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学中医:6.1全身望诊(望神)

2023-02-25 05:06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6.1全身望诊 望神

同学们好,下面首先我们学习全身望诊。

【概念】

全身望诊,又称为整体望诊,是医生在诊查病人的时候首先对病人的精神、色泽、形体和姿态等整体的表现进行扼要的观察,以期对病情的寒热虚实和轻重缓急等能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

全身望诊,就是强调诊察病人时的第一直觉印象的重要性。比如,有两个病人,一个是昏迷,被担架抬进来看病,面色晦暗。另外一个是活奔乱跳的过来看病。就这两个病人,我们看一眼,第一直觉就是,第一个病人病情重,第二个病人病情轻。

因此,对病人第一直觉印象的观察,能对病人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望神、望色、望形、望态4个内容,我们分别进行讲解。

望神

首先我们来学习望神的内容。

【含义】

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

这个神,包括有两层含义:

第一个是广义之神,又是指神气,它是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比如说肝主疏泄就藏血,它在外的表现,与眼神、与情志、与筋骨活动有密切关系。

心主血脉,它的外在与人体的面色、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语言有密切关系。

脾主运化,它的外在表现与人体的消化功能、与人体的胃口有关。

肺主气司呼吸,它与人体呼吸的均匀程度有密切关系。

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通脑,所以人体的骨骼强健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肾精充足与否。

所以,这些外在表现,比如说胃口好不好,肌肉是不是丰满,筋骨活动是不是灵活,情志是不是开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语言是不是清晰等等,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这都可以理解为是广义的神气。

神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狭义之神。它是指的神志,就是指心的神志活动,包括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所以,中医上面的神是包括广义的神气和狭义的神志两个部分。它是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人的神志活动的一个综合。因此,我们通过望神可以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来判断病情。

【原理和意义】

望神的原理是什么?

望神的原理主要是,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所以,望神可以了解五藏六腑的精气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因此,《素问》有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也就是说,得神的人,五脏六腑的精气充足,则病情比较轻,预后也很好。而失神的人,五脏六腑的精气虚衰,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神的具体体现】

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在人体的目光、色泽、神情和体态等方面。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神的具体表现。

两目。

《灵枢》言“目者,心之使也”,表明眼神是心神的外在表现。

《灵枢》又言“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这表明目为脏腑精气汇聚之处,所以目的视觉功能反映了五脏六腑的精气盛衰。

如果两目神气充沛,精彩内含,运动灵活,视物清晰为有神,是脏腑精气充足的表现;

如果两目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动不灵,视物模糊为无神,是脏腑精气虚衰的表现。

因此,我们说观察两目的眼神是望神的重点。

神的第二个具体表现,就是色泽。

色泽,主要是指人体周身皮肤,尤其是以面部皮肤为主的色泽。

《医门法律》说“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的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皮肤的色泽荣润或枯槁,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的表现。

神的第三个具体表现,就是神情。

神情,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的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

如果心神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反应灵敏;

如果心神失常,则神志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神的第四个具体表现,就是体态。

体态,是指形体动态,它是人体机能强弱的外在表现。

如果形体丰满,动作自如,说明人体的机能强壮。

如果形体瘦削,动作艰难,说明人体的机能衰弱。

望神除了重点观察以上的两目、色泽、神情和形态以外,还要结合语言、呼吸、舌象及脉象等综合判断。

【神的分类】

根据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以及神乱5个方面:

  1得神

我们首先来看看得神。

这张图片就是得神的病人。得神,通常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清新,两目精彩,呼吸平稳,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的人。

得神,与人体的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有关。这种人要么,就不得病,是健康人,要么,即使得病,但是正气没有损伤,病情也比较轻。

所以,得神通常见于健康,或者是病情比较轻的人群。

2失神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通常见于久病虚证的病人,或者是邪实的病人。

我们这里面看到4个失神的病人:第一个是癌症晚期病人,第二个是肺源性心脏病、脏器衰竭的病人,第三个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最后一个是子宫癌晚期的病人。这4个失神病人,均表现有:精神萎靡,语言错乱,两目晦暗,呼吸气微,面色无华,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这是正气大衰,精气亏虚的表现。通常这种失神的病人见于慢性病、久病病人,病情比较危重。

而下面这种失神的病人,是一个发高烧的病人。她表现出:神志昏迷,说胡话,中医称为神昏谵语,或者突然昏倒,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四肢抽搐,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两手握固,牙关紧急,这是邪热亢盛导致的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这是邪实的重症。这种邪实的失神病人,通常见于急性病,病情也是比较重。

所以,我们看到失神的病人,通常见于病情重的病人,它可以是慢性病,也可以是急性病,慢性病通常是正气大亏,急性病通常是邪热亢盛。

3少神

我们学习了得神和失神,还有一种就是少神。

少神是介于得神和失神之间的一种神气的表现,又称为神气不足。它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肌肉松软,动作迟缓。

这种少神的病人,通常是属于正气不足,精气轻度的损伤。通常病情比较轻,或者是在疾病的恢复期,或者平时体质就比较虚弱的病人。生活中,或者临床上亚健康的病人,也是属于少神的范畴。

4假神

假神,主要见于久病重病之人。

脏腑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种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这就是为假神。

比如,

原本目光呆滞,突然眼神有光,但却浮光外露;

本来是面色晦暗,突然表现出来面色有华,但是两颧泛红如妆;

原来神志昏迷,或者是精神极度的萎靡,突然神志转清,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是精神烦躁不安;

原来身体沉重难移,突然想起床活动,但并不能够真正自己走动;

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想吃饭,且食量大增。这些突然表现出来的好转假象,就是假神。

假神的出现是因为脏腑精气极度的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的表现,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前兆。古人把这比喻成回光返照,或者是残灯复燃。这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一种表现。

【假神和病情好转的区别】

这里面我们要注意一下,假神和病情好转的区别。

一般来说,假神主要见于垂危的病人,病人局部的症状突然好转,与整体的病情并不相符合,而且维持比较短暂,病情很快恶化。

而重病好转的病人,他的精神好转是逐渐表现出来的,并且与整体的状况好转是相一致的。比如,饮食渐渐的增加,面色渐渐的红润,身体渐渐的康复等等。

5神乱

神的最后一种分类,就是神乱。

神乱,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临床上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或者是卒然昏倒。常见于脏躁证、狂病、癫病、痴呆病以及痫病。

比如:

焦虑恐惧的病人,常表现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居一室。这是因为心胆气虚,心神失养的表现,。比较常见于卑惵和脏躁等这种郁病类的病人。

狂躁不安的病人,常表现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人,不避亲疏。这是由于痰火扰乱心神所致,常见于狂病的病人。


淡漠痴呆的病人,多表现为: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这是由痰浊蒙蔽心窍,或者先天禀赋不足所导致的。通常见于癫病,或者是老年性痴呆。

卒然昏倒的病人,常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口中如作猪羊之声,过一会就苏醒,醒后跟正常人一样。这是由于脏器失调、肝风夹痰上扰、闭阻清窍所导致的病变。比较常见于痫病的病人。

以上是全身望诊之望神的内容。本节课就讲到这里。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从零开始学中医:6.1全身望诊(望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