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哭县衙丫鬟报主
案房书吏在一旁写供词,吴良用颤抖的声音说:“那和尚与小人皆是酒鬼,因此我们二人交好,一日,我砍柴回家时路过寺庙,他约我进庙喝酒,后来我们二人都喝醉了。我劝他收个养老的徒弟,他说徒弟实在难收,就是将来收缘结果也不怕,这几年功夫,我也攒下了二十多两银子。”
“他本是醉后的无心之言,我一听这话酒就醒了一半,忙问他银子放在哪了?”他就说:“咱们二人交好,但你可不能告诉别人。”
“小人答应下后他告诉我银子藏在伽蓝神像的脑袋里,小人欠了些赌债,见财起意想用斧子劈死那和尚再拿走银两。”
吴良惨笑一声继续说道:“小人素来劈木头习惯了,这是第一次拿它劈人,手软了没有击中,那和尚泼皮要夺我的斧子,我按住他连砍了好几下才将他杀死。小人沾了两手血,去拿银子时才在神像上留下了血手印,今被太爷神明断出,小人实在该死。”
“念在你认错态度良好,本官就让你死个明白。”包公将墨斗拿出扔在吴良身旁,吴良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我抽斧子时把它也甩了出来啊!”
包公叫他画了供,将吴良收监后,包公自掏腰包命李保送十两银子给无故遭屈的沈清。
沈清被当堂释放,包公正要退堂,远处传来了击鼓申冤的声音,包拯吩咐衙役将喊冤之人带上堂来,令众人吃惊的是,这喊冤者居然是个身穿孝服的女子。
“大人,我们老爷死的惨啊!您要为奴家申冤呀!”那女子一边哭一边走上大堂。
包拯被此人感动,急忙吩咐赐座,待女子不再哭泣后,包拯道:“不要惊慌,慢慢的讲来。”
“奴家是定远县增寿山古家的下人,昨日奴发现古老爷死在家中,却无一人报官,奴连夜逃出古家来到县衙就是为了替主申冤。”
“古老爷是哪位?”包拯问道。
“请给奴一杯茶水,奴净过口后才能说老爷的名讳。”
“左右,赐茶!”
女子起身冲南行了一礼,又用茶水漱了口后说道:“我家老爷是古家家主、增寿山居士古子明。”
一听这话,包盛只是感觉有些熟悉,包拯、包兴二人激灵灵打了个冷战,这古家可是增寿山的第一家族,这件事必须要重视。
擦了下额角的冷汗,吩咐退堂并将她带到了内堂,包拯、包兴、包盛、李保和丫鬟共五人分宾主落座,包拯道:“姑娘,你家老爷是何时被害的?”
丫鬟深呼吸一下才答道:“奴也不知道,奴是在昨日一早得知了老爷死亡的消息。薛夫人命我们不得将此事外传,可她并没有报官,老爷待我不薄,因此我才来到县衙报案。”
“三公子,此事必有隐情,咱们最好即日出发去访查真相。”包盛道。
“言之有理,可咱们去了增寿山,再有人来县衙报案要怎样处理?我认为需要从长计议。”
“请老爷为奴申冤!”丫鬟忽的跪下说道。
“这件事事关重大,咱们这一去快些大概三五日就能回来,这几天的案子就延后处理吧。”包兴道。
“也只能这样处理了,李保,收拾行李准备车马,两个时辰后启程。”包拯下定决心道。
“是!”李保虚扶丫鬟萍儿一下,待她重新入座就下去收拾行李了。
吃罢晚饭,一支队伍浩浩荡荡的从县衙出发,前面一人,年龄在十七八岁,黄白皮肤,手提铁枪腰系长棍,骑在战马上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后面马车中有一女子,通过面貌判断大概已经及笄,她身上穿着孝服,看起来甚是可怜,但那充满希冀的神色又让观者不觉自愧。
这辆马车后面还有一辆马车,车里坐着三个人,左边那人面如黑炭,唯额头处有一月牙形的白色印记,身穿县令官服,看起来不怒自威;右边那人朗目疏眉、曼理皓齿,与身旁那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对面端坐一人,身穿锦衣面容老成,似乎有些紧张。
队伍的末尾还有一辆载货马车,车中装着金银和这次出行的应用之物,副班头樊虎亲自担任车夫,此人身高七尺有余,手提单刀,另一只手牵着一匹战马,他身穿捕快服,让人望而生畏,据说为了确保一路顺利,秦班头派他跟随队伍保护物资。
此外还有车夫两人负责驾车,县兵六人保护两翼和队尾,队伍集结完毕,正要出发时,一个身穿红色布衣的孩子用清脆的童音唱道:“面黑黑,身白白,不该官椅跌下来。心灰灰,志温温,只为双土一寸安。”
包盛下马问说:“娃娃,你是谁?来这里做甚?”
那孩子眨了眨眼,道:“我是荧惑星,这么凶干嘛?不陪你们玩了!”话音刚落,他就不见了,包盛等人搜索一番没有找到这个孩子,也就继续赶路了。
第二日,经过一片树林时一侧传来了敲锣打鼓之声,众人紧张的观察四周,只见右边冲出来一哨人马。
“呔!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包拯一行人被山贼劫住,这才引出了包盛要单打增寿山!
————————————————————————
这章更新的时间比较晚,因为在写一个剧本杀,从下一章开始就正式进入增寿山奇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