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1 知识

2023-01-08 12:3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1、知识


  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积累和总结。“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

  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后天才有的。把知识看作是先天就有的,这是唯心论的先验论,是错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的实践是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源泉。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就要积极投入广大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实践是知识的基础,也是检验知识的标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即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部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离开实践。书本知识是重要的,但它是知识的“流”,而不是“源”。否认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活动,否认知识来自实践,这就否定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这是对客观事物局部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这是对客观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感性知识是理性知识的基础,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定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发展,这就否定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需要我们抱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一种人忽视实际经验,重视现成的书本知识;另一种人轻视书本知识,偏重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两者都有片面性。只有两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获得好的和比较完全的知识。因此,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方面发展,深入群众,接触斗争实际,在三大革命实践中把书本知识和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认真读书,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知识来自实践,但真正的科学知识对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应积极投入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更好地指导革命实践。

  列宁曾多次赞扬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以及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并得出结论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2]教员也教导我们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这都说明,要想真正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必须自觉地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为革命而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历史知识和三大革命斗争的实际知识。


注: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773-774页。

[2] 《列宁选集》第四卷347-348页。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498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1 知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