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厄斯联盟M51殖民地开拓小传(上)



卡厄斯联盟的殖民地建模计划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毕竟一座太空城市是需要方方面面各种细节的,计划中包括了:战列舰级居住区模块,战列巡洋舰级居住区模块,巡洋舰级民用建筑,驱逐舰级民用建筑,护卫舰级货栈(一种小仓库),战列巡洋舰级集装箱货船,护卫舰级货船,无畏舰级码头舰(体积在无畏舰级,其实是个码头)战列巡洋舰级码头和码头舰,大型联盟星门,小型联盟星门,还有一个菲雅利帝国星门(顺便一起画的),一套广告牌系统(同样造型但是8个不同的内容)5辆不同级别的太空车辆
如此庞大的计划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所以我花费了几乎2个月的时间才全部完成(刚好一个暑假),这还包括了建模,导入,和一些细节上的动画制作,但是现在总算是全线完工了。当然,在全部完工后我除了制作地图文件和一些数据任务外,还抽空写了一篇长达近三万字的设定文,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码这么多字,而且完全是跑题的(设定文的内容由联盟的太空城市介绍变成了一次经典的联盟轨道空降作战和殖民地开拓作战),但是怎么说呢,既然都挖坑了,那还是咬牙填完吧,所幸在暑假结束的前一天,设定文也一起写完,一起发布。
卡厄斯联盟M51殖民地开拓小传
对于一个跨越了m101风车星系的庞大联盟来说,卡厄斯联盟拥有人们所知的任何一种政治结构和政治体系,不同国家和文明聚集到一起,在联盟议会的强有力掌控下一起前进。
尽管种族丰富多样,但是卡厄斯联盟下属的大部分文明基本上还是以行星殖民为主。联盟的居民在各个种族适合居住的行星上生活繁衍着,建立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城市。
但是文明的圈子大了,联盟的轨道商业同样也变得非常繁荣起来,这也催生了属于联盟自己的太空经济体系。在繁荣的轨道贸易背景下,联盟的太空建筑也由一开始的简单轨道空间站和行星要塞慢慢的发展为一些规模庞大,而且风格迥异的太空城市。
当然,作为一个刚刚进入M51银河系的文明来说,刚刚在这里站稳脚跟的卡厄斯联盟一切都是百废待兴。虽然说M51银河系拥有和其他不同文明交流沟通的渠道,但是同样也意味着风险和不可控制的军事压力,刚刚接触的维格尔军阀和菲雅利帝国都有不容小瞧的军事势力,这给联盟带来了不小的战争风险。要知道一旦和这些M51银河系的军事文明开战的话,哪怕是地大物博的卡厄斯联盟也未必能够抵御对方对M101星系的入侵。
实际上联盟高层一开始对进入M51银河系是反对态度的,大部分联盟的领导者都认为联盟不应该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M51银河系中,只需要建设一些观察站和前哨基地就可。毕竟卡厄斯所在的M101银河系并不缺乏资源和人口,没有必要千里迢迢的跑到另外一个银河系里去进行开采。
然而在接触的时间增加后,联盟的高层却改变了观点。因为发现在M51银河系中也蕴藏着大量的商机和机遇。作为一个超级经济体的菲雅利帝国就不用说了,拥有完善工业体系和可怕战争潜力的菲雅利帝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贸易伙伴,这个国家的单体经济实力远超联盟内的任何一个单独的下属文明和国家。
就算是看起来蛮荒血腥的维格尔人同样也有很好的贸易潜力:他们需要大量的基础民生物资和工业产品来,同时又出口大量的矿石和基础资源,再加上不少军阀对于军火和各种高科技零配件的大量需求,这给了联盟各个下属文明可观的贸易利润。
有利润,就催生出商机,大量的联盟投资商人开始闻风而动,冒着危险进入M51银河系中,寻找新的商机。同样的大量的联盟舰队也开始分批进入M51银河系中,为自己的前哨站和商队保驾护航。这个时候,联盟在M51银河系中的殖民地建设就被提上了日程:不管是联盟的商船也好,还是舰队中的战舰也罢,都需要一个落脚修正和补充给养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同样也需要足够的人口来进行供应和支持,所以建设一个足够规模的联盟殖民地也就成了必须的事情。
实际上在M51银河系的联盟贸易殖民地位置也是经过了精心的选址的,首先这个殖民地既不在菲雅利帝国本土,也不在卡厄斯联盟本土的M101银河系,这样的第三方银河系设立贸易殖民地可以有效的防止双方文明的直接接触:到时候和菲雅利帝国不管是爆发贸易冲突还是说出现可能的军事冲突都可以做好有效的缓冲,而不是直接冲击对方的本土。
其次殖民地在M51银河系中的位置也非常的巧妙:它和菲雅利帝国的M51银河系殖民地保持一个非常合适的距离,既不会太远造成贸易困难,也不会太近互相阻碍对方的发展。而且周围恰好是一个维格尔军阀势力的真空地带,这附近都没有实力太过强大的维格尔军阀,可以确保卡厄斯联盟的势力在这里安心发展。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附近的星域内发现了两颗非常适合殖民的行星:它拥有适合人类呼吸的空气,充足的水源,温和的环境,还有复杂的植被资源。只是侦查舰发现这两颗行星上都有一定规模的废弃城市,推测应该是以前泰坦帝国,甚至是更早先哪个星际文明的殖民地。
在确保了区域安全后,先期通过帝国的先进跳跃技术(第
五代女皇级巨舰的引导)到达的卡厄斯和菲雅利帝国联合舰队开始在这个区域紧急施工起来。9810年5月,在双方的联合力量保卫之下,链接M101银河系和M51银河系的巨大星门落成,在充分的学习了菲雅利人提供的建造知识后,这座星门使用了大量属于卡厄斯人自己的技术,虽然说其性能上未必比先祖的科巴拉之门更好,但是已经足够链接两个银河系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



另外在合作建设之中菲雅利人也学习到了大量的联盟星门建造知识,所以很快根据这一次联合建造经验,菲雅利人也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代星座级星门来:和原来的常规星门比起来,第二代星门在确保运输能力的同时还拥有更低的成本和更经济的能耗,很快就将在帝国的本土和M51银河系殖民地中更新换代。


当然,只是建造星门还是不够的,由于星门的性能限制,卡厄斯联盟的本土前往M51银河系的卡厄斯殖民地需要几乎半个月的时间,所以卡厄斯人需要直接在M51银河系中建立一个属于卡厄斯联盟的殖民地才行。和习惯在轨道上建立太空城市的菲雅利人不同,卡厄斯联盟的大部分种族都习惯于在行星上生活,所以两颗可殖民行星的开发很快就提上了议程。
冒然就派遣大量的居民和人员进入行星上进行建设是不安全的,太空是无限宽广的,没人知道行星上是否会有未知的危险和可怕的病毒,因此首批进入这两颗行星的是大批的科研人员,其中包括了生物学家,地址学家,还有各种各样和行星开发有关的科研人员。当然,充足的安保力量也是必须的。
作为未来可能的殖民行星,卡厄斯联盟将这两科行星命名为米利都和诺法斯·艾提尔。在勘探的过程中,米利都行星上首先有了重大发现:首先是行星上那些废弃都市中发现了大量的危险环境,比如高浓度的核辐射区域,失控的无人机群等等,这些危险设施说明这里曾经存在着一个废弃的先进文明。
接着勘探人员在一些山谷,平原等区域发现了大规模的当地土著文明,这些当地行星土著的文明程度并不高,只在中世纪的水平。他们的经济系统非常脆弱,只能使用一些简单的金属货币进行交易,或者干脆以物换物。物流方式更是几乎为0,只有原始的泥土道路和木头桥梁连接各个城市。农业系统也是非常原始,基本上就是看天吃饭,没有任何现代农业知识和手段。
米利都上最大规模的城市人口也不过数万,而且政治方式以神权宗教进行统治。这些宗教将废弃城市称之为禁区,而那些可怕的辐射区域和失控的无人机则称之为恶魔的领地和地狱的爪牙。不得不说在相对荒蛮和愚昧的情况下,宗教势力还是非常有市场的,当地的宗教人员掌握了一切话语权,他们可以随意的奴隶任何一个当地居民,而且可以随意宣布任何一名反抗者为魔鬼的信徒并烧死。实际上其中一名不小心被对方抓到的观测员就差点以魔鬼的名义被对方烧死了,还好这名观测员的自卫武器足够先进,这才逃出生天。
根据推测,米利都行星上的土著文明可能是一些先进文明毁灭后遗留下来的残存子民建立起来的后续文明,他们搬离城市后在城市外繁衍起来,但是因为文明的缺失,所以这个先进文明遭到了极大的退化,基本上和原始人和中世纪居民无异。
不得不说米利都行星上的土著文明的发现对于联盟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意外的收获,要知道这意味着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隐藏的劳动力。现在联盟在M51银河系的殖民地可谓是百废待兴,虽然说联盟本土利用各种方式来鼓励本土居民前往M51银河系中发展和创业,但是在大部分联盟公民看来,那里是一个非常蛮荒和落后的地方,只有凶残的维格尔土著和武装到牙齿的菲雅利战争狂人,在这里生活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响应的人并不算太多。而如果将这个现成的中世纪土著文明进行教化和改造的话,那么将会极大的加速M51银河系中卡厄斯殖民地的发展速度。
当然,在如何利用这个现成土著文明的问题上,联盟议会的众多议会之间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有的议员认为应该直接控制政权,然后扶植傀儡进行奴役。确保统治权之后再对那些土著人民进行洗脑和先进科技的教育。当然也有一些议员认为应该用比较温和的手段,比如说经济控制,利用大量的粮食和海量的工业物资让这个土著文明对卡厄斯联盟产生依赖,当对方的原声经济体系直接被联盟提供的物资和大量食物冲垮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控制,到时候可以事半功倍。当然也有议员提出了神权统治的说法,比如说伪装成神棍下去和这些土著居民接触,再利用暴力和非暴力手段彻底控制这些土著居民的信仰,最后完成对这个土著文明的洗脑和统治。
在这个时候,这个土著文明的未来似乎已经在联盟议员的口中成为定局,文明的历史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失,而里面的居民则会成为联盟的一份子。但是这个时候,一部分议员却提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联盟法律和联盟意志的践踏和侮辱,因为虽然只是土著文明,但是当这个区域成为联盟领土的时候,这个文明本身也就成为了联盟众多文明中的一员,如果今天可以对这个土著文明随意下手,那么未来联盟中的其他实力和科技相对弱小的文明是不是也会遭遇同样的处境??
不得不说这样些议员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至少她们的观点成功的说服了那些打算更好利用这个原始土著文明的议员。于是米利都的开发方案被废弃,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文明保护区的建立:米利都行星所在的恒星系被建设成一个保护区,星系内的大部分联盟设施都被拆走和移除,仅仅在恒星系边境,亚光速宇航器难以到达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远程观测站。当有一天米利都文明可以进入宇宙,并且发现这个观测站的时候,也就是米利都文明成为联盟一员的伟大时刻了。
和米利都比起来,诺法斯·艾提尔殖民星的进展要缓慢的多。有相当数量的观察哨被布置起来,开始观察行星各处的植被情况。这个行星大陆环境和海洋环境和地球非常类似,同样也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群。海洋中还有一些巨型的鱼类生物和哺乳动物,这些生物有的性情凶猛,有的比较温顺,根据观察员的汇报,其中一些鱼类还很好吃。
但是在废弃城市和大陆深处的一些山脉中调查却发现了不一样的结果:首先是废弃城市中没有任何的生物存在:植被,生物群落,甚至连昆虫都没有,这些城市就像是被特殊的武器净化了一样干干净净。其次是卫星扫描发现几处大陆架中央山脉深处拥有大量的不规则孔洞,这些孔洞数量惊人,大小在数十米到数米之间,这些孔洞明显不是自然环境形成的,科研人员推测应该是一些大型生物挖掘出来的痕迹。
由于米利都已经停止开发,所以诺法斯·艾提尔殖民星的开发进度就得到了明显的加速,大量的资源,人力,都开始向这个行星倾斜。首先是行星中部废弃城市附近一个小型的定居点被建立起来,定居点里的主要居民是勘探队的科研人员,安保人员和其家属。接着大陆架中央山脉附近也建立起一个大型的科研中心,为了确保调查这些孔洞群的便利,联盟还调派可数艘小型的科考舰,专门用于低空扫描那些孔洞的结构,或者向孔洞深处投放探针。根据超声波扫描的结果,这些洞穴群的深度在5公里以上,有一些甚至深入行星地下10多公里的地方,而且结构非常的复杂,短时间内都无法判断。至于生命信号扫描则失败了,洞穴深处似乎有特殊的屏蔽手段,探测信号波在洞穴表层就被挡住了。而且这些洞穴靠近地表的地方都被一些特殊的生物质材料给封堵起来,很明显是制造这些洞穴的巨型生物的手笔。
其实此时,这种规模的洞穴群已经足够引起联盟军方一些指挥官的警觉了,因为不管是什么生物躲在里面,但是只要对方有能力开挖出这样的洞穴,那么必然是殖民地的心腹大患才对。可是这个时候联盟也并不太平,新到达的卡厄斯联盟已经引起了周边一些维格尔军阀的警觉,他们虽然说没有直接派遣舰队正面进攻,但是对于联盟殖民地和前哨站的骚扰却已经开始了。
大量的维格尔小型舰队开始出现在卡厄斯联盟的星域内,他们攻击和偷袭任何可以偷袭的目标:轨道上的小型前哨基地,采矿基地,物资储备仓库……而且不只是太空目标,地面目标同样也受到了威胁:大量的维格尔陆战小分队又或者干脆就是一群袭击者开始对附近非殖民资源行星上的大量采矿站点,仓库,小型定居点等等目标发动进攻,为了应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攻击,联盟的指挥官显得非常的焦头烂额,大量的舰队和陆战部队被调动起来应付这些渗透和入侵。
至于诺法斯·艾提尔殖民星上的洞穴群则被抛到脑后,联盟的高层只是派遣了一支旅级的陆战部队在山脉周边驻守,同时还有数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山脉的低空中巡逻。毕竟在这些指挥官看来,就算里面的巨型生物有多可怕,只要山脉外围的地面部队严防死守的话,那么这些未知的巨型生物未必能够冲破的掉联盟陆战部队的火力防线,就算威胁很大,在低空舰队的支援下,联盟军方也有足够时间调遣更多部队前来支援。
9811年4月17日,对于洞穴群的正式勘探工作正式开始展开:在两个连的连的陆战队士兵伴随下,一队科考队员携带了专业的钻孔设备在辅助工具的帮助下降到洞穴的表层封堵物附近。考虑到封堵物内也许会有致命病毒等存在,所有进行勘探任务的人员和士兵都穿戴了全套的全封闭防护服,而且用氧气瓶进行内部供氧,防止被危险物质感染。而且进行钻探的这一处洞穴入口也被卡厄斯人从外部用特殊的隔离墙完全封闭,仅仅留一个附带有先进洗消设备的进出通道。这样可以有效的仿制封闭物被打开后内部的危险物质泄漏进行星殖民地中。
当确保一切都安全后,多足式的自行钻孔机被机械足固定在洞穴墙壁上,用先进的高温激光钻孔设备开始钻探。大约半小时后,一个2米尺寸的圆型孔洞被成功挖出。接着探险队员纷纷进入其中开始探索。和洞穴外面比起来,洞穴内部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环境,探测仪显示洞内的温度和湿度都远大于外部环境,而且洞壁上还覆盖着大量的胶状薄膜物质。继续往深入探索的时候发现更让人心惊,在仅仅进入数百米的地方探险队就发现了大量的巨型卵状物体,尺寸在半米到2米之间,很明显这是这是一种什么生物的卵。而且约深入这些物体数量越多,光是这一路走来的卵状物体数量就不下数千枚。只是探测仪显示其内部并没有生命反应,这才让探险队的成员安心不少。
在当天晚上的时候,探险队在深入洞口3公里的位置停止探索,并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前哨营地。接着有十枚左右的卵状物体被送出了洞穴,他们在特制的密封容器内送出地表,然后送到山脉附近的大型研究中心中展开研究。在这里研究人员将会用切割和解刨等方式研究卵状物体内的内容。
4月18日,也就是探险队进入洞穴后的第二天,突然一阵强大的电磁干扰从山脉深处传出,而且横扫了整个行星。没人知道山脉深处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深入洞穴内部的探险队突然失去了联系。根据断绝联系之前传出的资料,探险队刚刚下降到山脉中部接近6公里的位置,而且发现了一个超大型的孵化场,里面有十几只疑似沉睡中的巨型昆虫型生物,每一只体积都有护卫舰那么大,只是还没有下一步行动联络就中断了。
接着噩耗接二连三的传来,在电磁脉冲扫过之后,实验室内储藏的十枚卵型物体也纷纷的出现了反应:就看到内部突然出现了强大的生物反应破裂,里面钻出了一只只体型比虫卵要大的多的虫型生物,这些虫型生物和电影中的异形非常的类似,拥有类似人类的四肢和可怕的昆虫面部还有细长的虫尾,它们手臂上拥有可怕的利爪和狰狞的口器。不得不说实验室内部对于这种特殊情况的准备不足,由于开始的时候虫卵内没有扫描到任何生命反应,所以这些虫卵储备在一些安防并不严密的地方,科研人员仅仅是考虑到了虫卵的生化和除菌方面的细节,但是对于物理的蛮力破坏并不能很好的抵御。所以里面钻出的巨型昆虫可以很轻松的撕碎那些防护膜和气密闸门,然后进入实验室中大肆杀戮。
在这些可怕的巨型昆虫肆虐下,最靠近虫卵储藏室附近的分析实验室首先遭到了屠杀,大量在里面主持虫卵分析实验的联盟科学家都在第一时间内被杀死。只有一小部分人成功的逃了出去。接着杀戮开始迅速扩散到附近的其他实验室和居住区,在实验室内到处乱窜的虫族开始杀戮每一个手无寸铁的人类。在这个时候,实验室的主管又进行了一个非常充满争议的操作:他下令封闭了整座实验室,防止内部的这些昆虫扩散,这让实验室外围的安保部队想要进入内部灭杀虫族的时候被挡住了,在这种情况下,安保部队的军官只能层层向上级申请最高级的实验室进入权限,这无疑浪费了不少时间。
而在实验室内部,彻底封闭的整座实验室并没有太多阻碍昆虫的行动,因为那些布置在内部的防护隔离门主要是为了防止病毒和有害细菌蔓延而准备的,所以那些强壮的巨型昆虫只要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把门给撕开。而人类这边,本来实验室内部还有一定数量的安保人员,如果他们集合起来,有效的利用地形的话,是可以一一灭杀那些可怕的巨型昆虫的,但是全面封闭的隔离门把这些安保人员给分割开来了,不少人员都被迫各自为战,许多人只能独自面对来袭的巨型昆虫,其下场可想而知。
大约10分钟之后,获得最高级进入权限的外围安保部队终于成功的进入了实验室。在大量涌入的联盟陆战部队压制下,几只在外层活动的巨型昆虫终于成功被击毙。然而灾难已经发生了,原来这些巨型昆虫拥有很可怕的感染和繁殖能力,所有被它们咬死的卡厄斯人都发生了可怕的尸变:在尸体内一个个新的虫卵被孵化出来,这些虫卵体积不大,但是很快里面就出现了一些犬类大小的小型虫族,这些虫族行动快速,可以以极快的速度接近对手。在这些小型虫族无孔不入的配合下,涌入实验室的安保部队反而被杀的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调来喷火兵和重武器支援才勉强稳住阵脚。
20分钟后,迟迟赶来的一支动力装甲部队终于到达了实验室边上。不得不说在动力装甲加入后,局面开始大规模反转,联盟动力装甲的防御力让那些感染人类变来的小型虫族根本无从下口,而他们的重武器却可以横扫一大片的感染虫群。
然而这个时候,一个可怕的消息却传回了联盟高层:原来就在数分钟前,位于洞穴群出口处的前哨站一样也失去了联络,在失联之前,可以看到有大量的虫群开始从洞穴群里蜂拥而出,然后向着山脉外围扩散。虽然说从监视画面来看,都只是一些体积在一米到两米左右的中小型虫族,但是已经足够对整个行星殖民地都造成威胁了。在这种情况下,包围山脉的那支联盟的旅级陆战部队已经纷纷的做好战斗准备,众多连队开始调动起来,沿着山脉外围组成一个无死角的防御网,尽可能的拦截这些数量还不算太多的虫群,确保他们不会跑遍整个行星。而行星上的所有小型居住地和观测站也做好了疏散和撤离的准备,毕竟事态正在恶化。
在轨道上,联盟高层也在为是否要进行下一步的行动而争吵不休着。比较激进的一派认为,应该马上向山脉中央的洞穴群投放战术核弹。实际上事先联盟的军方就考虑到了最坏的情况,因为如果洞穴群中的未知生物无法进行控制的话,那么就从轨道投放足够数量的核弹进行灭杀,这样一劳永逸。而另外一派着认为操之过急,现在对洞穴群中的虫群数量,规模,分布等情况都不太了解,也许还有一部分虫群还在沉睡之中,这个时候急着丢核弹无异于是在火上浇油,唤醒更多的虫群,造成局面的彻底失控。
然而这个时候,实验室内的虫群终于清缴完毕,可是实验室内部的惨状却比想象中的要触目惊心。除了很少一部分躲在安全地方的工作人员外,超过9成的卡厄斯人都死在了虫群的袭击中,可以看到实验室内到处都是肚子部位被开膛破肚的卡厄斯人尸体。其实其中直接被十只孵化出来的虫族杀死的卡厄斯人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都是死于感染和那些被感染的卡厄斯人尸体孵化出来的次级虫族的追杀。
原来这些原生虫群拥有及可怕的传染性,只要被他们抓伤一点点,受伤的人的身体组织和DNA就会迅速的发生转化和病变,身体内的营养物质会迅速的被病变的组织吸收,最后在腹部部位生成一个卵型器官,最后这个卵型器官会跟十月怀胎一样越来越大,最后孵化出来的生物会活生生挖开宿主身体开始到处虐杀。实际上一开始逃出来的一些受伤的科学家反而是造成更多人死亡的罪魁祸首:他们在寻找救治的时候就把感染带到了实验室的大部分地方。
如此可怕的传染性和威胁性,让轨道上的卡厄斯高层倒吸一口凉气,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战术核弹进行轰炸的行动被迅速通过,数分钟后,一艘轨道上的卡厄斯战列舰发射了一枚长程的超高音速巡航导弹,这枚导弹经过行星重力加速后,以每秒钟数千米的速度一头的钻入了洞穴群之中,数秒钟之后,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在山脉中央升起,扬起的大量尘土遮天蔽日,甚至形成了一层数月内都难以消散的尘埃云。
在爆炸发生的瞬间,洞穴群内不断出现的虫群暂时不再冒出。虽然说外围进行守卫的陆战队旅防线同样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算是缓了一口气。在爆炸发生后的20分钟之后,核爆带来的电磁波冲击和震动总算是稍微停止,就在卡厄斯人打算派出侦查部队往核爆点一探究竟的时候,异变却出现了。
大量的生命信号重新的出现在洞穴群下方,这还没完,整个行星上都出现了大数量的异常生命反应,大量的虫群开始从行星上的各处出现。不只是洞穴群附近,就连那些废弃城市,还有一些平原,山谷等都出现了虫群的踪迹。当然, 洞穴群附近的虫群数量是最多的,海量的虫群开始喷涌着冒出,重新扑向外围卡厄斯陆战部队的防线。
当然,轨道上的指挥部不会坐视下方的虫巢群不利,第二枚,第三枚超高速巡航导弹开始向行星地面发射。然而这个时候,虫巢的反击了出现了,就在巡航导弹刚刚进入行星引力圈还没有开始加速的时候,数道耀眼的白色光束突然从行星地表冒出,然后直入云霄,精准的引爆了这几枚巡航导弹。接着更多光束开始对轨道上待命的卡厄斯舰队展开攻击,不少卡厄斯舰队的中小型战舰被击伤,由于这个阶段卡厄斯联盟的主力舰队都在殖民地的外围拦截维格尔人的舰队,行星轨道上的卡厄斯舰队数量并不太多,无法对地面形成压制,为此轨道上的舰队指挥官只能下令舰队暂时分散撤离行星轨道。
在暂时失去了轨道控制权后,更多的大型虫族开始在山脉深处的地表出现,他们体型巨大,而且长有多对的虫足,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只硕大的蜘蛛,但是这些巨型的蜘蛛型怪物开始扬起腹部对准了那些在行星低空中进行火力支援的卡厄斯战舰,然后就看到一团团巨大的粘液团开始被抛射向高空,然后准确的覆盖到了几艘躲闪不急的卡厄斯战舰上。
这团酸液拥有强大的腐蚀性,就算是卡厄斯护卫舰的装甲也难以长时间的抵挡,在多处关键被酸液侵蚀进入之后,整艘战舰就开始失去动力,缓缓下降。当然,卡厄斯的空中力量也不是摆设,在护卫舰遭到攻击后,相当数量的卡厄斯舰载机就开始向这些巨型虫族出现的地方展开轰炸,打算消灭虫群的炮兵力量。然而更多致命的虫族出现了,一些腹部拥有巨大眼球状器官的虫族开始出现在这些巨型的炮兵虫族附近,它们的眼球状器官开始对空中的卡厄斯舰载机发射致命的光束,在这些光束的精准攻击下,不少猝不及防的卡厄斯轻型舰载机和常规舰载机纷纷被击伤或者击落。
与此同时,大量的飞行虫族开始升空,这些虫族造型类似于蝙蝠和蜜蜂的混合体,它们依靠发射锋利的有机质针头和喷吐酸液来拦截那些卡厄斯舰载机。同时还加入了对山脉外围的卡厄斯地面部队的进攻。
在这种立体式的联合攻击下,行星地面上的卡厄斯陆战部队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围绕山脉的单薄防线很快就被数量庞大的虫群给撕扯着七零八落。当然,面对着危机情况,卡厄斯陆战部队还是尽可能的表现出练好的纪律和秩序性,各支部队都尽可能的坚守岗位,有序后退,给需要撤离的友军争取时间。在这种时候,卡厄斯的指挥官重心已经从如何灭杀这些虫族变成了如何顺利的让行星上的卡厄斯人撤退上了。为此行星上的卡厄斯指挥官动员了所有可以动员的飞船和战舰:从幸存的卡厄斯护卫舰和驱逐舰到那些运输物资和科研人员的民用船只和科研船,所有船都动员起来,疏散地面的幸存人员。另外还从轨道舰队中抽调一批速度较快的中小型战舰,让它们最快速度进入行星大气层中协助撤离。
在核弹爆炸后的8个小时,诺法斯·艾提尔殖民星的战役已经告一段落。核心山脉边上的卡厄斯人部队不是被虫群吞噬,就是已经搭乘飞行器向山脉外围远离大陆的区域撤离。至于行星上其他的卡厄斯人定居点中的距离,也大部分都成功疏散。当然,这些卡厄斯人能够幸运逃离很大部分得益于虫群的反轨道力量并没有覆盖整个行星,实际上所有反轨道巨型虫族的位置都被发现集中于核心山脉附近,所以行星另外一头的定居点上的局面可以安全撤离。而那些地面部队也可以搭乘运输艇等载具用低空飞行的方式脱离虫群防空力量的威胁范围。
而取得了巨大战果之后,虫群似乎也没有进行下一部吞噬整个行星的打算,不少冲出地面的虫群在失去了可以攻击的目标后又重新了往巢穴中返回了。这样的行动方式也让轨道上的卡厄斯指挥官松了一口气,因为总算不用担心失去整颗殖民星。
当诺法斯·艾提尔殖民星上的消息传回后方的时候,整个联盟高层朝野震动。毕竟对于联盟来说,这是一场重大的军事失利,整个殖民星上的军队和前哨基地都损失惨重。当然,这样的损失对于庞大的卡厄斯联盟来说,却算不上什么挫折,甚至连蹭破点皮都算不上,联盟拥有庞大的军队和人口,还有数量庞大的轨道舰队可以调配。在联盟高层的命令下,一支支舰队被调动起来,开始向M51银河系集结。
5月29日,在行星沦陷的数天后,一直规模空前的庞大舰队就进入M51银河系中。随行的还有大量的运兵船和巨型登陆舰,联盟已经做好了重新收复这颗殖民星的准备。为了确保战役能够顺利进行,联盟甚至动员了人数在十万以上的地面部队,还有数量更多的战斗机器人。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支庞大的舰队所需要的供养和消耗也是惊人的,光靠前线临时建立的空间站和一些舰队基地来维护位面消耗太大了一点,所以在M51银河系中建立可以自给自足的大型殖民地也是必须的。
只是在两颗行星都暂时无法利用的情况下,联盟只好把目光转向了轨道。菲雅利人的太空城市技术给了联盟很大的启发,因此建立一座同样也能容纳庞大人口和大量工业设备的太空城市也势在必行。幸运的是,在建立太空城市方面联盟不用自己从0开始摸索,毕竟庞大的卡厄斯联盟也有属于自己的轨道建筑科技树,而且也点的不低。
在联盟高层的命令下,一座座模块化的城市组件在后方的巨型船坞和造船厂中被生产出来,这些城市组件规格上和战舰非常类似,而且拥有现成的能源和供应管道网络,只是和战舰不同的是,这些城市组件在建造上要更为简单一些,因为不用考虑火炮,还有动力系统等问题,只需要确保内部的能源供应和物流供应就好了。
在生产好后,这些巨型的模块化城市组件在一艘艘巨型的超空间驳船的牵引下,通过一座座星门网络,最后到达M51银河系前线。在一些安全的地方进行选址后,数座规模不小,可以容纳数百万人口的大型太空城市开始在联盟的M51银河系殖民地各处同时动工,开始建设。



当然,光有一座城市,里面没有人口可不行。于是一整套的招标移民方案开始在联盟本土推广:所有愿意迁往M51银河系的企业均可以享受到高额的免息贷款,还有各种优厚的免税政策,甚至还有大量的资金补贴。而那些愿意迁往M51银河系居住的太空居民福利同样也不少:除了几乎白送的房子外,在M51银河系工作的卡厄斯联盟公民还有一大堆林林总总的生活补贴和宽带水电免费福利,这同样也吸引大批大批的卡厄斯公民前来。
为了确保大量本土的居民能够顺利前往M51银河系殖民地,卡厄斯联盟高层开通了一系列的交通航班,大量的豪华客轮开始在联盟本土的各大殖民星频繁起降,把一批批的联盟公民运送来M51银河系前线。
在后勤计划缓慢实施的时候,数量庞大的联盟本土舰队也开始一批批的在诺法斯·艾提尔殖民星附近就近集结,准备开始反攻计划。负责指挥这次战役的是联盟轨道舰队的最高指挥官莱雅•冯•伯恩哈德,她是联盟高级议员议员安塞莉娅的女儿。她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不容小觑的履历。只是这名指挥官用兵谨慎,她深知冒然派遣大量陆战部队下去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受严重的伤亡,甚至有大量的联盟士兵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在舰队大部分就位后,她没有冒然下令进攻,而是展开了一系列的侦查行动。

首先是使用高轨道全光谱隐身侦查天基平台进行不间断监控,同时数量庞大的完全隐身轨道侦查机远距离强扫描。另外还放出诱导无人机,通过释放不同信号判断对方的观察形式,并且发射刺激信号,验证虫群的反应。接着又无人机尝试采样,包括衍生物,可能的代谢产物,巢穴的外部物质。
在一系列的试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联盟舰队又展开了更激进的试探方式:先是让无人机群捕捉一些落单的虫群个体,试图进行研究,然后又牵引50米级的小行星对地表进行撞击,测试其对空能力和探测性,包括探测巢群反应,并对于小行星全程监视。最后还发动了联盟的灵能部队,尝试着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来侦查虫巢内部情况。
不过很明显,已经苏醒的虫族不会这么容易让联盟的试探行动得逞,首批尝试捕捉样本的无人机群很快就惊动了那些虫族,不但虫巢中出现了超强力的EMP反应干扰无人机群,而且大量的虫族飞行单位升空,配合那些可以防空的大型虫族将这些侦查无人机全部被击毁。同时坠落的小行星也遭到反轨道武器的拦截,很快就被击碎。就连那些灵能部队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反噬,幸好有足够的安全措施,这些灵能部队才躲过一劫,很明显虫巢内部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
试探行动不断展开的时候,联盟高层有一个意外发生了:联盟议会对于行星攻坚作战的进度不太满意,或者说他们对于最高指挥官的谨慎感觉不满,因此特意召唤莱雅•冯•伯恩哈德回到联盟本土述职,说明一下行星攻坚战的情况。当然,更大的原因是一部分联盟议员认为应该直接将这颗可能对联盟造成威胁的行星直接毁灭,而不是耗费大量的金钱和军事预算进行攻占行动,因此需要联盟舰队最高指挥官的意见。
在最高指挥官暂离的时候,接替指挥的联盟舰队指挥官却执行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派遣联盟的顶尖特战小队:“矢剑”特种小队前往行星地面采集样本。这是一支非常精锐的特种作战小队,其全员都由特种合成人士兵组成,但是这些特种合成人可不是普通的合成人,她们全部都是联盟最尖端技术的结晶,构造她们身体的材料和技术都是联盟最顶尖的技术,每一名“矢剑”特种小队成员的造价都远超一艘联盟战列舰。而且由于性能太过尖端,所以每一名“矢剑”特种小队的成员都拥有属于自己性格的独立AI,她们在智慧和人格上几乎和真人无疑。
7月3日,在特种运输舰的运输下,“矢剑”特种小队成功的进入了核心虫巢的外围,在这里,“矢剑”特种小队成功的捕获了数个生物样本,并用特制的容器将其封装。只是在撤离的过程中,虫巢的核心意志还是发现了“矢剑”特种小队的存在,于是派遣了大量的虫群前来围剿。
面对铺天盖地的虫群,撤离中的“矢剑”特种小队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她们装备了联盟最先进的单兵武器,从超高射速的单兵火神炮到威力惊人的多联装火箭槽,再到先进的肩扛式激光炮发射装置。只要弹药足够,她们甚至可以抗衡整支虫巢大军。
然而问题也出在这里,深入敌后的“矢剑”特种小队并没有足够的弹药来这么做,于是“矢剑”特种小队只能带着战利品边打边撤。只是在战利品的拖累下,“矢剑”特种小队很快就被无尽的虫群包围,而且还耗尽了那些尖端武器的弹药,为此“矢剑”特种小队只好纷纷转入近战模式,依靠本身机体的先进性能用她们各自专属的冷兵器来进行抵挡。
幸好这个时候联盟的轨道支援也及时赶到了,在回归的莱雅•冯•伯恩哈德指挥下:首先是大量的联盟战舰开始靠近行星轨道进行牵制式的轰炸,一部分战舰开始和行星地面的虫族反轨道力量展开炮战,另外一部分战舰则对附近的虫族集群展开覆盖式的轰炸。
接着大量最新型的猎星者超重型战斗机在大量的战斗无人机支援下进入低空,和虫群的防空力量和空中力量战斗。最后还有大量的自律式战斗机器人被空投进附近区域,开始牵制虫群的攻势。在联盟力量的支援下,一度陷入险境的“矢剑”特种小队总算是转危为安,在接近的猎星者超重型战斗机接送下成功的回到了轨道。
从结果来说,这一次试探性战斗联盟损失不小:几名“矢剑”特种小队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而且一部分有机体组织还有被感染的风险,必须切除后重塑。而相当数量的联盟中小型战舰被虫群的反轨道力量击伤击毁,战斗中甚至还出现一些护卫舰甚至驱逐舰大小的巨型虫族,这些巨型生物把身躯半埋在地面下,只露出一部分射击器官用来向轨道开火,而且开火后就会很快转移。至于投入的数千自律机器人更是在数个小时的战斗后全局覆没,几乎没有回收的可能。
另外还有数百架战斗无人机被击伤击毁,至于这次支援行动的主力:联盟新服役的猎星者重型拦截机也有相当数量带伤返航,这些舰载机本身的损伤并不麻烦,麻烦的地方在于受损部位附近都附着了相当数量的感染物质,这导致了这些猎星者战斗机必须要停靠在特殊的船舰中,使用专门的设备洗消和清楚感染才能重新返回战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这次战役中这些受伤的无人机是无法重新回到战场了。
不过这一次行动收获也是巨大的,相当数量的生物样本被抓获,这些生物样本被集中送到几艘特殊改装的联盟科研舰上单独进行研究,而且所有研究设备和保护措施都提升到了最高等级,就算是生物样本挣扎或者逃脱也能做到第一时间灭杀。另外虫群的作战方式,兵种构成,还有攻击手段也或多或少的暴露出来。
一些沾染在战斗单位上的腐蚀性酸液很快就被收集起来, 和先期从行星上撤离时候带伤逃离的联盟战斗单位上收集的数据一起送到后方进行研究,很快针对性的抗腐蚀陶瓷装甲就被研发出来,这些结构简单的附加装甲被批量的装备在了即将进行地面战斗的各级兵种上。从步兵身上的全覆式单兵防护甲,到动力装甲的外装甲,再到坦克装甲车辆的外装甲,甚至是大中小型战斗机甲的装甲上都进行了覆盖。虽然说这些装甲并不算太牢固,而且容易因为碰撞等原因损坏,但是临时性的应付这一次行星登录作战已经足够了。
在对生物样本的研发中,科研人员也从虫群身上发现了大量的人造DNA的痕迹,在分析中,联盟的研究人员推测这颗行星上的虫群很可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化兵器。本来这种生物兵器批量生产出来是作为一种消耗性的廉价部队来使用的,但是开发过程中实验室出现了重大事故,导致了样本泄露,大量的实验样本逃离,甚至发生了多次的后续变异。很快这些特殊的实验生物就在行星上到处肆虐,最后杀光了行星上的所有人类。当失去了食物来源后,这些虫族生物就转化成冬眠状态,在行星上的洞穴群中沉睡起来。
就在卡厄斯联盟不断对地下的虫群进行分析的时候,虫巢中突然出现了异动:一种巡洋舰级别的超巨型虫巢突然钻出了地面,数量达到十几只。他们开始喷吐一种巨大的孢子虫卵进入太空。这些虫卵迅速的靠近卡厄斯舰队,在卡厄斯舰队反应过来并被全部击毁之前分裂成了数百甚至上千个微型孢子,这些孢子近卫网球大小,他们用物理惯性的方式缓慢向卡厄斯舰队靠近,然后有一部分卡厄斯战舰被这种孢子附着。接着这些孢子迅速的生出拟态足,开始在战舰外壳上移动,并且找到薄弱的缝隙后钻入。一些气闸等部位在交通艇进出的时候被渗透进去,然后成功的侵入舰艇内部。
在这种情况下,猝不及防的卡厄斯舰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一些中小型战舰很快就受到严重的感染,内部的船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纷纷被感染,全部阵亡。一些大中型战舰则也出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幸好联盟已经对虫群研究颇深,一些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和感染源检查灭杀设施也已经被开发出来。依靠着这些杀手锏,那些被感染的大中型战舰内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大量的陆战队员一边迅速的击毙那些被彻底感染的船员,确保他们不会讲感染扩散,另外一边则开始使用专用的感染源清除设备,开始清除战舰内被感染的区域。
联盟优秀的生化工业水平在这里体现出来,针对舰队的感染还没有全面扩散就被有效的防疫手段压制。如果一些比较落后的太空文明遭遇这种情况的话,也许解药还来不及研发出来感染就会渗透整支舰队,然后导致这支舰队全部失去战斗力,甚至成为虫群的新巢穴一。
当然,光是内部防御还不行,还需要从外部彻底的清楚感染来源才行。一种特种的超高频激光拦截设备被改装出来,这种超高频激光拦截设备效能不大,无法击穿战舰甚至是舰载机的装甲。但是它们对于那些微小的感染孢子却有奇效,大量后续接近舰队的感染孢子还没有靠近联盟战舰就在太空中被这种超高频激光束照射然后烧毁,失去了作用。
7月15日,在万事俱备后,联盟正式开始了行星登陆作战。首先登场的是联盟的轨道舰队,大量的联盟舰队在行星轨道上空组成轰炸编队,开始用超强火力覆盖虫巢和附近的所有事先侦查出来的可疑目标。面对这种可怕的火力覆盖,虫巢地表区域遭受了重创,不少反轨道的巨型虫族生物还没有开火就被炸死,少数进行反击的巨型虫族也无法对轨道上有火力又是的联盟舰队造成威胁。升级后的联盟战舰纷纷安装了针对了虫族反轨道光束的镜面装甲,这种装甲可以有效的降低那些巨型眼型生物发射的反轨道光束的伤害,虽然说一些中小型战舰被光束命中后还是会受到重创,但是已经足够脱离战斗序列回到后方维修,而不是当场被击沉。
轰炸中,联盟舰队还投放了大量的特种弹头,比如地震弹和基因武器炸弹,地震弹可以摧毁一部分不稳定虫巢通道,有效的减缓虫群在地下的移动。基因武器炸弹则是一种慢性的病毒炸弹,它搭载了专门针对虫群基因开发出来的殖民病毒,这些炸弹会用钻地弹头钻入专门的虫巢入口后再引爆,释放出大量的生化毒气,虽然说不能第一时间导致被感染的虫群死亡,但是这些虫群会将可怕的病毒慢慢的传染给整个虫巢。
在经过了6小时的火力压制后,地面的虫群反应已经大幅度降低,联盟舰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轨道登陆作战。首先释放出来的是海量的战斗无人机群,这些无人机群数量达到数千以上,由联盟各大舰队的舰队航母所投放,他们一进入低空就开始和还能活动的飞行虫族和虫族防空力量交锋起来。之后大量加强装甲的猎星者重型拦截机也进入低空,负责进一步的压制。而在轨道舰队和舰载机群的双重掩护下,卡厄斯联盟的陆战部队开始正式登陆。
首批进入大气层的是大量的轨道空降仓,这些轨道空降仓全部都被厚重的装甲覆盖,可以有效的避免精确的反轨道光线拦截,其内部运载的都是全副武装的联盟动力甲步兵,这些精锐的联盟重步兵登陆后,首先在已经被反复炮火清理过的登陆场附近建立简单的防御阵地,确保登陆场周边区域的安全。一起投放的还有数量更多的联盟战斗机器人部队,这些自律机器人有相当大数量被投放到登陆场的外围区域,他们一旦着陆就会启动自动攻击和警戒模式,所有没有敌我识别信号的生物都会被这些自律机器人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