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传记小说草稿版第十七章一百零四回
乱云润生 第一百零四回
传记小说草稿版 (试发)
赤诚众 (小牮)著
第十七章 第一百零四回 庚年之始爱新子孙祭拜皇陵祈冲晦气
上回说到,己亥年腊月二十三,在燕遵黄花峪守满清祖上皇陵,家宅在附近弘滿庄的满旗子孙爱新觉罗·溥臣,年根儿底下大忙忙,却突然心血来潮放下活计,净意给三个儿子滔滔不绝嗨讲了一痛家规祖训,是否这种做法不合乎时宜啊?
其实不然,满旗家教只要谁犯了清规戒律,立马就事论事现身说法灌输祖训于后辈,旨吸取教训杜绝在犯,这是传统惯例,溥臣自幼就是被如此教化的。这种有的放矢能达到立杆见影之效果;瞧,消停片刻,溥臣再挑出三条戒律考考小儿子,聪明伶俐的小三儿对答如流,说从今往后再不摸小瓷娃娃了!父亲当然十分高兴,大块蜜饯递给小绍宗先尝为快,他俩哥哥因此也沾光尝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光阴似箭,一晃大年己至正月十六,正月十六满族特有习俗是走百病,通过串亲访友、出门溜达心情舒畅,走一走,祈许当年霉运不来除病消灾。
就在昨天傍黑儿,在东北关外赫图阿拉老城村守家族始祖清永陵的爱新觉罗·忠君,按年前约定赶到溥臣家中;本家兄弟爱新觉罗·忠君比溥臣年长两岁,哥俩儿见面分外亲热,两人认识还是二十多年前,溥臣老爹带着他赴关外祭祖认宗,先后拜竭先祖关外三陵;奉天的努尔哈赤墓园福陵、皇太极墓园昭陵,赫图阿拉附近的宗祖清永陵,在老城村居住了半个月,自此与爱新觉罗·忠君熟悉的。他的祖辈就是当年舍身忘死救家祖,被视为世代恩人長年供奉那小瓷娃娃兵的后人。
皆为爱新觉罗家族子孙后裔能不热乎嘛?从此,两人年年书信来住交流;如今眼瞅着大清王朝风雨飘摇、气息奄奄,更关系当下旗人尤其爱新觉罗家族前途命运,忠君执意于正月祭拜祖上,行程先关外、后关内,当然必来清东陵拜竭与溥臣兄弟相聚,並商议而后去北平皇城串亲窥探局势找找可干事由,必竟老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总不能在满旗危难岁月久呆家中苟且偷生。
昨晚忠君来到弘满庄,溥臣一家远接高迎,除家人外、並恭请村中德高望重族长及本家至亲赏光坐陪,丰盛美味八大碗摆滿大炕桌;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当然讲到大清一统康乾盛世眉飞色舞,聊到当下时局风雨飘摇气息奄奄哀声叹气。族长频频提醒,大年欢聚还是少谈晦气事儿,大口喝酒,一醉方休,多唠唠眼巴前年节庄户中高兴事儿吧!众人很快转移了话题,畅聊村中过新年乐合趣闻。
酒过三巡,菜品五味,忠君才不紧不慢发言,先把关外本家族除旧迎新情景述之,而后他讲:为办好此次辞旧迎春全面祭拜先祖活动,他与众亲同胞强烈旨望庚子之年辟邪除灾、迎祥纳福,天降好运,国泰民安。清廷当下危在旦夕,决不能再置若罔闻袖手旁观了!
已亥岁末,我即开始行动:赫图阿拉老城村附近的清永陵始建于1598年,是咱太祖努尔哈赤的祖陵。按照典制,永陵每年举行大祭四次,小祭二十四次。大祭是清明、七月十五、冬至、岁暮。每月初一、十五还要举行小祭活动。我们爱新觉罗世世代代在赫图阿拉老城村的守陵子孙,一直遵循着家族老例,己亥岁暮,先与亲戚同到永陵隆重拜竭:陵中葬有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墓碑,众亲在各世祖所设神功圣德碑前祭拜。而后庚年初一清晨,我全家人又到附近自家祖坟与永陵再次进行祭拜。
过了破五家家吉祥送年,正月初六我即动身,来到奉天向本家在此守陵亲戚長辈们拜年,随后正月初八赶在众星下界,制小灯燃而祭之,借祝美好顺星节,“祭星”、“接星”。寄望庚年吉兆,满清兴旺,人丁平安,风调雨顺。与至亲同胞隆重祭拜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墓园福陵、清太宗皇太极墓园昭陵。忠君再三强调,每到一処祭拜,主祭人诵读祭文时,皆把关内爱新觉罗本家子孙守清东清亲人列入祭祀名单中,对天直语,祭传功德无量历代先祖,以表达众爱新觉罗子孙后辈世世代代虔诚忠心,从家中启程马不停蹄勿勿十日,终于今日赶到燕遵相聚。
溥臣全家人与族长至亲闻听,立即拍手叫好挑起大姆哥,纷纷向忠君敬酒深表感谢;族長信誓旦旦表示;明天喊着全庄老少,陪同你这关外忠君守陵人同赴清东陵祭拜,放心吧,我们各家皆会预备上好祭品,还是你来拟祭文,咱关内关外本家族子孙祭祖结同心。明天日子选的吉祥如意,庚子之年正月十六走百病,爱新觉罗众子孙更借祭拜先祖,祈盼一扫皇朝晦气喽!
转天庚年正月十六,爱新觉罗众子孙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赴清东陵祭拜先祖,弘滿庄祭祀队伍声势浩大,全村男女老幼,凡身体能上山者几乎全出动了。
当地百姓流传着耳熟能详民谣:“燕遵脚下黄花山,清帝风范世代传,皇族陵墓烛末残,旨忠旗奴守陵仙。”滿旗子孙对黄花山风水一直引以为豪:黄花山可是块不可多得皇陵风水宝地。
爱新觉罗·溥臣全家与弘满庄本家族乡亲,的确忠心耿耿履行:旨忠旗奴守陵山,使命。
如此宏大帝王陵墓群清东陵是如何形成的呢?据史书记载,顺治八年,顺治皇帝出巡狩猎,来到燕山一带,少年天子在众多待卫大臣与八旗将士簇拥下,兴致勃勃登上凤台岭之巅。
站在凤台岭上,顺治皇帝极目远眺;山势蜿蜒,气势磅礴,重峦叠翠,紫霭飘渺,腑瞰群山环抱,两水环山,雍容坦荡,骄阳沃野,一马平川,金光万道。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
顺治皇帝顾盼左右,即发由衷赞叹;情不由衷将右手大拇指佩戴的翠玉“扳指”轻轻取下,小心翼翼扔下了山坡。静默片刻若有所思:此地高山连绵,岗峦峻朗,隆起山脊在蓝天白云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涌腾跃,呼啸长空。于是庄重向身边群臣宣布:“此山王气葱郁,可以为朕寿宫。”又说,“扳指”停落之处就是佳穴,可在那里兴工。群臣遵旨,顺着那“扳指”滚落下去的方向寻觅,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于是在“扳指”停落之地,打桩做了记号,后来就在这片福地,建造起清东陵第一座陵寝,即顺治帝的孝陵。
清东陵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现今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东陵共建有皇陵五座,既: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孝陵、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景陵、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裕陵、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的定陵、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的惠陵。
从整体上细瞧,以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的孝陵为中心,其陵位于昌瑞峰凤台岭南麓,处至尊之位,其他陵寝则各依山势在孝陵东西两侧略呈扇形排列开来。左右对称形成子孙陪护之态势。
其他皇亲陵寝,除昭西陵、公主园寝单成体系外,均建昌瑞峰南麓,孝陵左、右两边各六座,孝陵居中。同时陵寝皆按辈分排列,辈较高者距孝陵近、辈较低者距孝陵较远,皇后陵和妃园初又都以本朝皇帝陵为中心,建在左右两边,表明主从、隶属关系,另成小体系,皇后陵神道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神道又分别都与孝陵神道相接,在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一个庞大枝状神道网络,其统绪传承关系格外明显。
爱新觉罗·溥臣全家陪同爱新觉罗·忠君与弘满庄本家族族長携众乡亲老少,正月十六清晨天蒙蒙亮,就车马骈阗携奉上佳贡品直奔清东陵。来到清东陵后,依次尊向五位皇帝隆重祭拜,先祭拜孝陵,而后祭拜景陵、再祭拜惠陵、祭拜裕陵,最后祭拜咸丰皇帝定陵后,才下山返程。
回到弘满庄的家中后,溥臣全家请忠君兄及族长至亲等乡亲,共同品尝别具满族风味各色点心八旗饽饽:马萨其、燕窝酥、牛舌饼、茴香饼、佛手、马蹄、粘豆包、糖火烧。
末了饭食呈上是:龙虎斗、小肉饭、酸湯子、秫米饭,花样繁多、大饱口福。
正月十六满旗人家还有“照贼”“抹黑”风俗。天大黑后,满族庄户家家燃起烛火,大人、小孩提着灯笼照遍屋内各阴暗角落及庭院僻静之处,名曰“照贼除邪”。
绍文、绍武、绍宗每人一盏大红灯笼,从各屋犄角旮旯照到宅院昏暗之地,频频燃放小炮与滴滴巾儿冒火星。而后,三个孩子相互把灶台锅底的黑灰涂到脸上,每个人的脸蛋都成黑李逵模样,即兴在各屋出怪相乱窜,引得父母与忠君大伯聊天中频频开怀畅欢。照贼、抹黑是满族习俗,旨为辟邪,达到欢喜之目的,旨是为当年去除妖魔邪祟。这天,直至凌夜时分全家才熄灯入睡。
(待续)
乱云润生传记小说草稿版第十七章一百零四回的评论 (共 4 条)
-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