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家人间无法跨越的伤痛
欢迎补充和理性讨论,不欢迎无脑乱喷

代沟的成因及其影响

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并了解过代沟这个概念,但似乎大家并没有正视并重视过代沟,代沟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像就是简简单单的说不上话来,你说一个梗我听不懂,我讲一个笑话你也觉得不好笑。但我认为这不是代沟,这只能说明咱们两个圈子对不上,就算拉大年龄的差距也没法把这单纯的理解为代沟。
代沟,事实上其本身远比我们印象中的无害的形象要来的可怕的多,如果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内不能跨越代沟做到一个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的话,这个家庭就面临着无法结束的冷战,进而逐渐崩坏。
得益于前人学者们的研究与调查,认识并理解代沟要容易的多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代沟的产生是因为时代高速发展拉大了两代人甚至多代人的思想上,价值观上,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差距。
对于国家社会来说,有代沟是好事,这恰巧证明了当下我们正在飞速的发展,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在逐步的体现出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逐步显现出来的代沟却是一段噩梦的开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家庭关系一般都是以父为主,我看有些个电视剧对此的刻画比较形象,像是《父母爱情》之类的,片中刻画的家庭情况就十分的形象,在我老妈看电视的时候我也跟着看过几集,也许老一辈人对片子的剧情比较理解并能持认同态度,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办法接受那种“专政”一般蛮横无理的家庭教育。
家庭内部的代沟一般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权威”上的变化,从前来说,作为一家之主的人拥有着家庭内事务上绝对的“权威”,无论对错,说啥是啥。而随着时代的巨变,互联网的兴起,年轻人们在生活中接触并消化的信息成爆炸式增长。以往来说传统家主所拥有的经验,阅历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显得十分的羸弱,年轻人虽然在经验阅历方面不如老一辈,但基础的学识上却对比他们有了飞一般的提升,有了一定的学识就有了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伴随着思考而来的便是对以往“权威”的质疑。
这个时代中我们常说的有关青少年叛逆的话题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代沟产生的,青春期青少年处于一个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加上当今时代暴涨的信息量,一个还处于学生时代的青少年既要完成庞大的课业学习又要被迫接纳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他会慢慢开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换句话说,青少年在逐步的成长,正在向独立自主的人格靠拢,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思考到来的便是对“权威”的质疑。传统的“一家之主”制度(这里假设家主是父亲,是母亲也是一样的道理,下文以父亲作为例子)便是首先会遭到质疑的对象,在以往的家庭生活当中,或者说在年轻人还年轻的时候,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由父亲统筹,这个家主是依靠着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去决定一个事情该怎么处理(我觉得即便是现在也很少有家庭能够做到依靠学识或者一个人的开放包容程度之类的事情去选择家主),这种处理方式很多时候是无关对错的,甚至还牵扯到个人习惯。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回到家后你得知了你的孩子和另一个孩子打架了,你该怎么做?我们在给事件加个限制条件,你的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惹着了,然后争吵最终打架了,你对孩子是个什么态度?如果要我来说的话首先肯定要问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既然事出有因那就要结合情况进行特殊处理。但传统上的“权威”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截然不同的做法,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数落一顿,“我在外面辛苦工作养你,不是为了让你给我惹事的。”血压有没有上来。(当然不是说以“权威”为主的家庭就不会有明事理的家主出现,只是既然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就一定要挑选典型的例子来分析,如果天下都是明理人那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如果大家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代沟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了,甚至都不会有具体的定义)
我们再把视角带入到打架的孩子身上,你明明是受到了挑唆,才跟他人起了冲突,明明错不在你但回家面对家人得到的却只是一顿痛批,你会怎么想?
类似的事情多了之后再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他慢慢的就会去对“权威”在合理性上进行一番思考,而他也一定会得出这个“权威”不公平的结论,确立了这一步接下来就会有反抗出现。再加上老一辈中特别宣扬的“挫败式教育”的影响,年轻人在一个渴望获得认同得到尊重的情况下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打压和轻视,在这些情况的交织下冲突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说这个孩子到了这么一个叛逆的时期,却忽略了其它的客观因素。
在有关年轻人叛逆的问题上,代沟实际上是最大的问题,由代沟引发的对“权威”的挑战是叛逆的导火索,而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认知和做法便是叛逆的催化剂;在这一点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明明是一个父慈子孝,是一个很健康的父子关系,父亲慈祥孩子孝顺,但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一个正向的传统就被曲解为了一个十分鲜明的阶级关系,“爹就是爹,爹说什么都是对的”,“我是你爹,所以我是对的”,“你是不是我儿子?!咱俩谁是老子?!”,“你明天是不是就要骑在我头上拉屎?!”类似这样的话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听到过。
往往我们只是对某个事情,某个事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出现了观点上的不和,又或者我们是在质疑“权威”,又或者我们在因为某些事教育教训他们,又或者我们在表达自身心理上的某种需求(这里排除那种无理取闹要这个要那个的那种人,因为去思考代沟引发的叛逆的这个问题的话,就不能把那种什么都想要逼着父母买东买西的那种十分拜金的人算进去)等等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冲突,结果家主一方就直接歇斯底里的爆发了,然后年轻人就要被冠上“翅膀硬了”诸如此类的标签,挺无奈的。
让我们在细看一下这个问题,从父子双方的角度分析一下。先来看年轻人,在我所认为的这样的代沟导致的对权威的挑战进而爆发冲突的过程中,年轻人实际上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先进思想,虽然时代的跨度小但是科技发展的进步太大,也许在社会经验上年轻人仍有诸多的不足,但是单纯从知识面的广度或深度来说能出现这种问题的家庭其年轻人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了家主一方,而又因为大规模知识的进入,年轻人也变得越发的焦躁和自大,伴随着知识引发了这些质疑最终造成冲突;
而在家主方面,在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之后他们无法跟上时代飞速的发展,内心产生了一种焦虑与焦躁,在很多新潮的事情上他们也没办法接受,像是对奇装异服的鄙夷态度,对脏字的异常敏感,无法理解适应网络词汇等;这时以往理所当然的“权威”受到了质疑,像是为了明确主从关系一般,他们爆发了。
这里其实十分的矛盾,父母送孩子去上学去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知识能生活的更好,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不愿意承认孩子这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自己,就像是有一句话说的那样,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这句话不应该是如此表现的,到最后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大的绊脚石竟然是父母,这应该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事情。(本意是想聊一下代沟有关的话题,就不往教育方面拓展了)

代沟如何改善?

想要改善代沟的问题就需要年轻人和老一辈共同努力才可以,就和其他的许多事情一样,仅仅是一方去行动那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其行动主体仍然是要放在年轻人的身上,年轻人需要去帮着老一辈去理解去认识世界上发生的变化并逐步的去适应这个新的时代;而老一辈也应该努力尝试新的事物,去理解年轻人的文化,不能总是固执己见在一些地方太过古板,在这个过程中交流是重中之重,要确立一个求同存异的方向;也就是说年轻人和老一辈要携手共进才可以,如果只有年轻人去努力的话,老一辈不配合那最后还是会爆发冲突。而只有老一辈自己去摸索的话,就容易走很多弯路,最终可能费了大劲也没有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至于在家庭“权威”上的问题,我觉得时代如此,这部分势必要向着一家中有多个象征“权威”身份的家庭成员的情况前进,这是好事,集百家之所长,互帮互助肯定会更好,希望年轻人能付出更多的耐心,老一辈能更开放一些的慢慢去接受这些,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前进代沟才能被慢慢的填满。
诚然,代沟普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他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人与人的经历不一样,所处环境不一样,势必在相同问题的思考上会不一样,但如果能保持一个求同存异的基础,那即便存在着代沟也不会有什么过分的冲突发生。

一些还想说的话
生活中有很多对话都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代沟的存在,记得有一次再跟家里人和亲戚看电视的时候,新闻节目里讲到了有关现在的网络热词“白嫖”的一段采访,他们的逻辑就是因为有个“嫖”字吗,就好像是跟搞黄色沾上边了一样。采访结果差不多就那样吧,能预想到,对年轻人来说只不过是新兴的网络词汇,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然后年龄稍大些的老同志就觉得有个“嫖”字是不是有些不雅。家里的其他人基本上也是这个想法,我对他们说“白嫖他只不过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词汇,没有什么雅不雅的,其实就跟说脏话差不多,文字本身并不具备什么特别的含义,不会具备脏不脏雅不雅的这些特性,只不过我们需要去丰富自己的表达所以给他定义的这样的诸如此类的特性而已”。但是在我发表完这番言论之后迎接我的却是尴尬的无视,唉,也许他们是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什么挑战了吧。
有关代沟想说的事情差不多就这些的,思路稍微乱了一些,也别从我这找什么专业性了,就是写写聊聊,最近真是被代沟弄得死去活来的了,希望以后的人们面对代沟这个问题的时候能不像现在的我们一样疲惫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