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科幻小说里构造新世界的快乐 | 公开课

2020-11-22 18:45 作者:未来事务管理局  | 我要投稿


上次课程笔记


科幻完型手册07期

主题:进入新世界的快乐:大人,时代变了……


上世纪40年代,科幻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是“太空”,但到了50年代,科幻出现了一次退潮,科幻作家们似乎穷尽了写作的思路。


经过摸索,他们终于在50年代末发现了一个解决办法:构建新的现实。


本期公开课,我们就来讲讲“九大科幻故事模式之一”:新世界。



事实上,所有人都会遇到这个困境,所有人都需要找到当下时代的新世界。


当科幻创作者们消耗掉了前沿科技,似乎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时,他们就会转向“新世界”的写作思路。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一个让大多数读者能相信的新世界呢?


在布莱恩·奥尔迪斯的小说《谁能取代人呢?》中,由机器人组成的社会出现了人类社会中特有的“形式主义”或者“官僚主义”:每个机器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然而有的机器人却在“摸鱼”;三级电脑只跟三级电脑对话,不跟低级电脑对话;小说的主角虽然是一个机器人,但在实质上却是一个典型的普通劳动者。

在阅读时这篇小说时,读者明白:作者在借用现实中的大众熟悉的“工人和管理者”的社会关系。哪怕作者创造了大量的陌生名词:田地耕作机、种子分发机、机器劳动系统等等,都不会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借用现实中容易被理解的规则和秩序,来作为“新世界”秩序的底层基础。如果我们自己去发明创造“新世界”的全部规则的话,读者很难代入,也很难理解我们的设定,于是没有乐趣,最后失去耐心。



我们不难发现,《谁能取代人呢?》的作者布莱恩·奥尔迪斯对“照章办事,循规蹈矩,上下等级”这套小官僚体系,有着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当我们创造“新世界”时,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层面,从“大世界”中摘出一个角度、一个套路,然后才基于此展开。对现实的哪个层面有理解力,就基于哪个层面把想象挥洒出来。


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轻松看懂,进而认同“新世界”的创造;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方法又方便于设计有意思的情节,丰富细节。



需要注意的是,创作者还得抛弃科研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因为科幻小说不是“教材”,作者不是来论证逻辑的。寻找蛛丝马迹,排查方方面面的可能性,是读者的工作。


网络小说《临高启明》试图在各个领域重建现代文明:农业、工业、城市规划、水电、医疗、金融.....写作门槛太高,阅读门槛也高,大量读者无法通过这部小说,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新世界”。

科幻小说应该是一枚指南针,一幅写着“此处有龙”的地图,真正的去冒险的人,应该是它的读者。


......


本文为课程片段摘录。想获得完整内容,请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faa-647)入群,关注每周直播哦~(不设回放)

课后作业

每周三上课时都布置一道思考题。


添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FAA-647”并备注公开课,入群。在请在群内直接发出你的作业,并带tag#作业#,下周一下午6点前截止。


每一期,老师都会点评上期作业,优秀者将被展示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快来Get上墙机会吧!


文字整理 | 思敏


在科幻小说里构造新世界的快乐 | 公开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