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露雄才巧技破案
一个面容清秀的男人战战兢兢跪在下面,包拯一拍惊堂木:“沈清,你为何杀人?”
沈清哭诉道:“当日小人探亲回家,天气太晚,那日又蒙蒙下雨,道路泥泞,难以行走,小人又胆小,不敢夜行,就进了附近的古庙躲避风雨。”
“谁知第二天我出发时,遇到了公差,他看到我身后有血迹,就问我在这里做什么,我把探亲的事对他说了一遍。没想到他却想带着我回到庙里一看,小人同公差到了庙里,看到佛爷旁有一具僧人的尸体,那公差竟说是小人谋害了庙中的僧人,求青天大老爷明察!”
包拯闻听,便问道:“你出庙时,是什么时候?”
沈清答道:“那时天尚未明,大致在卯时。”
包拯又问道:“你这衣服因何沾染血迹?”
沈清答道:“小人原在神橱之下,血水流过,将小人衣服沾污了。”
包拯闻听,点头,吩咐带回监牢,立即传轿,打道伽蓝寺,包兴、包盛骑马跟随。
包拯在轿内暗思:“他即谋害僧人,为何身前无血迹,光有身后一片?再有这是刀伤,但并没有发现凶器,这可是我处理的第一场案件,必须加倍谨慎。”
到了伽蓝寺,包拯吩咐包兴、包盛跟随,其他衙役在寺外等候。
寺内,只看到佛像残朽败坏,两旁配像已然崩塌。又走到佛像后,仔细观瞧,发现佛像后面有一个六指的血手印。
回头细看神橱之下,果然有一摊血迹,正要细看,忽听包兴哎呦一声,回头看时,他已经摔倒在地。
“怎么回事?”包兴爬起来,看着地上的物品自言自语。包拯定睛一看,地上放着一物,刚才包兴就是踩到它才摔倒的,包文正微微一笑,将此物放入袖中,打道回府。
稍事休息后,包拯命包兴将值班的头目胡成到了书房,去不多时,胡成到了,朝上跪倒:“小人胡成给老爷叩头。”
包拯问道:“咱们县中可有木匠?”
胡成道:“有。”
包拯道:“你去多叫几名,有紧要活计要做,明天早上必须俱个传到。”
胡成连忙答应,转身离开了书房。
到了次日,用罢早饭后胡成禀告:“小人已将九位木匠传齐,现皆在外面等候吩咐。”
包拯又吩咐道:“预备矮桌九张、笔砚九份、拜垫九块,将木匠具带到后花厅,不得有误。”胡成答应,连忙备办去了。
包拯梳洗换装已毕,与包兴前往花厅,吩咐将木匠带进。
只见进来九个人,俱个跪倒,口称:“老爷在上,小的叩头。”
包拯道:“如今我要做一些花盆架子,务必要新奇式样。你们每人画一份图纸,老爷选合适的用,必有重赏。”说罢,吩咐拿矮桌、拜垫、纸砚来。
稍带片刻,东西已齐备,只见九个木匠分在三列,有的绞尽脑汁,想要讨老爷的欢心,有的用惯了竹笔,拿不上毛笔来,有的怯官,颤颤巍巍气都不敢长出。
包拯在座上,细细留神观看,不多时,俱个画完,依次呈递。衙役递一张,包拯看一张,全部看完后,包公吩咐其他八人下去,唯独留下了一个叫吴良的木匠,待其他木匠离开后,包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道:“小人叫吴良。”
包拯吩咐左右讲吴良带至公堂,左右答应一声,点鼓升堂。
包拯入座,将惊堂木一拍,叫道:“吴良,你为何杀死僧人,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吴良听后,大吃一惊,回道:“小人以木匠手艺为生,是极安分的,我怎敢杀人呢?望乞老爷明察。”
包拯道:“谅你这厮决不肯招。左右,尔等立刻将伽蓝像抬至公堂。”
左右答应一声,立刻去了。不多时,将伽蓝神像抬到,百姓们见到衙役将伽蓝神像带来听审,都朝前走了几步,毕竟谁不想看看新奇的事呢?
只见包拯离了座位,走到伽蓝神像旁,向神像似乎有问答之装,左右观看,偷偷发笑,连包兴也暗道:“我们老爷这是装什么腔呢?”
只见包拯重新入座,叫道:“吴良,适才神圣言道,你那日行凶之时,已在神圣背后留下印记,下去比来。”
左右将吴良带下去,只见那神像背后肩膀以下,果有一左手六指的手印。
谁知吴良却是六指,与印记丝毫不差,吴良吓的魂飞胆裂,左右的人无不称奇:“这位老爷真是神仙,如何就知是木匠行凶?”
殊不知包拯那日去寺中时,让包兴摔倒的就是个墨斗。这墨斗的颜色与地板颜色相近,故那日逮捕沈清的公差没有看到,包拯凭此物推断作案者是木匠,此外神像背后有一个六指的血手印,吴良正是六指,因此确定是吴良。
左右又将吴良带回跪倒,只见包拯把惊堂木一拍,一声断喝,说:“吴良,如今真赃实犯,还不实说么?”
左右又威吓说:“快招!快招!”吴良忙道:“老爷不必动怒,小人招就是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
—————————————————————————
第一案还是按三五原著发展,非常简单,第二案嘛,也许风格暂时要变成悬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