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公开课】08楚辞-宋玉 | 中国文学史

【宋玉篇】
一、宋玉的文章有三大特点:
1. 从直谏到曲谏的发展(屈原和宋玉身份的不同导致);
2. 从缘情到体物的转变(缘情体物,最早见于陆机《文赋》);
3. 从楚辞到汉赋的过渡(可称为“楚赋”)
二、赋和宋玉的关系:
1. 文心雕龙认为赋起源于宋玉。

(赋起源于《诗经》,发展于《楚辞》,之后出现了荀况的《礼赋》《智赋》,宋玉的《风赋》《钓赋》,“赋”才正式成为作品的名号,与诗区别开来。如此一来,“赋”的身份从“六义”的附庸发展成了文体的一个大类。于是,作赋的人常常从主客问答引起,之后追求描写事物声音相貌的文采。这就是赋和诗区别开来的开始。)
“宋发夸谈,实始淫丽。”
(宋玉的文章,很多都是夸张的修饰和铺垫的文采,一看就是赋走向奢华之风的代表。)
2. 明朝程廷祚认为宋玉是赋圣。

程廷祚认为骚始于屈原,赋起于宋玉,宋玉乃赋家之圣
3. 宋玉为“贵游文学之宗”
贵游文学,指依附贵族的文学,以宴饮和宴游为主,始于建安时期。
但在先秦,赋是动词,“献纳”,赋税。宋玉不是贵族,要呈献给君主,称“赋”,贵族出身的屈原则没有创作“赋”。赋是豫瑕产物(欢愉闲暇的产物)。
汉代,赋才成为一种文类;
三、《九辨》:悲秋论
1. 主旨:志不平
屈原出身贵族,着眼“大我”,关注家国,没有不遇。
宋玉出身贫士,表达“不遇”。

不遇:
《士不遇》董仲舒
《悲士不遇》司马迁
《感士不遇》陶渊明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西北有高楼》)
凡是称得上理想的理想,一定不是关乎个人的。
2. 千古悲秋之祖:“悲哉,秋之为气也”

注意:从六代到唐,没有提及宋代及以后,中唐后伤春大量出现,宋词时伤春成为主流。
不同意屈原是最早的伤春提出者,“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及千里兮伤春心”,断句应该是“伤-春心”,使我美好的心受到损害。
3. 修辞:

屈原的四种句式:
六字+兮
四字,三字+兮
四字+兮+三字
散句和四言句
宋玉:
二字(兮)+四五六七(兮)
偏散文式
贵族的人格特质:礼仪,举止,优雅
游国恩先生是研究楚辞大家
三、《高唐赋》:山水文学的开端
1. 《高唐赋》《神女赋》是宋玉所作:
有学者质疑此二赋不是宋玉所作,
但有出土文物证明,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散文赋和问答形式,故不能以此二点来推翻。
2. 《高唐赋》是山水文学的开端:
其全方位、多层次、独立地描写一个地方风景 ——极力铺陈巫山之景,
而《涉江》不是山水诗滥觞,它只是涉及沿途风景。
3. 《高唐赋》也是言情文学和梦幻文学的开端:
《诗经》隔水伊人模式,礼教所树立的一种婉约,等待,守候,贞洁,深情。
《高唐赋》美人幻梦原型男女接触,超越礼教,形而下肉欲层次——>影响后世的宫体诗和李商隐
4. 结句“延年益寿千万岁”,影响到魏晋乐府诗的祝寿语,如“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飞鸽行》)
四、《神女赋》:“好色赋”
早期在感官上体现美人吸引力的篇章
跟《神女赋》有“血缘关系”的有以下但不限于:

五、《大言赋》《小言赋》
后来有《大言诗》《小言诗》,形式类似古代杂体诗,内容是宫体闲暇诗人宴饮游戏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