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能看见光明,又终难拥有

《悲惨世界》的悲剧美学就是建立在短暂的欢愉和长久的压抑之上的,这种强烈鲜明的对比让你有如服下蚀骨的毒药,深入你的五脏六腑。
第一次读这本书,年龄尚小,只能够品出冉阿让的温柔与美好,再后来翻开这本书,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冉阿让的温柔中透露的是社会极度的冰冷,苦役犯是他一生的烙印,是一切痛苦的开端。即使遇上了主教,启发他善的人性;即使抚育珂赛特,唤醒了内心的爱。但社会对他终究是铁一般的冰冷,千方百计逃离苦役犯的束缚,但最后还是为了所爱之人重新背上了苦役犯的枷锁。
压抑的篇幅太长以至于一点点的起伏就足以让我满足,每次快要获得光明时又不得不选择委身于黑暗的地穴。一丝光亮太过难得,以至于内心在抽搐疼痛。
雨果以其难以形容的文笔写下的这部小说,写下的这篇史诗,只能说是经典。
多的不说,也不想涉及剧透,但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