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2 才能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2、才能
属于知识范畴,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即通常说的才干和本领。人们的才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的。你要有造机器、种田、打仗、绘画的才能,你就一定要参加做工、种田、打仗和绘画的实践。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离开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才能。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个人才能的获得和发展都离不开群众。社会实践越多,接触联系群众越多,并且善于向群众学习,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这种人的才能就越大。在某种意义上说,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
才能的发展是受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在古代,人们只能有制造石器、铜器、铁器的才能,不可能有制造万吨水压机和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才能。才能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才能到大小不是凭主观吹嘘决定的,而是要受实践检验的。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对才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并利用才能来为自己的阶级服务。资产阶级把才能当作剥削和压迫人民、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为名为利和升官发财的资本。无产阶级从彻底革命的观点出发,把才能看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条件。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劳动人民的才能的使用和发挥,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在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工农群众的才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发挥。如我国大庆石油工人,经过[-],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大大发挥了聪明才智。[-]以来的八年,原油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一的速度持续跃进。才能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要推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就要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统帅下,积极参加斗争实践,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历史知识和三大革命斗争实际知识,增长才干,[-]。
围绕着才能从哪里来的问题,几千年来的哲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唯心主义鼓吹天赋才能,[-]宣扬天才论,自比天马,把才能说成是先天就有的,否认才能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否认才能是后天才有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是为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