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童话作品经典选集的闲谈(二)

这本书还有几篇没做,有始有终吧。不过因为时间和个人喜好问题。其中两篇《忠实的朋友》(主要是太讨厌故事中的主角了)和《星孩儿》就不做了
接下来直入主题
希望你看得愉快,陌生人。
驰名的火箭
这个故事我没怎么看懂,但相当的有意思。我们从情节开始盘。
因为这个故事的知名度没有上一篇的高,这次我就把这个故事一张张拍下来。
故事的开始,是毫无关系的…某个童话故事的大结局的部分一般的剧情【王子终于娶到了公主,省略一万字的过程】

然后焦点成为了这个文曲星下凡般的小仆人,搞得我直接以为他是主角脑补他骑火箭上天的情景【所以这到底算是铺垫呢还是起兴呢】
后面,一帮烟火说出来的话比我语文作文的水平还高。发现王尔德还是个带预言家,旋转烟火的一番话直接让我想起现在被拍烂的爱情题材……

然后,火箭它终于出场了。
看到他瞎bb这么一大段话我赶紧回去看标题,嗯,看来主角就是你了。
而这一段话也是童话塑造主要角色时的传统艺能:无限叠家世。

看到这里才发现火箭原来是社交牛逼症啊……
太喜欢这种对话推进情节发展的叙事模式了…这篇童话其实完全可以当成古典小说来看的呢【总让我想起变色龙、战争这样的叙事结构…】
火箭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想法可以摆一些大道理说些刻薄话。【我很难想象这种讽刺形象的角色潸然泪下是什么离谱的画面…】

【这张右上角似乎有些模糊……】
然后火箭又开始扯些无边无际的瞎话。突然就意识到了这种东西类似于搞洗脑教育的或者是网络上的一些喷子,扯一些无端的道理又表现得十分强势,就为了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谬论。
但是为什么火箭说的话一眼就能看穿呢?我仔细想了想,发现这是情境的问题。因为我熟悉王尔德童话,所以我一眼就能看穿火箭的伪装。但现实中,我们处在一个更严肃、火药味更浓的舆论环境中时,难免就会被这些胡扯给诱导。
【另外火箭幻想的这段童话悲剧…把比给火箭让火箭写…】

然后终于到了放烟火的时候了。不得不说王尔德对于物象塑造、衬托的把握那是相当地到位【当然也是因为林徽因小姐姐翻译得太传神了呢…】,尤其是他对于花这一意象的精准把握。每一种花在他的笔下都有别致的灵魂,别样的神谕。
“除了驰名的火箭人人都成功了”这也许就是自大、妄想、固执、不切实际的代价吧——结合童话的体裁,突然发现这其实是小孩子几乎共有的毛病呢……到这里我就在想王尔德是否真的完全在讽刺火箭呢……孩子们所有的这种种令人心烦的毛病不正是他们可爱的地方吗……这些缺陷是需要正视、去改变的,但当你回味这缺陷时,总有一股欢喜,于此永不消散。

即使到这个地步也阻止不了火箭把自己牛逼坏了……
然后这个新出场的青蛙似乎也是个话痨,属于是臭味相投了

青蛙的出现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一种讽刺,他同火箭是一类自我中心主义者,但他没有火箭那么强。青蛙的自我中心是为了避免争论,而火箭的自我中心则在有意地挑起争论。

然后王尔德用火箭与鸭子的对话顺便讽刺了一番贵族奢靡追求无用浮华之物的乱象,还吐槽了平民院的不平等地位……

这张上面又有点模糊呢……
然后,火箭这个b终于被熊孩子给点燃了,有一种活了几十集的大反派身边的小跟班终于领便当了的快感…

到这里时我就更加疑惑了。看起来火箭并不是一个完全讽刺的角色。王尔德在创作它时对它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虽然我这么揣测似乎对王尔德是极大的不敬】。
然后发现有一个更好的词概括火箭的特点:自以为是。这是一种很让外人讨厌的性格,但对自以为是的人本身而言,沉浸在自己妄想的自我成就中,一直到自己的生命尽头,似乎也十分美好。但是现实呢?现实中,没有一处避风港任你一辈子去躲藏,在热闹过活后,撕破自以为是的伪装,你必须学会面对真相。这道理很冷酷,也很真诚。

少年王
这个故事似乎熟知度也不高,那我也一张张拍吧
首先肯定是背景介绍,这一段相对而言比较无感【感觉到王尔德那个时代这种背景介绍都套路化了的亚子没什么新颖点了……】

下一部分主要就是介绍这个少年王【当然这会儿还只是王子】是多么地爱美,我感觉这是在赋予少年王精神内核。爱美的人心底里永远是向善的。说不定就为接下来的情节铺垫呢。

然后,就展现了他生活的一股奢靡之气。但是我立马就意识到这不是少年王的问题,作为一个不懂阶级政治的孩子,他不过也是裹挟在当时黑暗社会中的一员罢了。

然后,从少年王的三个梦境起,这个故事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我觉得甚至都不需要解说,这个故事的旨意织工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与《悯农》的主题十分吻合。最辛劳的人却过着最困难的生活,只因统治阶级总希望不劳而获

王尔德到扒旧时代丑陋底裤时一向都是直来直去的,嗯。

第一个梦境针对的是阶级分化,第二个梦境则是讽刺了三角贸易与种族歧视。
而在少年王的视角看来,这些人都为了准备他的加冕礼而死,属于是梦见自己间接杀人了。我觉得这个安排是十分巧妙的。在这个愚昧的社会下,少年王不可能从现实生活中理解这一切,现实生活只会腐化他的心灵,唯有借助梦境,如有神助,他才能透过浮华的表象看到社会底层的黑暗。而此时他的痛苦与他前文的爱美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星辰,却看不见社会底层的悲惨世界。

这个故事就更明显了。
简单一点的道理:死贪就会贪到死。但更深层次地,这个故事总结了阶层压迫与种族歧视的原因:居于优势者无法满足的贪欲【似乎也是在说人性的劣根性呢】,同时,也惊醒了少年王,甚至惊醒了读者贪婪的恶果:富有者的贪婪造成了底层人民的贫穷,贫穷也许无法直接影响富有者本身,但在贫穷的沼泽中滋生的疫病、恶俗等对所有生命是一视同仁的,它们会自下而上地扩散蔓延,直至摧毁一切。

然后少年王就被吓醒了【虽然这个梦做得确实好但是王尔德为什么总是试图折磨少年王子呢……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癖好】醒以后的这句环境描写十分独到,这般美好的景象,似乎就是在说一切都还来得及,少年王还有时间救赎自己。

然后少年王的举动就遭到了全朝的反对【yysy,荆棘王冠的典故难道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里对于平民反应的塑造是有点出乎我意料的。看上去阶级思想已经根植于社会平民与贵族的心中了。这才是封建时代最发人深省的悲剧。并不是无力去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只是人们都不愿意去改变了,宁可在泥潭中受苦,也不愿抬头看看光芒。下文的主教也是如此,在中世纪,宗教并未救赎人的思想,反而固化了人的思想。

接下来这一段就直接感动我了。少年王没法说服这个愚昧的社会,但他可以从救赎自己开始。他在忏悔,他在祈祷,他在成长。
有一种情怀秉承神的旨意,无用却伟大,脆弱却圣洁,这即是悲悯。
当少年王放下自己统治者的心里架构,去用心感受人间苦难时,他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他爱美,他如今也明白了真正的美不只是珠玉的璀璨、雕塑的精致,真正的美是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人间俱温饱,人民共幸福。

所以这一次再看王尔德的童话时,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沉醉于奇幻的情节与极端的角色。
我发现他描述的童话世界其实污点满满,从不隐晦背景社会中的民间疾苦、命运无常。但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正在于无论这当中不美好的事物多么令人忧郁或悲愤,它总能让美好的事物在其之上脱颖而出,震撼心灵。似乎一点点美好的力量,就足以让光芒洒遍整个黑暗——也许是因为童话世界是理想的虚构的世界吧。但回到现实,我们怀揣着这份美好,戴着它所传达的仁慈、悲悯、向善,我们可以让同样糟糕的世界浸润上更多的美好,如同玫瑰于沙漠中盛开,于荆棘丛里烂漫。

又做了整整两个小时……
明天开始上强基培训了……
看看能不能今明再更新小说吧。
希望你看得愉快,陌生人。
也希望你可以点个赞,助力每一个梦想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