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教育:从PUA到自我PUA
总想让孩子在学习中吃苦,总想要悬梁刺股,总想歌颂苦难,这是我们的病,得治。为什么老师同学们衡量出的这种“好学生”容易越来越好,“差学生”翻不了身?学习兴趣,正反馈,自驱力如何形成?我们仿佛没有认真思考过

笔者智力水平一般,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生源比较差,成绩相对好(实际上一般),没怎么被老师问候过,生活也很快乐。然而印象里还有一位成绩长期垫底的同学,他经常被老师打(有一段时间,学生家长还送给老师一条木戒尺,后来被用断了),被辱骂,而他显得怯懦,愚笨,懒惰。上自习的时候,经常听到“啪”的一声,然后教室后方就传来了响亮的哭声。不过,有一位物理老师喜欢鼓励他,他物理成绩一度提高了很多,那时候他物理课上的表现和那“怯懦,愚笨,懒惰”是截然不同的。
笔者上高中的时候,在那所赫赫有名的学校里排年级倒数,也被很多老师冷嘲热讽过,却很少有老师鼓励我。有的老师喜欢说我懒,说我不努力,态度有问题,怀疑我考试作弊,说我考不上三本。印象最深的,一位姓魏,一位姓程。后者有一次百思不得其解的和我们说,看到新闻又有学生跳楼了,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说巧不巧,两个鼓励我的人也都是物理老师,也都导致了我的成绩在那一年突飞猛进。然而到后来随着与他俩的告别,老师和家长的打击,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被家长拒绝就诊和治疗,笔者在高考前两个多月选择了彻底放弃,上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

如果我们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可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当我们对某个知识或技能感兴趣时,我们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实践;当我们对某个知识或技能感到无聊或厌恶时,我们就会被动地去应付、抵触、逃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和动力,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或苦难,而是一种享受或快乐。有了享受或快乐,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被迫或被动,而是一种主动或积极。有了主动或积极,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单向或单调,而是一种多元或创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兴趣-动力-享受-主动-多元-进步-更多兴趣。
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并没有给予孩子形成这样正反馈循环的机会和条件。相反,在过度强调分数、排名、竞争、标准化、应试化等因素下,在过度使用惩罚、批评、威胁、压迫等手段下,在过度制造困难、挑战、压力、苦难等情境下,在过度忽视孩子的个性、特长、爱好、需求等方面下,在过度剥夺孩子的自由、选择、创造、表达等权利下,在过度干预孩子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下……我们实际上打断了孩子原本可能存在的正反馈循环,并引发了一个负反馈循环:负兴趣-低动力-无趣-被动-单一-退步-更少兴趣。这样的负反馈循环,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孩子会逐渐形成一种消极、抵触、厌恶、逃避的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兴趣。这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学习就应该是艰苦卓绝、刻苦钻研、不达目标不罢休的过程。这种观念源于古代“悬梁刺股”的故事,强调用极端甚至残酷的方式来逼迫自己或他人学习。这种观念影响了家长、老师和社会对学生的期待和要求,使得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高强度、高难度、高压力的方式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这种方式不仅无益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反而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跑步锻炼身体,你会怎么做?你会让他每天跑十公里吗?你会让他跟着奥运冠军跑吗?你会让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跑吗?如果你这么做了,你觉得他会喜欢跑步吗?还是会恨死跑步?显然后者更有可能。那么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读书提高知识水平呢?你又该怎么做呢?
人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在当今社会,游戏软件等娱乐产品越来越注重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和留住用户,让用户感受到快乐、兴奋、满足等正向情绪。而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的过程。从客观上讲,那些学生学习又痛苦,很多还难以得到认同和肯定,凭什么愿意去学习?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 ——爱因斯坦
这句话可能被一些人用来为苦难教育辩护,认为只有经历过痛苦才能成就伟大。然而,这句话并不是说苦难本身就是美好或必要的,而是说在追求真理和进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爱因斯坦本人也曾说过:“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因此,他并不赞成用苦难来摧残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
笔者想强调的是,学习肯定会遇到困难的。但正因为我们对学习抱有兴趣(不一定可以),或者由于某种条件建立了正反馈(一定可以),我们才会去不畏困难。笔者谴责的是人为制造学习困难,打击学生,破坏学生自信的行为。
我们这群可怜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着这样的毒思想毒文化,待到离开父母离开中学,我们已经学会了自我pua*,我们如同他们曾经相处过的长辈或者老师那样,极力否定自己做的一切,打击自己的学习兴趣,或许还会培养出下一个悲剧。
本文部分段落由本人给出观点,new Bing写出全文(这几段应该比较明显)
*PUA的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是一种用于提升情商和社交技巧的学习方法。然而,在现在的语境下,PUA通常被用来指代一种情感操纵和精神控制的行为,是一种利用言语、心理、行为等手段对他人进行打压、误导、欺骗、威胁等方式,使对方怀疑自己的价值,从而不得不服从或依赖施加者的策略。PUA不仅发生在恋爱关系中,还可能出现在亲子关系、职场关系、校园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中。PUA的危害性很大,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和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