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二十九回
乱云润生 2025版 二十九回
第六章 领略龙兴圣地 第二十九回
一辆中巴旅行车悠悠地驶离赫图阿拉老村,朝着清永陵的方向进发。在车辆稀疏、蜿蜒曲折的公路上,它如同一个探索历史的行者,不紧不慢地前行着。此刻,晨曦初破,淡金色的朝阳如同一位温柔的画师,将丝丝缕缕的光辉轻柔地涂抹在连绵的山峦之上。刹那间,霞光四溢,整个天地都被晕染出一片妖娆而妩媚的景致,如梦似幻,令人陶醉。
这般转瞬即逝的美景,让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时不待我,我迅速掏出智能手机,像是一个即将开启奇妙冒险的探险家,满怀热忱地想要将这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永远铭刻下来。对我而言,用镜头捕捉这些美好的瞬间,便是人生中最为惬意的享受,每一次定格都是与自然灵魂深处的对话。
我小心翼翼地将镜头对准那扇窗明几净、视野开阔的前挡风玻璃,双手稳稳地握住手机,仿佛握住了开启奇妙世界的钥匙。尽管车身时不时地因路面的颠簸而摇晃,我却身姿挺拔,双脚用力蹬地,全身的肌肉都紧绷起来,使出浑身解数来保持手机的稳定。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我历经无数次磨炼的成果,每一次拍摄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全神贯注,屏气敛息,让自己的情感与眼前的美景瞬间交融。在我的努力下,手机屏幕中的画面如同一个悠悠轻舞的摇篮,平稳而舒缓,我沉浸其中,兴致勃勃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将自己融入了这片壮丽的山河之中。
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启运山映入眼帘,那雄伟的身姿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大地之上。重岩叠嶂,奇峰突兀,山峦蜿蜒起伏,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崇山峻岭之间,弥漫着一种神秘而深沉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当车子逐渐靠近启运山脉,一股清新而深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大自然独有的味道,混合着冬日植被特有的棕赤之绿,别具一番独特的风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定睛细看,山上的每一棵树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形态各异,风姿绰约。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种不加修饰的醇厚与朴实,摒弃了千篇一律的刻板,充满了一种粗犷而野性的美感,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自由奔放的乐章。草丛与树木相互交织,共同装点着这片如画的江山,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山花烂漫,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肆意绽放,宛如点点繁星,点缀着这片大地。山水相依,婉环叠绕,山明水秀,整座山脉犹如一条巍巍卧龙,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的目光被眼前迷人逗趣的苏子河吸引。冬日的河面上,景象十分有趣。有的河段,薄薄的冰层如同一块轻纱,温柔地覆盖在水面上,仿佛一位害羞的少女,轻轻地遮起了自己的脸庞;而有的河段,河水则毫无保留地展露着自己的灵动,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声响,那是大自然谱写的美妙旋律,仿佛是少女顽皮的笑声。河水蜿蜒而去,宛如一条满旗贵妇人身上的银白龙华丝带,闪烁着粼粼波光,一路唱着欢快的歌儿,滔滔清流中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就在这时,悦悦导游那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在车厢中缓缓回荡,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语润甘甜,美极了:“大家往车窗外瞧,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山脉就是启运山,它属于长白山脉之龙岗山的余脉。山势大体呈东北 - 西南走向,山上林木繁茂,郁郁葱葱,气势磅礴,仿佛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大有一飞冲天之势。山的西南端地势稍低,山脚下有一泓深潭,与苏子河仅隔着一条公路,远远望去,就像蛟龙俯首,正欲吸水腾飞;而山的东北方向峰峦起伏,连绵不绝,恰似龙尾摇曳,景致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大家从东北朝西南方向仔细端详一下,是不是真的很像蛟龙俯首呢?”
“是呀,那边还真像龙尾在摇曳呢!”
“我看到了,这边肯定是龙头!”
“我也瞧见啦,太神奇了!” 车中的两个中学生和一个小学生兴奋地抢答着,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这奇妙景观的惊叹与好奇。
我迅速按下快门,捕捉下这几个稚童观山时那生动活泼的画面,他们纯真的笑容与专注的神情,与眼前的壮丽山河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些照片与大家分享,希望这份美好能够传递给每一个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份纯真与自然之美。
悦悦继续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启运山是清永陵背后倚靠的陵山,山脚下便是清朝的祖陵。永陵的陵区,南面隔着苏子河与烟筒山遥遥相望。在这两山之间,东面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的都城——赫图阿拉城,那里承载着满族崛起的辉煌历史;西面则是清朝皇帝祭祖的行宫——夏园遗址,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皇家的威严与庄重。山河相依,相得益彰,这里实乃大清国的肇兴之基啊!”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站在烟筒山上向北眺望,惊奇地发现连绵起伏的启运山上竟然有12个大小不一的山峰。说来也巧,这个数字恰好与大清朝历经的12位皇帝数目相符,从此便引来了‘启运山早已注定了大清命运’的种种传说。‘启运山’这个名字正式确定于清朝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当年的十月二十一日,顺治皇帝敕封兴京肇祖原皇帝与兴祖直皇帝的陵山为‘启运山’,并特地派遣多罗贝勒吞齐固山、贝子吴达海前往兴京陵宣读诏书,祭告先祖。‘启运山’,寓意着开启大清朝的鸿运。这座启运山原本名叫桥山,因为清永陵坐落在它的前面,清世祖福临才在顺治八年将其敕封为启运山,取运隆祥和之意。启运山、苏子河、呼兰哈达(也就是烟筒山)共同构成了这独特的山川胜景。清永陵就位于这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之中,依山傍水,北面靠着启运山,南面紧邻苏子河,与烟筒山隔河相望。四周群山环绕,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着这里;众多河流奔腾而来,仿佛在朝拜着这片圣地。山圣水色,钟灵毓秀,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龙脉与风水,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神奇的神话故事呢!” 随着车速逐渐减慢,悦悦导游开始娓娓道来,她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将大家带入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明嘉靖年间,有一位颇有名气的风水先生,名叫邢建陵,深受嘉靖皇帝的恩宠与信赖。一天夜里,他陪同嘉靖皇帝一同观看天象。忽然,邢建陵发现紫禁城的东半天上,有滚滚紫气不断升腾,那气势仿佛有一条飞龙在云雾中穿梭腾跃,若隐若现。嘉靖皇帝见状,心中十分疑惑,便询问邢建陵这是何缘故。邢建陵神色凝重地回答道:‘陛下,那片云气预示着东北方向恐怕要出真龙天子了。’嘉靖皇帝大惊,忙问:‘此话怎讲?’邢建陵解释道:‘东北方有藏龙的山脉,此山脉形状宛如巨龙,且一直在不断生长延伸。一旦龙头伸进河水之中,就象征着龙入龙潭,届时这条龙便已修炼成型。若有人能在这条山脉的龙穴之处安葬祖坟,他的后人必定能高官厚禄,甚至有可能登上皇位。’嘉靖皇帝听后,心中忧虑万分,他想:若真如邢建陵所言,那我的皇位岂不是岌岌可危?他担心大明江山易主,于是急忙派遣邢建陵带领一班人马,马不停蹄地奔赴东北,务必破除龙脉,绝不能让真龙天子出现。”
“邢建陵领命后,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每到一处他认为有龙脉的地方,便使出浑身解数,命手下将龙头劈碎,在龙脖处深挖深沟。就这样,他们一路破除了99条龙脉。这天,邢建陵掐指一算,发现就只剩下最后一条龙脉了。他来到建州女真的苏克素护河中游地带,远远便望见一条气势磅礴的龙脉,那龙仿佛即将振翅高飞,龙头眼看就要伸进苏克素护河水中。邢建陵心中一紧,忙向当地居民打听此山之名,居民告诉他这是龙岗山。邢建陵暗自庆幸,终于找到了最后一条龙脉,而且自己来得正是时候,若是晚来一年半载,龙入龙潭,就算自己有通天的本领,也无法阻止大明王朝被改朝换代。于是,他顾不上疲惫与劳累,心急如焚地命令手下迅速切断龙脉。手下们奋力挖掘,挖开山脉的土层后,却发现下面全是坚硬无比的石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切断龙脉,那龙头更是坚如磐石,怎么也敲不动。”
“邢建陵见状,心中焦急万分,既然无法切断龙脉,那就另想办法。他灵机一动,命令手下在龙头下方挖掘深坑,然后填入九百九十九担马粪,企图用这个法术将龙筋脉沤断。按照邢建陵的要求,这些马粪足足沤了七七四十九天。在这漫长的四十九天里,马粪不断发酵,热气腾腾,那白腾腾的热气和刺鼻的臭味弥漫开来,一直飘散出几里地远。终于,四十九天过去了,热气渐渐消散。邢建陵以为大功告成,正准备收拾行囊,打道回京。可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邢建陵等人突然看到龙目金光四射,刹那间,整个龙身剧烈地抖动起来,紧接着,一股狂风冲天而起,伴随着电闪雷鸣,一条金龙腾空而起,在龙岗山上盘旋了三圈后,向着远方飞驰而去。”
“邢建陵看到这一幕,气得暴跳如雷,怒吼道:‘哎呀!我堂堂风水大师,法术怎么会失灵呢?今天若不制伏你,我誓不罢休!’于是,他带着手下没日没夜地追赶金龙。他们从苏克素护河追到浑河,又从浑河追到太子河,历经了一冬八夏,却始终未能灭掉金龙。这一天,邢建陵好不容易再次追上了金龙。金龙这次并未逃走,而是在高空中缓缓开口说道:‘邢建陵,我还得谢谢你呢!你用马粪的热气温暖了我的龙身,让我得以舒筋活血;你制造出的雾气,也帮助我腾空驾雾。如今你更奈何不了我了,倒不如就在这一方土地上帮我看风水吧,在龙岗山建一座陵地如何?’邢建陵听后,仰天长叹:‘没想到是我把卧龙变成了悬龙,我的道行已尽啊!’从此,邢建陵不敢再回北京,便隐姓埋名,来到龙岗山定居下来。”
“且说这条悬龙见邢建陵不再追赶,便落在一棵老榆树上栖息休息,它在等待着真龙天子的出现。一天,努尔哈赤恰好将祖父觉昌安的骨灰匣放置在龙岗山下悬龙栖息的榆树上。悬龙哪肯放过努尔哈赤这位真龙天子,待努尔哈赤休息之时,它紧紧地抱住觉昌安的骨灰匣,任凭努尔哈赤如何用力,也无法将其取下。努尔哈赤正束手无策之际,一位老者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说道:‘此乃天意啊,这位施主,树上的骨殖是你何人?’努尔哈赤回答:‘是我的祖父。’老者接着说:‘听我一言,你就将你的祖父葬在此处吧!’努尔哈赤疑惑地问:‘为何?’老者神秘一笑:‘不为什么,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可为你今后的道路指点迷津。不信的话,我为你预测一事,不出二十年,你必定有能力在此建造一座陵宫。’努尔哈赤听了老者的话,心中虽有疑虑,但还是决定将龙岗山作为爱新觉罗·觉昌安的坟地。”
“俗话说:‘坟地占正,孙儿得用。’后来,努尔哈赤果然建立了后金国,成为了后金国的始祖皇帝。他始终铭记自己从一介草民崛起为后金国王,这一切的启运皆始于祖父葬于龙岗山。因此,努尔哈赤将龙岗山封为启运山。在建造永陵陵宫时,为了感谢那位报信的老者,他特地将老者请到陵宫,并赐姓谢名建陵,寓意感谢老者帮助自己选定陵地,并且真的扩建了陵地。老者听后,感动得泪如雨下,便将自己当初如何破除龙脉、又如何隐姓埋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努尔哈赤,并请求努尔哈赤恢复他的本名邢建陵。努尔哈赤欣然应允。此后,努尔哈赤在迁都、建造宅邸等大事上,都要请邢建陵帮忙相看风水。邢建陵也因此成为了努尔哈赤身边不可或缺的‘军师’。”
“说来也真是奇妙,后来启运山从头到尾高低起伏,恰好有12个山包,不多不少,正好与清朝的12位皇帝相对应。按照统治时间的长短来看,康熙、乾隆、光绪在位时间长,他们所对应的山包就高大雄伟;而雍正、咸丰、同治在位时间较短,对应的山包也就相对矮小;到了末代皇帝溥仪,其所对应的山包恰好位于龙尾处,山势最为低矮,甚至几乎与平地无异。”
悦悦最后微笑着解释道:“这就是启运山的传奇故事。一路上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关于启运山的故事,其实从赫图阿拉老村到这里,路程不过十多里地,正常开车也就十多分钟,全程显示是6.3公里。但司机师傅为了配合我的讲解,也为了让大家能更充分地欣赏启运山的旖旎风光,特意放慢了车速。瞧,清永陵到了,请大家慢慢下车,注意安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