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清醒,不当韭菜——高考之思
马上要高考了,就说下高考吧。不过,我只想打一打企图割韭菜的那些营销号或者机构的脸,告诉这些把考生家长当傻子,成天惹是生非,为了流量制造对立,挑唆矛盾的无良商家,自媒体的脸。这里,我先放几张图。



这三张图,就是实行新高考,按照排名,卷面分综合进行赋分,然后得出最后总分的算法。这种算法,可以避免不同科目因为难度差异造成分数差异,影响考试公平,比如,某年物理难,那么,选择理化生的考生相比于选择史地生的考生,当然会吃亏。而文科生明白,文科的课程属于拿分容易而拿高分难,这样,对于文科好的学生,也不公平,而加入排名因素进行赋分,则可以让排名靠前的学生在这些科目上享受到“福利”。而这样的赋分,也会使得分数比原始分高,为此,以湖北文科为例,文科一本线为531分,湖北文科一本录取率为12%多一点,按平均得分率看,文综会低于语数外(文综主观题,湖北压分比较厉害,240以上极少)。因此,可以估计,上一本线531分,文综大概208(可能还达不到),语数外323,按照赋分算法,湖北的文科一本分数线就从531变成了598。这么一来,估计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浙江一本线高达594分,但是659分就可以进浙江大学,699上北大(2020年分数线)。但是,网络上只会告诉你,浙江分数线高,但是不会告诉你,浙江的高分是怎么来的。
除了分数,还有所谓“固化”论调,不外呼就是说什么,现在大学和重点中学里,农村孩子占比下滑,以前农村的学生很多,现在主要是城里的学生上重点高中,好大学,但是,这些无良商家,自媒体不会告诉你,当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比30%不到,而农村人口占比高达70%以上,而现在却是65%的人口在城市,农村的人很多都已经进城并且安家了。于此类似的还有,比如说我的老家,现在为止已经十年没有出考上清北的学生了,而以前几乎会有连续几年,一年出一个的情况。于是他们借此高呼所谓“努力在天赋面前巴拉巴拉”,“大城市,小城市,教育资源,见识等云云”,但是,他们肯定不会说,很多大城市的考生,他们的父母都是小城市迁入的,谁考上了清北留在鄂南小城?在那里,有他们的岗位吗?大学,科研所,还是有国之重器?额,446厂算高新技术吗?小城市不可能容纳很多高端人才就业,高端人才去大城市扎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们的子女以后就成了大中城市的考生,大中城市考生增加而小城市考生减少,相应的,考入名校的学生,大城市的增加,小城市的减少,不是自然而然的情况吗?不过,如果告诉大家这些,还怎么贩卖焦虑,制造一种“大城市抢了我们资源”这种就差报111,31身份证的局面?还怎么吸引眼球,从而割韭菜?
我没什么本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一个曾经因为自己各种坏习惯而导致自己即便读了四年高中也只考了一个三本(现在的民办二本)院校的普通人。我可以选择沉默与围观,但是,我讨厌这种贩卖焦虑的行径和这些割韭菜的无良商家,所以,我选择尽我所能,把真话全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