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四2025版
乱云润生 四 2025版
第四回 领略赫图阿拉故城
汗宫大衙门之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此地往昔是皇帝临朝听政、检阅三军的重要场所,岁月悠悠,仿佛仍能听见昔日的金戈铁马之声。此时,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骤然响起,那激昂的节奏瞬间点燃了人们的热情。悦悦导游笑意盈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瞧,前边广场上的大汗登基表演马上就要开场啦,大家可先一饱眼福,十分钟后咱们再前往汗宫大衙门内部参观。”
游客们听闻,个个眼中放光,迫不及待地如潮水般向表演场地涌去。人群中,一位小帅哥身姿矫健,凭借敏捷的身手,迅速抢占到一处绝佳位置,他满脸焦急,一边挥手,一边扯着嗓子喊道:“摄影记者爷爷,快来呀,快来!这个地方视野绝佳,毫无遮挡,能将整个表演尽收眼底,您拍纪录片再合适不过啦!”
“谢谢,谢谢!好嘞,笑得灿烂点儿,镜头特写,把你这帅气的小模样也一块儿拍进去!”我稳稳地端着手机,一边瞄准目标,一边回应着,脚步匆匆,向着小伙儿飞奔而去。镜头从远及近,精准地捕捉着他那俊美的轮廓:他的五官犹如精心雕刻般,棱角分明,俊朗之气尽显;乌黑的卷发肆意飞扬,仿佛带着青春的活力与不羁;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璀璨夺目;高挺的鼻梁下,俏唇红润,恰似春日里绽放的桃花,娇艳动人;一笑起来,两侧便露出深深的酒窝,甜甜的,绝对是那种能让无数女孩儿心动不已的美男小鲜肉。
镜头迅速切换,只见大批游客满怀期待,兴致勃勃地赶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场难得一见的后金开国盛典的渴望,如同久旱的禾苗盼望着甘霖。画面逐渐转移,一场庄重而盛大的盛典仪式缓缓拉开帷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鼓号齐鸣,那激昂的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响锣开道,声音清脆响亮,回荡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大臣们身着华丽的服饰,顶戴花翎,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阔步前行,为皇帝的登场引领道路。八旗卫队威风凛凛,他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犹如钢铁长城般,为皇帝保驾护航。
紧接着,皇帝现身了,他表情端庄肃穆,浑身散发着威严的气息,那伟岸的身躯披着龙袍,在阳光的照耀下,龙袍上的金龙仿佛活了过来,张牙舞爪,尽显王者风范。这就是努尔哈赤吗?表演生动地再现了四百年前努尔哈赤踌躇满志、隆重拜祖登基的震撼场景。满朝文武整齐地排列着,纷纷俯首遵命,那场面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彪悍无敌的三军浩浩荡荡,他们步伐整齐,口号震天,接受着皇帝的检阅,那壮观的场景,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最终,表演以皇帝进入汗宫大衙门临朝听政而落下帷幕。
看完这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人们意犹未尽,带着满心的震撼与兴奋,重新聚集在汗宫大衙门门口。此时,导游悦悦清了清嗓子,开始为大家介绍眼前这座宏伟的建筑:“汗宫大衙门,是一座独特的八角形状建筑,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象征,体现着王权统御八方的无上威严,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体现,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说着,她便带领大家走进汗宫大衙门。只见汗宫大衙门殿基高耸,仿佛是历史的巨人,屹立不倒。大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心中满是对这座古老建筑的敬畏。大殿造型呈八角结构,飞檐冲天而起,仿佛要冲破天际,直上云霄,那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大殿内,御座、御案摆放得整整齐齐,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散发着威严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大殿正中央,摆放着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宝座,那宝座高大而华丽,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王者之尊。宝座前,是努尔哈赤批阅奏折的龙书案,龙书案上的每一道纹理,都仿佛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龙书案东西两侧,摆放着鹤衔莲花蜡台、熏炉和香亭,这些精美的器物,为大殿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这里,是努尔哈赤建金称汗受贺之地,又称尊号台,俗称金銮殿,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进入大衙门后,游客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殿内的一切。悦悦点齐人数,然后开始详细地讲解它的历史背景:“汗宫大衙门,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神圣之地,始建于1603年。1616年正月初一,那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努尔哈赤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正式称汗,定国号为后金,年号为天命。
此后,努尔哈赤就在这里运筹帷幄,掌控着国家的命运。他在这里发号施令,日理万机,处理着国家的政务;研究军机,制定战略战术,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殚精竭虑;接待来宾,展现着大国的风范和胸怀;接纳降臣,壮大着自己的势力;庆功赏宴,与将士们分享胜利的喜悦。他的每一个决策,都为统一东北女真、巩固后金政权,乃至最终统一大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怀着满腔的悲愤,以‘七大恨’焚香告天,向明朝宣战,誓师伐明。那一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第二年(1619年2月),明朝派出八万兵马,号称47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围攻赫图阿拉。当时,努尔哈赤仅有6万兵马,兵力悬殊。然而,努尔哈赤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勇气,冷静地权衡敌我形势后,果断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最终,他以少胜多,成功打败明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大战。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努尔哈赤的军事智慧,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努尔哈赤在这里定都之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有着更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先后迁都到界凡城、萨尔浒城,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定都沈阳。在这些都城当中,赫图阿拉城被称为老城,它见证了努尔哈赤的崛起和辉煌,是后金历史的重要发祥地。”
悦悦一边说着,一边带领大家靠近金銮殿宝座左右两侧摆放着的八面旗帜,开始详细讲解八旗的由来:“现在,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八旗。在后金时期,八旗不仅仅是八面领兵打仗的旗帜,更是努尔哈赤属下八个军政合一的重要组织。
1601年,努尔哈赤创立了正四旗:黄、红、白、蓝。随着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到1615年,他又增创镶四旗,合为八旗。八旗组织有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生产、政权、军事融为一体,平时,百姓们从事生产劳动,安居乐业;战时,他们迅速拿起武器,奔赴战场,成为英勇无畏的战士。当时,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统帅,他独自统领正黄、镶黄两黄旗,而皇太极则统领正白旗。后来,正黄、镶黄、正白被定为上三旗,在八旗中地位相对较高。
八旗又可分为左翼和右翼,左翼是正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指镶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它们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排列,两黄旗位于正北,取土克水之意;两白旗位于正东,取金克木之意;两红旗位于西,取火克金之意;两蓝旗位于南,取水克火之意。八旗的位置是严格固定的,不能随意颠倒。当年,努尔哈赤就是坐在这儿,发号施令,接受贝勒大臣的朝拜。
他在这里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政策,为以后进军中原,实现更大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汗宫大衙门,是政府于1999年投资重新复建的。虽然它是复建的,但依然保留了当年的风貌和韵味。站在汗宫大衙门高处,极目远眺,不仅可俯瞰全城的壮丽景色,还能目及周围十数里的谷口、墩台。从这里,我们仿佛能看到努尔哈赤当年站在这里,俯瞰天下,谋划未来的豪迈身影,他的宽阔胸襟和远大目光,令人钦佩不已。”
大家听完悦悦的讲解,心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努尔哈赤的钦佩。随后,大家开始分散瞻仰参观,我也不例外,精心地拍摄着每一个细节,想要将这珍贵的历史瞬间永远留存。瞻仰参观完汗宫大衙门内景后,导游带领大家来到启运潭观赏。
启运潭在汗宫大衙门左侧,这里景色迷人,一潭碧水,面阔水幽,荷花争艳,仿佛是人间仙境。右侧有一陡坡,坡下有一池塘,清水粼粼,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鱼荷斗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大衙门好似龙头,左潭右池,恰为龙目,因此又称为‘神龙二目’ 。悦悦一边指着这片神奇的潭池,一边娓娓道来。
“相传,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崛起,成就一番大业,与这片启运潭有着莫大的关系。据说,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在八月十五荷花竞放之时,将自己祖先的遗骨小心翼翼地放到此潭中盛开的荷花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荷花花瓣竟在瞬间奇妙地闭合了,仿佛是上天的旨意。从那以后,努尔哈赤家族便鸿运当头,一路顺遂。当努尔哈赤一统天下后,民间纷纷传说,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为他父亲塔克世当年给家族抢占到了这块风水宝地。这片启运潭,也因此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福地。”悦悦的声音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仿佛将大家带入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之中。
“可本世纪初,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这片宁静的土地遭到了战火的洗礼。俄军屯驻赫图阿拉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群沙俄强盗在撤走时,更是丧心病狂,于北墙根下放上炸药,将城墙炸成豁口。随着城墙的崩塌,池水奔涌泄出,流入苏子河南岸,从此,启运潭干涸,曾经的美景不复存在。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荷花池,是随着汗宫大衙门的恢复原貌而重新复原的。它的重生,让我们又能领略到当年的那份美丽与神秘。”悦悦的话语中充满了惋惜和感慨,大家也都沉浸在这段历史的沧桑变迁之中。
置身“神龙二目”,看着两泓碧水左右辉映,仿佛能听到它们在述说着金清启国的神奇轶事。不远处,鼓乐喧天,又一场“努尔哈赤登基大典”演出开始了。那激昂的音乐,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去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敲响启运鼓,感受枭雄的好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