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3.5 必然性和人类自由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五节 必然性和人类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意义在于,它以关于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的知识武装劳动者。它是劳动者为争取从一切压迫形式下解放出来,为创造新的自由的生活而斗争的强大武器。
人是否能够自由?人能不能成为自己的命运的主人?很久以来人们就特别关心这些问题,但没有人能对这些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哲学家们在讨论关于自由的问题时,得到了不同的但都是不正确的结论。
有一些哲学家站在宿命论立场上否认自由。宿命论承认人类的一切行动的永恒的先定性。宗教宿命论(伊斯兰教和加尔文教)断定说,人的意志是由上帝预先决定的。旧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例如霍尔巴赫)都谈论自然界的自然必然性,仿佛这种必然性完全支配着人们,而不许人们有行动的自由。
反之,许多唯心主义流派,由于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因而否认自然的必然性。他们承认人的完全的自由,甚至主张为所欲为。关于自由的这一类哲学理论,就是非决定论。前面谈到的“存在哲学”就是一例。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中,黑格尔对自由和必然性问题作出了最深刻的解决。但是,正像他的全部学说一样,黑格尔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黑格尔试图把自由和必然性联系起来,他断定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性。但黑格尔所了解的必然性,是绝对观念的必然的发展,而自由,按照他的学说,只是在精神的领域里才实现的。
黑格尔以及一切唯心主义者的学说的根本缺陷在于,他们把自由只是理解为精神中意识中的自由,而完全避开人的现实生活条件问题。同时,他们谈论的只是个别人的自由,避而不谈群众解放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由和必然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唯物主义辩证法把必然性看作基础,同时承认人的自由的可能性。人的真正的自由,不在于人对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想象的独立(这种独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而行动。
人们不是超自然的生物,他们不能够跳出自然界规律的范围以外,正像人们不能不呼吸一样。此外,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他们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规律的作用。人们既不能任意取消现存的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不能任意造出新的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认识规律的性质及其作用的方向,利用规律为自己谋福利,使规律为人类服务。
整个现代技术不是在忽视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而是在合理地利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这就是人类能够利用自然界的规律、迫使这些规律为人的目的服务的明证。
人类掌握社会生活的规律要困难得多。几千年来,这些规律作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统治着人类。劳动人民一方面受到经济生活中的自发规律的奴役,同时又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权力的奴役。
人类从社会的阶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只是到了我们的时代,这个过程才加快了步伐,现在亿万人民群众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鼓舞下,为共产主义而斗争。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将意味着人类从必然性的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服从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日益扩大地征服着自然界的自发力量,并为自己的社会解放创造前提。这一历史过程所服从的是和自然规律不同的社会规律。研究这些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规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专门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下面我们就来叙述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