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近日远行,到离家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工作。走时还是很惆怅,我在那个地方长大,我时不时嫌弃他不够繁华,可我生长的地方,又怎会真的嫌弃,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20岁之前的一切都在这。这种情绪在我一一拜别了我的朋友,叮嘱我的母亲后依然无所好转 在机场我习惯性的观察者其他旅客,我喜欢这样,透过他们的表情和装束猜测他们要去做什么,他们背后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自娱自乐罢了。其中有一个小男孩是我见过最特殊的旅客了,他独自一人,通过攀谈我知道了他去找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去外地打工了。他带着面对陌生人的拘谨,却仍然有条理切大方的跟我们交谈。这着实让我开心了一点,看到一个快乐的人,自己也会更快乐。 这时我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突然理解了这种力量,我看见了站在夕阳下的董大和高适,我看见中国人内敛不善表达的情感,被凝聚成两句诗喷薄而出。那一瞬我几乎湿了眼眶,天下是否有人识君怕是不再重要,我的朋友会一直支持我,那是友人对离去的人,最深情的祝福。如此或许并不足以催促我写下这篇,而后我到了江南,我看到了一片莲花池,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那一片荷花中,有正在热烈盛开的,即将枯萎的,已经枯萎的,还未绽放的。看到那样一片茂盛的荷花,你才明白什么叫“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如此我终于明白诗词所带给我们的力量,从小时候的床前明月光,一直到之后所学各种诗句,或许考试的压力让这些诗在当时毫无美感。但当你偶然看见那轮明月,站在离别的桥头,看着眼前的荷花,这些东西如雨后春笋,在你的心头破土而出,千年前的情感和千年后的情感竟如此相似。原来我们的各种情感,在千年前已有一群伟大的人写出这样美的句子来传颂,站在那一刻的你与千年前的身影重合,发出同样的赞叹,何其美妙,何其悠远。 牢记他们吧,我们或许无法写出那样美的句子,但有那么一天,你在他乡抬头,看见孤雁南去,不知是否也会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