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中「封闭空间」的魅力 | 公开课


上周课程笔记
科幻完型手册06期主题:科幻中的封闭空间
《寂静之地》《饥饿站台》《心慌方》《忧郁症》《龙虾》......我们看过很多这种恐怖+科幻类型的电影。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一种“超自然感”,这是因为作者创造了一个“超越自然规律的局部时空”,比如一栋楼,一座迷宫,某一天,某个节目,或者某种规则。
本期课程,我们来讲讲科幻/恐怖作品中“局部时空”或者“封闭空间”的设定。
一
为什么我们需要“局部时空”?因为当你把某种超自然的规则运用于全世界全人类的范围时,在写作上就会很麻烦,读者在面对一堆“设定和解释”时也会很迷惑。
世界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有层次的,而这种层次的定义是不同的。比如你会认为量子力学决定微观结构,微观结构决定时空规律,时空规律决定了宇宙形态,宇宙形态决定了物质的分布跟变化......直到地球的诞生,生命的诞生,最后进化出“人”这种智能生物。临近两层的事物关联性较大,层次隔得远的则关联性小。
而“局部时空”的本质就是斩断中间层,跨越层次,简化对世界复杂的解释。小说《是子非子》(收录于《未来人不存在》)就斩断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个层次,所以小说中也就不解释这个层面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去讨论两个可能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联系的可能性。
创造了“局部时空”,也就创造了叙事空间。
二
与此同时,“局部时空”还能建立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没有“局部时空”这个手法,那么作者很难把一些问题讲明白,因为一个写故事的人,不能像一个写科普书一样一层一层地把科学逻辑写出来,还写得详尽清晰。
比如电影《黑洞表面》就把有关黑洞的科学理论和宗教这两个主题强行绑定在一起。相当于强行要求读者接受这两者之间有关联,更重要的是,读者其实也能够接受这样设置出来的一个“局”。

三
至于这种“局部时空”在科学上或在实际上为什么能成立,不重要。甚至直到故事的最后,我们都无法清晰的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个“局部时空”。史蒂芬·金的许多小说,到最后很少会给出对于超自然现象的完整解释。

因为对于读者来说,在欣赏恐怖/科幻故事时,最核心的乐趣就来自于对超自然设定的解释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局部时空”最大的魅力,就是读者不能获得唯一的、有逻辑的最终解释。
......
本文为课程片段摘录。想获得完整内容,请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faa-647)入群,关注每周直播哦~(不设回放)
课后作业环节继续!每周三上课时都布置一道思考题。请在群内直接发出你的作业,并带tag#作业#,下周一下午6点前截止。(添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FAA-647”并备注公开课,入群)每一期,老师都会点评上期作业,优秀者将被展示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快来Get上墙机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