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明朝】【木府风云】丽江木府征讨甘孜理塘之战始末

2020-05-02 13:02 作者:甲胄24K滴纯金  | 我要投稿

  15世纪中叶的中国西南地区,丽江木氏家族开始在康滇间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滇西北和康南地区的政治格局,对当时及后世川、滇、藏交界地带的民族分布及势力消长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任乃强先生对明代木氏土司的勃兴有着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开辟康滇间地之第一动力”。事实上,有明一代,尤其是第十一世土司木嵚(1442~1485年在位)扩张以前,木氏家族在康滇间的割据势力的力量对比中并没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其在滇西北及康南一带的活动主要仰赖于朝廷的支持。明王朝对木氏家族的态度,成为丽江木氏土司自15世纪中叶以后持续向北部康南地区扩张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木嵚(1429~1485)纳西族名【阿地阿习】正统七年~成华二十一年任丽江土知府(1442~1485) 太中大夫、资源治少尹,正三品,在任长达43年 【木氏土司在任最长】

明代,在滇川藏三角区发生过一场云南么些蛮(纳西族)与西番(滇川藏交界带藏族和普米族)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被藏族称为姜萨旦杰布的丽江木氏土司曾一度把势力向北扩展到了今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芒康县和川西北木里、稻城、乡城、得荣、巴塘和理塘等藏族聚居区,其统治该区的历史-直延续到了清康熙年间。如《滇云历年传》载“丽江土府,元明时俱资以障蔽蒙番,后日渐强盛,于金沙江外则中甸、里塘、巴塘等灶,江内则喇普、处旧、阿敦子等处,直至江卡拉(井)、三巴、东卡皆其自用兵力所辟,蒙番畏而l尊之曰=萨当汗”。这段历史及其区域地名与藏族英雄史诗《姜岭大战》和《加岭传奇》等内容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遗憾的是多少年来,诸多学者苦于史料的不足和弄不清《木氏宦谱》所载地名之位置而无法作出全面深入的考究。

一、战前疆界及民族分布状况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将领傅德率军征云南,次年春攻克大理及滇西北区,原来受元朝册封的丽江宣抚司副使阿斗率么些蛮归降。傅将军奏闻,钦赐阿得“木姓,改丽江宣抚司为丽江府,管辖通安州(丽江坝)、宝山州(丽江宝山至中甸白地)、兰州(兰坪县)、巨津州(巨甸金沙江河谷)和临县(维西县大部)。于是,明朝皇帝令木氏官守石门(丽江石鼓镇)以绝西域,守铁桥(江塔城)以断吐蕃。@随着势力的不断强大木氏土司发动了向西番藏区扩充势力的争。《木氏宦谱》提到的得胜地有你那、照可忠甸、鼠罗、巴托和香水六大区域,其划分要是以大山脉为分界的。分界内的地名均到《木氏宦谱》所载之原名,与之对应的现代名标于括号内。

1、今云南维西、锦饮和西藏芒康三县的基山山脉与云岭山脉之间的捌沧江河谷流城为明代你那区域,从与兰州(兰坪)接壤的维西县南界至芒康县北界,依次分布的主要村塞有岩何享(永春乡桥头村)、为习(维西城)、利何场(永春乡拉河柱村),巴罗(白济汛乡巴保村)、岩瓦(白济汛乡岩瓦村)、托普瓦寨(康普乡)、从中(德软燕门乡茨中村)、各娘(云岭乡果念村),阿得营(德钦城:清代又称阿墩子).阿陶村(开平镇阿东村)、欠保(佛山乡江坡村),刺加失(拉水村,今佛山乡住地)、必鲁各鼻(德钦佛山乡必用贡村)、盐井(西藏芒康县盐井)那胜(汉意:天柱)嘉和毛怯各(芒索)等。在元代:今维西县叶枝乡以南为临西县,国么些童罗哀间之地:明初改称刺和庄司,国么些土西阿奴弟领地。“《木氏宦普)所载叶枝乡以南的你那区地名诸如托普瓦、岩瓦、当瓦、刺何场、刺木瓦等均为纳西语地名:“瓦”为“寨”之意,而在叶枝乡以北.在元代属吐播竹罗界,明初称你那,分布的地名如从护、各娘、矢保、那胜和毛怯各等均为藏语地名,如“各娘”意为山梁低洼处,“欠保”章为铁拿上方等,这证明,在木氏土司扩充势力前。今维西县叶枝乡以南为纳西族世居地,以北为藏族世居之地。

2.云岭山脉与中何西部雪山之间的金沙江河谷流域为照可区城,其南界始于今推西县塔城乡以南的他照可村(铁桥城),与巨津州(今区甸)相连其北界止于令宿钦县羊拉乡北边,与巴托相连。从南至北的主要村案有其琼、刺告(塔城)、均里场(左力村).其立去丁(德钦拖顶乡曲古丁)、立习各(习本贡,即奔子栏)、加光丁(羊拉乡住地甲功村)、杨立(洋抗村)和均鲁(羊拉乡均农村)等,均为数著名称。如“刺普"意为“神川”,为唐代吐蕃神川都督府所在地:“杨立”意为“牛角简”等说明在木氏势力侵入前,照可地区的居住民族以象族为主,如乾隆(推西见闻纪)载:“万历间,届江土知府木氏寝强,日事么些兵攻吐蕃地,吐蕃建碉楼数百座以御之。维西之六屯、喇普、其宗皆要害,拒守尤固。

3、中甸东、西部大雪山之间的大中甸(结打木)、小中甸(杨打木)、格咱、东旺等乡为《木氏宦谱》所记之忠甸区域,从南至北的主要村寨有托寨(小中甸乡唐培村)、撤怯玉(小中甸乡擦曲古村)只见沙(小中甸乡吉沙)、加光(加公村)、大年玉(大中甸年哇宗)、大当香各寨(中甸城中心镇)、天生寨等,多为藏语地名,藏语的“玉”之意为“村寨”或“地方”。如“撤法玉”为热水塘村,“托寨”为松林寨、“大当香各玉”为大中甸石山寨,现又称独克宗。说明在木氏土司势力入侵前,忠甸世居民族以藏族为主。

4、中甸东面大雪山与水洛(鼠罗)、理塘二河分水岭之间为鼠罗地域,以今木里大部为主,还包括中甸洛吉乡和宁蒗永宁乡的一部分,主要村寨有刺宝(永宁拉伯)、尼罗(永宁泥罗村)、可琮(中甸洛吉乡壳租村)、吾牙(木里俄亚大村)、鼠罗(水洛村)和节洛(木里呷罗村)等,分布的有藏、普米、么些和彝等多种民族。

5、永宁河、 四川卧罗河及小金河流域为香水区域,包括木里县东南部和盐源县西北部,沿途主要村寨有左所、前所、后所、卜瓦(博瓦)等,分布着普米、彝、蒙古等族。

6、巴托在照可、忠甸、鼠罗以北的云岭山脉与贡嘎山脉之间,包括今之四川巴塘、理塘、稻城、乡城和得荣五县,《木氏宦谱》称之为巴托五部,分布着的藏族被称为孤蒲。

二、战争起因

明朝政府继承了元朝政府对藏区的管辖权,并在区划和建置上保持了元代的基本框架。如《明史》第二八册载:

洪武初,太祖惩唐世吐蕃之乱,思 制御之。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为善,乃遗使广行招.....摄帝喃加巴藏卜及故国公南哥思丹八亦坚藏等于六年春入朝,上所举六十人名。帝喜,置指挥使司二,曰朵甘,曰乌斯藏;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即以所举官任之。

正生朵甘即藏东、青海南川西北和滇西北等康巴藏区。但康区疆界设治有这样的特点:其一是区域界线含糊不清;其二是“多封众建”,在受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上百大小土司中,找不到一个统摄上百土司的大土司。“多封众建”实为朝廷“固实封疆”之重要措施和手段。如《明史●四川土司传》载:“以西番地广人犷悍,欲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故来者辄授官”。是时,四川阿坝设有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甘孜东部、北部以及天全一带分别设有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和天全六番招讨司。但在今迪庆、四川得荣、乡城、稻城和木里等设有何治不见记载,明朝对这小三角区似乎有鞭长莫及之感。这一切便导致了在康区各土司间民族纠纷频繁的同时,滇、川、藏三角区民族械斗特别严重的局面。

世声丽江府与西番接壤,且物产丰富 ,必然成为西番土司骚扰掠夺对象,既使在丽江府内小土酋之间也常发生各种纠纷。《木氏宦谱》载:“(洪武)十六年(1383年),西番大酋卜劫将领贼众,侵占本府白浪沧(丽江龙蟠)地面”。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永宁番贼掳去宝山州知州阿目”。“景泰二年(1451年),番寇阿扎侵扰巨津州”。“六年,宝山州白的(三坝白地)等处被番贼刀日卜他同男阿俗劫掠”。“天顺二年(1458年),番酋盐仲丈等肆掠边境”。万历《云南通志●丽江府》也载:“明仍为临西县,正统二年(1435年)被吐蕃占夺,仅存一寨”。木氏土司从连年不断的骚扰事件中意识到,要么些区安宁,只有发起反攻,夺取金沙江以北的中甸、鼠罗、香水和江以西的你那、照可,继而节制康区。于是,从天顺六年(1462年)开始,木氏土司向北部地区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争。各注城受西番的不断侵扰是导致木氏土司向北扩张势力的重要因素,但木氏发动这场战争的另一目的是借明王朝的支持来扩大自己的领地范围和夺取更多的财富及庄奴。明王朝对西番土司一直抱有成见,如《明史》第二八册载:“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云南西微外皆是。其散处河、湟、洮岷间者,为中国患尤剧”。“番有生、熟二种,生番犷悍难制”。“以西番地广人犷悍,欲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对滇川藏三角区无暇顾及的明王朝,唯一的治番法是依靠木氏土司来节制此区各土司。木土司对明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向康区扩张势力后,每得胜一些村寨,便要备厚礼差人赴京进贡,以博得朝廷的欢心和封官加冕。如弘治九年木氏土司得胜中甸年玉寨后,便“自备马匹方物,遣人赴京进贡请诰,蒙钦赐钞贯等项,并给宙字十八号诰命一道,授太中大夫,世袭土官知府”。嘉靖年间,木氏土司攻下你那、照可后,于十三年“自备马匹方物,差人赴京进贡请诰。十五年,奉钦蒙义字二百七十八号诰命道,授中宪大夫世袭知府,钦赐“辑宁边境’四字”。嘉靖三十九年得胜鼠罗,平悉巴托孤蒲,差人赴京进贡,朝廷钦准实授木高三品亚中大夫,诰命日:“诚心报国,割股奉亲,化行边微,威镇北番.....兹特升尔官居三品,位列九卿,永为乔木世家”。这一切表明,木氏土司向北扩张势力,附和了明王朝让西番“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的政治目的。对木氏土司的侵略行径,西番各蛮都心中愤恨,多次上告朝廷,但明王朝不予表态。如《宁蒗彝族自治县志》写到:“万历九年(1581年),木旺又乘机劫掠香罗、剌次合、瓦鲁之三长官司地....历十六年,木旺又夺取永宁答茸寨。(永宁土司)阿雄屡告未果,气愤而死”。万历三十一年,“税使内监杨荣欲责丽江土官退地”,但朝廷认为:“窃以丽江自太祖令木氏世官守石门以绝西域,守铁桥以断吐蕃,滇国藉为屏藩。今使退地听采,必失远蛮之心。即令听谕,已使国家岁岁有吐蕃之防”。于是,万历四十五年,木增“命剿巴托,得大胜。四十六年,自备马匹方物差人赴京进贡”。朝廷又给“镇边敕”一道。

三旷日持久的姜岭大战

首先向西番发起攻势的是木嵌土司,如《木氏宦谱》(以下史料多引自《木氏宦谱》,不再标其出处)载:“天顺六年(1462年),得胜剌宝鲁普瓦寨、鼠罗你罗占普瓦寨”。说明战事发生在今永宁拉伯村和泥罗村。成化四年至六年(1468~1470年),木氏土司发兵夺取了你那母来各、为习和刺何场等八寨;成化十八年,又夺取照可其琮、刺普、均里场等;成化十九年,得胜忠甸早瓦寨。综上所述,木炭土司是分四条路线向西番扩充势力的:一为你那路线,经永春河谷至澜沧江边,拟沿澜沧江岸茶马古道北上直达芒康;二为照可路线,拟沿其琮至羊拉金沙江河谷古道北上,直达均农德拉渡口,进而进入巴托辖区;三为中甸路线,拟沿十二栏干茶马古道进入大、中甸坝,进而北上翻东旺大雪山进入巴托乡城;四为鼠罗路线,沿水洛河流域北上,可抵巴托辖区。

明代木氏土司向北部西番地区扩张势力路线
木泰(1455~1502)【阿习阿牙】成华二十二年~弘治十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486~1502)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7年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木嵚长子木泰继父职。成化二十三年,鼠罗土司率众侵入丽江宝山州白甸(今中甸三坝乡白地),木泰率兵战于哈巴江口(丽江大具渡口,在哈巴雪山脚),并乘胜追鼠罗兵至可琮(中甸洛吉乡壳租村),斩首级72颗,讯质18名,吾牙(木里俄亚大村)等寨不攻自遁,被虏人民尽行复业。弘治三年(1490年),西番阿加南立率众大掠巨津州,木泰率么些兵征战三次取胜,擒俘89名,落金沙江死者无数。木氏兵乘胜追击攻下你那巴罗、岩瓦两寨和照可加日寨奔子栏乡叶日村)。弘治四年至十-年先后得胜中甸托寨、撤法玉、均集玉(小中甸区洼丁村)、空立玉(向卡)、见沙(吉沙)、伽僭西里法寨(大雁湖,即大中甸纳帕海寨),大当香各寨(今中甸县城中心镇),建立瓦日瓦寨(大中甸吾日村)、大年玉瓦寨(尼哇宗)、香各瓦射。

木定(1476~1526)【阿牙阿秋】弘治十六年~嘉靖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503~1526)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4年

弘治十八年(1503 年),木定继父职。正德三年至嘉靖五年(1508~1526年),先后得胜你那从仲、天龙寨(燕门乡)、各娘、阿得酋、阿陶村、欠保五村、刺加失、必鲁各寨及盐井那胜寨。得胜并建立中甸干那瓦寨(大中甸吉迪给诺村)、干普瓦寨(格咱乡普上和翁上村)。

木公(1494~1553)【阿秋阿公】嘉靖六年~嘉靖三十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527~1553)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8年

嘉靖六年(1527年),木公继父职。八年,在今小中甸塘布古村东建起了富丽堂皇的年各羊恼(木天王府)。从此年至嘉靖二十四年,先后得胜永宁大海寨(泸沽湖村)、照可加光丁(羊拉乡甲功村)、鼠罗(木里)铁柱寨、香水胜新寨和天宝寨,并平息小中甸加光、法巴番民叛乱。嘉靖二十七年(1543年),木公长子木高率兵征服毛法各(今西藏芒康),直逼矿粗当(西藏左贡),木公为长子举行盛大庆功会,并在长江第一湾立《大功大胜克捷记》石鼓碑文(至今犹存)记之:“戌申年(1543年),因蕃贼出掠临西县地方毛法各,严君令长子木高领率勇兵殄贼。本年八月九日,到利千毛、日不挪影杀退贼兵二十余万,贼首级二千八百余颗,如破竹然”。嘉靖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木公再命长子率兵,得胜中甸干陶各(格咱乡纳格拉)、伴巴(东旺乡崩巴村)和天生寨(东旺新联满布姜宗)。至此,木氏土司已基本控制了你那、照可、中甸和鼠罗等地区。

木高(1515~1568)【阿公阿目】嘉靖三十三年~隆庆二年任丽江土知府(1554~1568)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5年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木高继父职袭任丽江土知府。三十八年,巴托孤蒲来围攻忠甸,木高命长子木东领兵救援。隆庆二年(1568年),木东率兵征讨巴托(巴塘)、立各(里塘),巴托孤蒲(藏族)慑于木氏军威而纷纷归降。

木东(1534~1579)【阿目阿都】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任丽江土知府(1569~1579)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1年

隆庆三年(1569年),木东继父职,并令各地邀杀孤蒲叛乱者。万历三年(1575年),朝廷钦赐木东“西北藩篱”四字。万历五年,吐蕃聚众数万,为夺回产盐重地盐井而大举进攻你那毛法各。木东命长子木旺率兵与吐蕃军大战于卡瓦革博雪山下的丁思江口(佛山” 乡独立丁澜沧江边)。么些兵大败溃阵,吐蕃兵乘胜追至你那从仲、茨姑↓带(今德钦燕门乡境)。不久,木氏土司重振旗鼓,分军四路再与吐蕃大战。“吐蕃建碉楼数百座以御之,木氏以巨木作碓曳以击碉,碉悉崩,遂取各要害地,屠其民而徒么些戍焉。自奔子兰以北番人惧,皆降。”

木旺(1551~1596)【阿都阿胜】万历八年~万历二十四年任丽江土知府(1580~1596)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7年

万历八年(1580年),木旺继父职。万历九年,木旺令永宁兵攻打香水(四川盐源)五所(前所、后所、左所、右所、中所)土司,永宁土司阿雄不从。万历十年,永宁土司阿雄会同四川五所土司率兵攻占原被木氏得胜的鼠罗(木里)27个村寨。于是,木旺亲率兵杀退五所土司兵,并乘胜追击,攻克香水普刺加瓦寨,占据了永宁香罗、剌次合、瓦鲁之三长官司地及其33村。

木青(1569~1597)【阿胜阿宅】万历二十四年~万历二十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596~1597)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年 【木氏土司在任最短】
木增(1587~1646)【阿宅阿寺】万历二十六~天启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598~1624)(让位给子木懿,隐居 芝山)。 左、右布政使司布政使,从二品,在任26年 【木氏中官职最高】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木青袭任丽江知府;万历二十六年,木增继任知府。万历二十七年至四十五年的18年中,先后平定了香水、中甸干普瓦、巴托、照可、鼠罗鲁巴丁等吐蕃的叛乱。万历四十七年,木氏土司命巴托五部当差赴京进贡。

综上所述,从明天顺六年到崇祯十九年(1462~1646年)的185年间,是木氏土司向北扩张势力并统治所占西番区最得志的时期。攻克你那地区,从成化四年(1468年)得胜母来各寨到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得胜毛怯各,花了81年时间;攻克照可,从成化十八年(1482年)得胜其琮、刺普到嘉靖九年(1530年)得胜照可加光丁,花了49年时间;攻克中甸,从成化十九年(1483年)发兵早瓦寨到嘉靖三十二年(1554年)占领天生寨,用了72年时间;攻克鼠罗,从天顺六年(1462年)发兵刺宝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得胜铁柱寨,花了75年时间,后又多次反复,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把鼠罗稳控下来;攻克香水,从嘉靖四十二年(1545年)得胜胜新寨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杀获香水阿丈刺毛土司,花了61年时间;至于巴托臣服,则从嘉靖三十八年(1560年)木高率兵杀孤蒲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大胜巴托,花了58年时间。

四、木氏在西番采取的统治措施

(一)移民屯殖和修建寨堡桥梁

木氏土司向北扩张势力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木氏土司移民渡江屯殖,不断修筑御敌碉楼。如英国杨赫斯班根据探险家乔治●佩雷拉1921至1923年游记PEKING TO LHASA一书记到:在德钦茨姑的北面已没有傈僳族,而纳西族却一直分布到西藏盐井江卡拉,与藏族杂居在一些散布的村子里,他们是从过去的土兵转化来的。数百年前,纳西族是个独立强盛的民族,当时藏族在德钦茨姑一带向纳西人发起进攻,纳西人进行反击,取得胜利,并把藏人一直赶回到江卡拉,追击到这里的纳西族土兵占据了这一带的村、落...纳西人的征服地曾一直扩展到了江卡拉以北的芒康、巴塘和理塘。

自民国二十八年《中 甸县志》也载: 

惟至明季,确经丽江木氏移民渡江作大规模屯殖....今县属小中旬乡尚有木氏屯兵土城,格咱、东旺、泥西各乡又有藏人所筑抵御木氏土硼。而西康巴安县(巴塘)属之白松脚村全为摩些民族。即东旺各处,亦仍保存摩些语音及祭天等类风俗。

光在四川木里俄亚大村现所居住的二千多纳西族,传说是明代由木氏土司从丽江迁移来的,至今已有20代.所移居民,平时为木氏土司开荒种地,战时聚集为兵,驻守碉楼。

在照可区今奔子栏、羊拉一带金沙江沿岸山头谷口及你那区今德钦县澜仓江沿岸山头谷口,尚存有藏族和木氏土司修造的碉楼残堡。

在渡江移民的同时,木氏土司还在得胜地相继建立了大年玉瓦寨、你那天柱寨、中甸天生寨、香水卜瓦宝之寨、照可立习各和巴托卜习城等,最富丽堂皇的是小中甸年各羊恼庄园,它是木氏土司节制藏区的一个重要据点,至今遗址尚存.木氏土司分派到各庄园的子女亲信,享有木瓜、佐瓜、百色、头目等官衔,他们既是庄园的主人,也是行政村的统治者。如《巴塘伦珠饶丹兵役册》中就有“德钦红坡木瓜的佃农有二十九户,全部减免兵役”、“纳西佐瓜夏觉和木瓜夏酿二人管辖下的班玛、亚塘、堆满、堆古”以及“奔子栏由纳西委派的官员仍照旧例执行”等语。

除设寨建堡,木氏土司还注重桥梁的建造,以打通进攻路线和发展滇藏商贸、交通运输业。嘉靖三十三年至万历十九年,先后修建了你那天接黄金桥、三巴丁法铁索桥和盐井永镇桥等。《木里政教大事记摘抄》也有“稻城阿称家开来许多兵马,驻扎在水洛河边木天王经手所修的铁索桥旁,要攻打木里”等语

(二)实行残酷 的经济剥削

木氏土司在其统治区强迫奴隶开采金矿、开荒种地,以榨取更多的财富。他把统治区人民分为无人身自由的庄奴和虽有人身自由但需交纳重税及服劳、兵役的百姓两类,并以“耕地征一,荒地征二”的赋税政策刺激百姓在高寒藏区开荒扩耕地,还强令百姓引水种稻,结果劳民伤财。”与此同时,他强派徭役到深山开采金银矿和用来建造铁索桥、铸造铜器佛像的铁、铜矿,中甸三坝、洛吉和木里龙达河一带,便是木氏土司开采金银铁矿的有名地区。相传木氏土司派徭役到中甸西山开采银矿时,因矿洞倒塌而死者无计,只能以工棚饭碗统计遇难人数。此外,木氏土司每占领一地,就要掠取粮财牛马。这一切,使之成为滇西北“贮金数士库”的大领主。木氏土司自己则生活奢侈,用银如水,从嘉靖三十九年到天启五年的66年内,木氏土司向朝廷贡银5.5万余两。“姜(纳西)王子去世,祈祷超度,给众僧每人布施金一两,向卫地红帽系献去金子五百两、茶五十包以供塑灵塔费用,又献铜三十垛、金一千两以供塑金身铜像之用”。照同时,积极推崇噶玛巴教的木氏土司出资在中甸纳帕海畔的衮钦寺(又称丽江寺)内铸起了一尊三丈六尺高的铜佛巨像。徐霞客曾“求往中甸,观所铸三丈六铜像”,终因木氏以“路多盜,不可行”相劝而未能如愿。

(三)政治措施

宁》每得胜一些地区,便备以厚礼赴京进贡,以换取朝廷封官加冕和支持,并以严酷的手腕镇压各占领地百姓无数次的反叛,是木氏土司能在向北扩张势力中稳扎稳打、长驱直入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其能立足于藏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采用了“以其俗而柔其人”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与藏传佛教各教派活佛结成政教联盟,借助使藏民信服得五体投地的佛教力量来驯服被统治者。大十二迅西商讯映香门 万历年以前,各代术氏土司对藏传佛教各派都有所推崇。从成化九年(1473年)起,木嵚、木泰和木定土司先后邀请过西藏噶玛教黑帽系七世曲扎嘉措和帕巴拉二世活佛帕巴桑结等到丽江传经,并赠予活佛以厚礼。正德十一年(1516年),木定土司邀请并派4木瓜带近万名兵丁迎请黑帽八世米觉多吉至丽江会晤,互赠厚礼。木定答应“今后13年内不向藏区用兵”,并表示建寺百座,每年选送500名童子剃度为僧。活佛在丽江住了七天,遂到小中甸,筹建了康司寺和达隆噶举杂郭寺。14世纪末叶,黄教在西藏迅速发展,吸引了木氏土司。万历八年,木旺与康区各土司于理塘发起集会,迎请三世达赖,建成理塘寺。达赖喇嘛还答应派昌都却吉降初活佛前往中甸、木里等地传教建寺,并于万历十二年建成木里瓦尔寺黄教寺庙。”在你那红坡,除有宁玛派静室小寺外,也有了格鲁教派施主。

在康区知名度较高的是木增(1598~1646年)土司,藏族百姓称他为姜杰布。索南饶丹。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木增迎请帕木竹巴五世大司徒曲吉坚参到中甸协同红帽系各大小活佛进行丽江版《甘珠尔》大藏经的编纂、刊刻工作,至天启三年(1623年)完成。接着,木增又邀请六世红帽系活佛昂吾却吉旺丘到中甸,为新刻《甘珠尔》版本写了后记,并送其藏经版本藏于小中甸康司古康司寺。天启四年,木增引退,静摄芝山,专心佛事,让丽江知府位给长子木懿。此时,正值格鲁派与噶举派激烈斗争的时期,与噶玛巴教派关系密切的木氏土司便与仇视格鲁派的白利土司串通一气,掀起排除黄教而独尊白教的高潮,使噶玛教势力在康区发展壮大。如《五世达赖喇嘛传》载:

索南嘉措于理塘所建之新寺,姜(纳西)时期由于异端教派的缘故渐被弃置一边,向白利土司顿月顿柱众僧,特别向黄教的佛敌(白教)祈愿布施,以军队围击寺庙。

《木里政教大事记摘抄》也写到:降央绒布第二次返回木里时,正遇木天王大兴噶玛巴白教而灭黄教。木天王破毁寺庙,撵走喇嘛。扬言说:今后老百姓若再送子弟入黄教寺庙为僧,就要当众砍下这些子弟的头和手叫其父母背尸游众。

木氏土司与噶玛巴教派之间结成“政教联盟”,互相利用,互相勾结,即木氏土司借助神权来强化政权,噶玛巴白教则利用木氏政权来维护神权,以达到麻痹广大农奴和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共同目的。到明末清初,木氏土司统治区成了整个藏区噶玛巴势力的最后堡垒,以致“顺治十七年,西番大宝法王因构争被逐,移居丽江府之中甸"。

五、木氏家族的衰落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统一了青海的蒙古和硕特部运兵康地,击败了德格白利土司,直接威胁木氏土司统治势力。崇祯十四年,和硕特部统一了卫藏,结束了噶玛巴地方政权。五世达赖在拉萨建立起噶丹颇章地方政权,与顾实汗共同治理藏区。于是,木氏土司统治区的部分藏族土目百姓,开始或明或暗与拉萨政权来往和联系。如《木里政教大事记摘抄》写到:

岗降央绒布第三次进藏时,西藏政局混乱,有噶玛巴、必里、苏波三方势力争斗。经西藏王顾思热丁增却其甲布率众瓦解了三派势力,局势始较稳定。”“降央绒布求达赖喇嘛赐教他对抗木天王噶玛巴白教之方,达赖说:“命中注定你降央绒布必灭木天王而占领木里天下,黄教定会在木里兴旺发达,广为传播下去。你回去后要相机而行,或文或武与木天王抗争。”降央绒布领命受计后遂第三次从西藏回到木里。

固始汗(1582—1655年):又译顾实汗,明末清初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卫拉特(厄鲁特蒙古)盟主、青藏高原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姓孛儿只斤,本名图鲁拜琥,为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九世孙。祖上世代及侄子鄂齐尔图汗都是卫拉特盟主。
16至17世纪,卫拉特蒙古战士的装备
16至17世纪,卫拉特蒙古战士的装备
16至17世纪,卫拉特蒙古战士的装备
16至17世纪,卫拉特蒙古战士的装备
16至17世纪,卫拉特蒙古战士的装备
16至17世纪,卫拉特蒙古战士的装备
16至17世纪,卫拉特蒙古战士的装备

(木天王)噶玛巴教派有三大势力:一是列凹(木里列瓦)纳雅朗基塔,一是稻城阿称家,还有中向甲加家(夏嘉寺),三派为争夺木里的宗教政权统治内让不止。后来,噶玛巴被反抗皇上的地方武装贾洛乍攻打,势焰笃消,景况已大不如前。降央绒布眼看兴黄灭白时机已到,遂自盐源修书给瓦尔寨、康埒两大寺的总管说:木天王、噶玛巴的势力已是日落西山,现奋发图强,消灭白教残余势力。

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天命三年,大西大顺元年,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遂继承了明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顺治十六年,平西王吴三桂等率兵抵云南,木懿土司率众归降。于是裁通安、宝山、兰州、巨津四州和临西一县归府。清康熙四年(1665年),蒙番兵进入中甸,在此设置宗和宗官。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朝廷,战祸滋蔓半个中国。次年,以中甸嘉夏寺为首的噶举寺庙僧侣和么些土目在-一心只想收回被蒙番占居的中甸、照可、你那和巴托五部等失地的木氏土司的支持下,借吴三桂反叛之机,挑起了反对格鲁派和蒙番宗官的叛乱,你那红坡寺、德钦寺和照可奔子栏冲冲湖寺等噶举寺庙也随之响应。达赖喇嘛和顾实汗遣巴图台吉和国佐农布率蒙番大兵前往平叛,同时传书木里土司松典绒布协同蒙番兵作战。“中甸战事毕,时逢藏历新年。西藏、木里两路兵马云集中甸,隆重庆祝消灭甲加家(夏嘉寺)的胜利暨欢度新年”。巴图台吉下令没收了参与叛乱的中甸和德钦(你那、照可)噶举寺庙的财产,解散其僧众,并把中甸、德钦奉献给五世达赖作香火之地。康熙十五年,原为白教寺庙的德钦寺、红坡寺和奔子栏冲冲湖寺等均被改宗成黄教寺庙,并由五世达赖分别赐予“噶丹德钦林”、“噶丹羊八景林”和“噶丹东竹林”名号。康熙二十年,格鲁派黄教大寺噶丹松赞林在中甸佛屏山下落成。这样,随着噶玛噶举派在中甸和德钦的最后堡垒的崩溃,木氏土司及其亲信在滇、川藏三角藏区的统治历史也彻底结束了。

结局

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开始进行改土归流,土知府改为流知府。初任丽江的杨知府下令烧毁木氏家族的祖遗田册赁据及一切卷宗,将木氏家族之十二里住居祖宅拆为衙署和兵营,没收田园归府。木氏土司木钟在剑川得知家产破尽而暴气成疾,于雍正三年气绝身亡。至此,木氏家族彻底衰败。雍正四年(1726年),经朝廷议政大臣议复,中甸、维西和德钦正式列入滇省版图归云南管辖,而巴塘、理塘、得荣、乡城、稻城、木里等归属四川,芒康(含盐井)归属西藏。

编辑文章不容易,希望喜欢这段历史的小伙伴,大家多多支持转发点赞三连呀(ಡωಡ)hiahiahia。以下补充一些纳西族和藏族战争出现的武器、甲胄和盔甲,以及近代的图片。

20世纪30年代西方探险家和纳西族战士
20世纪30年代西方探险家和纳西族战士
20世纪30年代西方探险家拍摄的纳西族战士
明清时期流传的纳西族盔甲
明清时期流传的纳西族盔甲
明清时期流传的纳西族盔甲
明清时期流传的纳西族盔甲
身穿祖辈流传盔甲的纳西族战士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藏族军队的盔甲准备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盔甲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盔甲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盔甲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盔甲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盔甲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盔甲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武器
博物馆保留的明清时期藏族战士装备
来自私人收藏的藏族盔甲
保留至今藏族战士盔甲

外国藏族战士以及盔甲复原图

最后还有一个彩蛋给大家,给大家先睹为快吧

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朋友慕名而来,希望还原当初丽江木府与康藏战争时期的盔甲,目前盔甲已经基本还原了。

另外还有来自四川甘孜理塘勒通古寨藏族小姐姐们的汉服福利哟,大家觉得小姐姐漂亮吗(ಡωಡ)hiahiahia。

参与拍摄的小姐姐分别是

大德西,小德西,绒姆,藏章,拉姆,

最后感谢四川甘孜州理塘县的高小平老师,为本文提供了非常多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如果大家喜欢,还会有后续哟。

【历史】【明朝】【木府风云】丽江木府征讨甘孜理塘之战始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