街。新市街以火车站为中心,规划修建了3条向外辐射的大街,火车站正方向南延伸到电铁桥洞的这条大街,就是中央大街。火车站东西两侧斜方向分别是永安大街和千金大街,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民主路和解放路。

中央大街长约860米,看似不长,可与之交叉的东西方向街巷就有10条。日伪时期,这些街巷都被冠以日本街路名称,中央大街以东叫东一条通至东十条通,以西叫西一条通至西十条通,这实际上是日本侵略者侵犯中国主权,对抚顺实行殖民统治,妄图奴化中国劳苦大众的手段。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街巷改为东西一路至东西十路。

文章作者在欢乐园地块长大,小时候经常由父母领着从西五路走到中央大街再折返回家,有时还要穿过中央大街去百货大楼。特别是参加工作后,又在中央大街的电报局工作了多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中央大街,可以说见证了中央大街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抚顺南站前面自然形成的广场,与东西一路连起来显得十分宽敞,人们都叫它南站广场。在那个盛行群众集会、游行的年代,这里经常举办全市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型活动,人潮涌动,口号声震天。那时的中央大街没有特别高大的楼房,要是天气晴朗,站在南站广场中间,能将中央大街的全貌尽收眼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大街东西两侧对应的建筑,东侧是站前饭店,西侧是矿务局第一招待所,两个建筑样式一样,分别呈弯度向中央大街延伸。后来这里拆迁,建起了抚顺大酒店,当时感觉抚顺站前仿佛凭空多了一幢摩天大厦。再后来,在矿务局一所的位置建起了天宝大厦。

解放后的南站地区建筑规划规整,在中央大街西侧有个很有名的友谊商店,是当时抚顺一家涉外零售企业,销售高端消费品。中央大街与东四路交汇处原来是抚顺老字号的煤都理发店,门前红蓝白旋转的理发店专用标识格外醒目,往东则是四路步行街,有80年代建的新华书店,还有回民饭店、御膳酒楼等老字号。顺着中央大街前行,过了煤都理发店是外文书店和一家文物商店等。

在中央大街与东西七路交汇的四个方向,分别建有4幢楼房。东侧是邮局和电报局,西侧是新抚区政府和市公安局。这4幢建筑都是上世纪20年代建成的,据老人们讲,伪满时期是抚顺的“四大官厅”,即邮政局、电报电话局、市公署、市警察署。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建筑回到人民手中,按照原来的使用功能保留了下来。70年代,文章作者就在路南的电报局当报务员,那是一幢二层小楼,一楼办理电报、长途电话受理业务,二楼是电报值机和机务。那里的电报嘀嗒声、电传敲击声陪伴作者走过了十几年,至今作者的心田里还留存着那段难以忘怀的电报情结。

1988年11月,北侧的原邮政楼1800多平方米率先动迁,1990年建成了新邮政楼7590平方米,面积增加了5700多平方米,那幢始建于1927年的邮局就此成为历史记忆。1995年,又在东七路南建起了一幢8层电信综合楼4000平方米,这只是拟建高层通信大楼的附属楼,当时规划设计是要在中央大街建设一幢高层通信大楼。2002年10月,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宏伟壮观的22层通信大楼矗立在中央大街,现在是抚顺联通大楼。

矿务局总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叶,历经风,饱经沧桑。改革开放后,在原址及周边建起了5幢新楼,只有那幢3号楼的原始旧楼被保留了下来,另一幢则在前些年扩建时拆除……

我读到这儿,赤怀忠老师忍不住开口说道:“赵哥,这些回忆一下子勾起了咱童年以及青少年时代的往事。昔日的抚顺南站如今依然隐匿在座座高楼大厦之中,80年代建的新华书店、外文书店,那可是咱俩经常去逛的地方。说到1988年,咱那旧街北侧原邮政大楼动迁,没过多久,咱那片老街旧巷就陆续开始平房改造,大家都分配住上了楼房。你给赤诚众老师讲讲那些陈年往事里生动鲜活的实例,说不定写作的时候能用上。”

其实,我更关注的是上世纪初至新中国解放这段时期,抚顺所经历的沧桑变迁,力求从中寻觅我老老爷在千金寨的活动足迹,但我也同样重视抚顺近七十年的迅猛发展。

我用手机分多幅拍下了这份资料,然后还给赵校长并解释道:“我用手机把资料录下来了,您生活在这里,保存它显得更珍贵。”赵校长点头表示赞同,小心翼翼地把晚报收好。过了一会儿,他离开餐桌,把这份晚报放回他自己的单元房中。赤怀忠老师看着这一幕,自言自语道:“这么多年了,赵哥就是这个性子,他觉得珍贵的东西,就爱若珍宝!”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klrmkqf.html

乱云润生2025版第八十三回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