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wheels】Fanboost
[Evolution]一期提到,Alec Tam沿着父亲Paul Tam的道路来到火轮设计部。Whip Creamer Ⅱ的概念,在他脑中构思已久。
Alec对这一继任车的执念自然因父亲而起。Whip Creamer初代目诞生于1970年,这是Paul在火轮设计的第一款小车。
初来乍到的Paul毫不掩饰自己天马行空般的设想,Whip Creamer搭载燃气轮机引擎,不过在Paul的想象中,让这台引擎发力的不是各类液体,而是太阳;可滑动透明车顶既直观体现Whip Creamer太阳能车的属性,也为展现下方让它得到类似“奶油搅拌机”车名的独立涡轮,最棒的是,玩家可以从车尾向内吹气来让涡轮运转起来——当然,这颗涡轮并不会真正带动车轮。



虽然通过Mega-Duty等车试了手,但真正在桌前开始为父亲的作品设计下一代时,Alec还是犯了嘀咕:父亲大胆且颇有创意的设计让Whip Creamer的外观和可玩性在21世纪初依然完全不逊色,自己的创意与能力,能否做到像Deora Ⅱ之于Deora那样,在相同布局和特色可动部件的基础上,高度融合当今潮流设计风格,推动外观的大转变呢?
在当时,唯一一个还好说的居然是将独立滑盖和涡轮全部保留所需的额外部件数量。
2003年,我们看到了Alec给出的答案。

Alec最后还是放弃了大刀阔斧改变Whip Creamer的想法,Whip Creamer Ⅱ上的一些变化只能称得上“调整”。



一代目的车头十分封闭,而开了两道口子的二代目看起来有些庞蒂亚克的遗韵。

一代目中,自车头两侧至鲨鱼鳍前的凹槽在主体车头与前盖的错位间应运而生,车顶的两道凸起由车头一路延伸至涡轮前;二代目将前盖上两道装饰性凸起后移,但相应的,这次它们保持了与中间的高低差,一路贯穿透明滑盖。


操纵杆的设定同样来自一代目,不同于一代目分别与车门内衬和中控贴边的两杆,这次的间距更合理且人性化。


在可玩性上,Whip Creamer Ⅱ的人性化还体现于涡轮至车尾贯通的气流通道,以及滑盖尾部两段扰流板腾出的空间。一代目的结构设计并不太利于自后方而来的气流,二代目的改进将大幅提升玩家吹气的效率。

尽管如此,在多次尝试中,我都没能吹动Ⅱ的涡轮,每次努力都只化成了滑盖下表面乃至整个车内的一层水雾,大概是没掌握到要领。
较为细节的刻画聚集在涡轮周围,它们为Whip Creamer Ⅱ简洁而不简陋的观感做出了重要贡献。

属于Whip Creamer Ⅱ的主题是“轻薄”,“薄”已经在车体看到,“轻”则由底盘的用料体现。

总而言之,Whip Creamer Ⅱ本身无可指摘。极简设计不会过时,1970年的Whip Creamer在2003年仍有其先进性,2003年的Whip Creamer Ⅱ在2023年亦是如此。
而Alec的设计在我看来也确实不能撑起“新一代Whip Creamer”的名号,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滑盖和可吹动涡轮这两个玩点固定后,其外观没有带给玩家一代目那样的新意。也许根本没有Alec信心不足放弃重新设计的问题,是他认为父亲的设计已接近完美只需一些东调西改,但用现在的话来说,18年款野马相较15年款可算不上第七代。
最后,深蓝金属漆面与哑光蓝涂装组合创造多层次的质感,较浅的蓝色拉花和滑盖提亮,本期这身从属于2004年Roll Patrol系列的安保刷色很适合Whip Creamer Ⅱ,而驾驶这样的车提供安保服务的“人物”,在我的设想中只能是机械战警了。


Phil Riehlman没有为优秀前作续代的顾虑,他只是在为自己脑海中闪过的奇妙想法设计一款载具。
至于车名,2006年首发到07年使用的"Mega Thrust"的确有一定指向性,但在之后,没人能在亲眼看到前事先将"Night Burner"与下面这辆小车联想到一起。




虽然实际有明显翘头,但短车头和呈俯冲态的中网很好地将它抑制在了暗处。
通常我会避免对原创小车OOC的表述,但Night Burner的既视感实在太强了。

如果人们没有对2005年先后亮相法兰克福车展的Concept Sportback和东京车展的Lancer Evolution Concept-X有所了解的话,大概真的会认为一名在EI Segundo工作的玩具小车设计师于06年创造了新一代三菱汽车的设计语言。



单座中置不仅最利于驾驶,其座椅也遮挡住了后方的铆钉柱。
来到侧面,我想说句题外话。
之前火轮的涂装印刷是“整片漫盖”,只要大体在一个平面,涂装就将覆盖这片的全部。

近两年,火轮逐渐在越来越多的涂装设计中为小车模具的刻线或镂空边缘留出额外空间。
我认为这一改变的想法和理想结果是很好的,即使涂装再花哨的小车也需要维持锐利的刻线表现和本就不多的“真实性”。
然而很遗憾,火轮生产工厂设备的精度并不会随涂装设计师的境界提升。所以偶尔,这些涂装小车上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地达到设想中的表现;

但更多时候,糟糕精度下印歪的涂装会比以前扎眼得多。


话说回来,如果这三面的设计还不足以令一些人产生兴趣,那在俯视视角,它的内构将超出他们的想象。

中部整个空间都被用来表现一颗内有5叶扇叶的巨型涡轮,这已经无需文字的表述。

较Whip Creamer Ⅱ更大且更封闭的气流通道让吹动Night Burner的内部扇叶更容易;尽管Fandom里描述可吹出卡祖笛或口哨般的声音,但我在几次成功尝试中吹出的,都更接近一辆轮轴质量不太好的小车在地面上滑行发出的声音。

底盘也有着独特的一点:由于进气通道的设置,Night Burner成为了唯一一款铆钉故意打“歪”的火轮小车。


Night Burner的中网让它和三菱搭上了略尴尬的关系,在布局上,它则难免和在炒饭5焕发电子高光的Deora Ⅱ处于同一讨论范围内。

不过真正同框时会看出,除了相同的前置座舱之外,Night Burner与Deora Ⅱ几乎没有关联。

只是得益于Deora Ⅱ与Deora大相径庭的设计风格,Night Burner和它们放在一起也算和谐。


不愿走极简风的Phil从前作中发现了对吹气涡轮车而言能最大化利用空间的布局,Night Burner的精彩是无死角的;而在认定2014年这款车队涂装是心目中的最佳刷色后,火轮将它定为普宝少量发售的行为在我看来便有些“自私”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