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疾病的类型。临床认为胆囊疾病主要与气滞血瘀、肝胆失疏泄等
胆囊疾病的类型。临床认为胆囊疾病主要与气滞血瘀、肝胆失疏泄等相关,所以治疗要分实证(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胆热脾寒、气滞血瘀)和虚证(肝郁脾虚、肝阴不足、脾胃气虚)两种情况,实证治疗以清利湿热、疏肝利胆、行气活血等为主;虚证治疗以健脾益气、养阴柔肝为主。 胆囊疾病的对症疗法 1.肝胆气滞型患者症状:脾气暴躁、心悸、胸闷、食少纳差、情志抑郁、咽部异物感、善叹息、厌油腻、恶心、呕吐,女性患者还可以表现出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经期不调、经血不足、痛经甚至闭经等。疗法:疏肝理气、行气化滞。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组方: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2.肝胆湿热型患者症状:肋下有胀痛感、食欲不振、口中发苦,严重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舌头发红,舌苔黄腻,小便发黄、大便稀,皮肤、眼睛比较黄。疗法:利胆通腑、清热化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组方: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3.胆热脾寒型患者症状:倦怠、脸色苍白、腹胀、腹痛、腹泻、头晕眼花、呕吐痰涎、小便频多,遗精早谢,舌苔淡白。疗法:疏肝利胆、温脾通阳。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加减。组方: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炙甘草。4.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易怒心烦、胸肋胀闷不舒或头晕,经期腹痛,经血量少,排出不畅,月经颜色紫黯有血块,胸胁胀痛,舌质暗有瘀点,舌下静脉迂曲。疗法:行气活血、疏肝利胆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组方: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少见的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癌。这些疾病需在专业大夫的辨证下,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加减后进行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