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抗倭名将,一生为国为民,最终却以自杀收场!
历史上的胡宗宪结局是很凄惨的,他被迫在监狱当中自杀身亡,仅仅留下了一句诗“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前些年的影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的辞官归隐,显然是艺术加工以后的结局,也算是更容易被人接受的结局。实际上,胡宗宪在严嵩被弹劾罢官以后就跟着倒霉了,大臣陆凤仪弹劾胡宗宪攀附严嵩父子,并且大肆贪污军饷。
胡宗宪就被下诏解除职务,随后押解进京。不过嘉靖皇帝认为胡宗宪抗倭有功,于是释放了他。但是刚到家还没坐下,抄家的人就来了。胡宗宪又被发现了小辫子,这些彻底凉凉。眼瞅着要被审判处决,胡宗宪遂决定自我了断。胡宗宪死后,知道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完全掌握了内阁,这才被平反昭雪。

胡宗宪是个严党,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然而抛开他的山头不说,他对于大明也是功大于过的。胡宗宪少年英才就闻名乡里,二十七岁的时候高中进士,而那年全国上下一共只有三百多个新科进士。不久之后胡宗宪在益都当知县,把当地总是百般找借口拖欠赋税的豪强给收拾得服服帖帖,不但能够超额完成征税任务,甚至下一任接班的来了以后都乐坏了,胡宗宪留下的仓库余粮都够他舒舒服服好几年了。

说起抗倭,很多人都会对戚继光俞大猷的抗倭故事津津乐道,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二位抗倭名将其实都是胡宗宪手下的得力干将。同期活跃在胡宗宪手下的抗倭将领还有谭纶和张四维、刘显等人,正是因为胡宗宪是个针对倭寇的积极主战派,这些名将才能大放异彩。倘若胡宗宪只是个舔狗上位的酒囊饭袋,大明东南倭寇还要横行多年。然而胡宗宪完美吗?我觉得并不。先说他的儿子,至少管教儿子是失败的。胡宗宪的儿子曾经四处游玩,到了下面的州县就胡吃海喝。这些官员都知道这是大佬的公子哥,好吃好喝都要照顾周全,走了还得给点钱表示心意。唯独海瑞,翻脸不认识他,故意把他当作骗子给打了一顿,绑着交给胡宗宪处理。

再说胡宗宪,拍马屁的功夫也不差。先是攀附严嵩父子,对于嘉靖也是没少奉承,光是报告祥瑞就好几回,这种投机小人的行为实锤没得洗。可是这何尝又不是胡宗宪的无奈呢?胡宗宪是个干实事的官员,但是在明朝中后期那样的局面之下,像海瑞那样的清官少之又少,海瑞的一生徒有虚名,就没给他过多少实权。胡宗宪希望有所作为,攀附结党是有个人私欲,也有当时政坛环境的客观因素。胡宗宪最终的惨死,我觉得《大明王朝1566》中的那句他的自白非常清楚表明了他内心的无奈。虽然他胡宗宪是抗倭名将,但是“朝野都知道,我是严阁老提携的人。千秋万代以后,史书上我胡宗宪还会是严阁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