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才入门》读书笔记by南风公公 (致力于想做漫才的人看这个就行)
笔记者:南风公公
笔记者按:本笔记约16000字。
《漫才入门》是由日本搞笑作家、综艺节目监修“元祖爆笑王”先生根据在东京播音节目主持艺术学院举办的“漫才入门”讲授班内容进行改编的。讲师由本书作者元祖爆笑王、以及原搞笑艺人兼现役作家松本哲也、大隈一郎三人担任。
笔记者者曾于2018年粗译《日本漫才装傻吐槽技巧》一文(后文中也会体现),其中内容同样来自元祖爆笑王先生的另一著作《话艺漫才入门》。
本书是非常珍贵的漫才入门教学资料,但因成书略有年代和漫才近年发展趋势较快,现今漫才已有超出本书的实例出现。
笔记者本人作为独立喜剧人,单口喜剧、漫才和日式翻板喜剧演员以及日式搞笑爱好者,曾受邀于天津脱口秀club及天津友茉喜剧进行漫才科普分享课。授课时基于本书内容,针对当下漫才形式发展进行了一些增补。
在本笔记中,涉及本人授课增补的部分(或增添个人理解的部分),我会详细标于“笔记者注”。
因此,如涉及在任何场合非商用引用标有“笔记者注”部分的个人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如对标有“笔记者注”部分的个人原创内容有商用用途,需经本人授权,谢谢。
特别指出,我得到本书仰仗一位同好老师(微博:@大脸脸哒神奇大脸 ),其不仅自购本书,还对其中内容进行了中文粗译。尊重老师意愿,不将本书公开分享,在老师同意下由我个人撰写读书笔记进行发布。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漫才、日式搞笑字幕老师的无私分享,同时非常感谢提供本书的同好老师。
谢谢您。
第一章 基础知识
只站在台上说话不是漫才。
笔记者注:“漫才”是指(至少)两个人对话。同时必须有“装傻役”,针对“装傻役”可以设置“吐槽役”,他们针对一个话题或事件进行探讨和表演。
(笔记者注:1.“至少”两个字是笔记者增添的。原著教材是面向对漫才感兴趣而不了解的人员开设的入门课,因此是以最传统的模式进行举例说需要一装傻一吐槽两个人。漫才发展中实际一直有三人及以上漫才的演出。杀入2021年M-1准准决赛的漫才组合“dau90000”是4装傻1吐槽的5人组合。因此理论上漫才应该是至少两人表演的。
但近年的M-1已经出现了一人带一猴、一人带一金鱼、一人带一智能音箱、两个机器人参加M-1比赛的例子了。
关于这一点,M-1冠军“non style”的装傻役石田明在漫才课堂(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U4y1Z79A)中明确指出,“1个人说不了漫才。1个人就是自说自话,刻苦钻研可以是漫谈(类似于脱口秀)或落语(类似于传统相声+评书),唯独不是漫才。漫才最少需要两个人以上”。另,记录者本人曾经查阅2011-2014年代替停办的M-1成为日本最权威漫才大赛的THE MANZAI规则,明确指出了“单人参赛不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方面实际上是不认为1个人演的叫漫才的。
M-1之所以同意单人参赛,个人认为一方面可以多收报名费,再有本身这些参赛者卖噱头的也比较多,基本都是业余组合报名且都是第一轮被淘汰,目前这些“非人类”漫才只有人猴组合杀进第二轮(两次)后被淘汰,因此日本方面依然不认为这种单人的所谓“漫才”是什么入流作品。
阵内智则在日本演的自己对视频画面的谬误进行吐槽的形式,是单人短剧,不是漫才。当然假如他愿意说视频是自己的装傻搭档,那应该也能报M1,但成绩应该不会太好,他自己也肯定不会参加,这种业余人才玩的噱头他这种专业演员去了会被同行笑话。且他本人也是日本单人搞笑大赛“R-1”的评委。
因此笔记者认为,【单人漫才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现代漫才已经有不使用吐槽的双装傻漫才了。笔记者已在个人之前的撰文中多次提出,此处仅列举组合名和艺风:pekopa(顺势不吐槽漫才,使用装傻代替吐槽的反驳),馒头大帝国(两个装傻,没有人进行反驳吐槽),怪奇yes橡子rpg(三装傻一发梗漫才),fusuya(双装傻一发梗漫才),原市(顺势装傻漫才)。具体的本人将在第二章的个人增补部分“话艺和短剧漫才之上的漫才种类”进行详细论述。
笔记者针对以上内容对现代漫才的定义:至少两个演员以漫才演员身份上台进行表演的,围绕舞台中央的一支中央立麦作为舞台表演重心的,针对一个话题或事件进行探讨和表演的喜剧形式。)
“被逼迫”的漫才很无聊
漫才应当是自己主动愿意去做的东西,当你陷入预设了“我要吐槽”或“我要装傻”的情境下,这种漫才往往会很无聊。吐槽和装傻应该是谈话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如果一个搭档预设了“我当装傻,你去吐槽”,这是不合理的。两个角色是要在演员日常对话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倾向。出发点应该是“我喜欢吐槽,所以我去做吐槽”“我喜欢装傻,所以我去做装傻”。
笑的来源是“紧张”和“放松”,而装傻和吐槽会自然构成紧张与放松的场。
漫才不是剧本而是交流
漫才是两个人的交流,通过交流的思维碰撞构筑的喜剧才是漫才。不能做到自然表演,自然地装傻吐槽,只会背台词的不是漫才。
漫才的台词应该是符合自己人设的自然对话。死记硬背的书面台词是不会好笑的。
(笔记者注:近年来有一组能剧组合“末广子”,是典型的人设漫才,两个演员在舞台上不是本我,而是以能剧表演者的人设进行漫才表演,但他们的台词都是符合他们这个人设身份的对话,所以很自然。关于人设漫才,具体的本人将在第二章的个人增补部分“话艺和短剧漫才之上的漫才种类”进行详细论述。)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有好奇心的人适合去创作和表演漫才。因为有好奇心才会去观察生活。听到路上有救火车的声音,有好奇心的人会去探头看哪里着火了,火情如何,并开始发散想如果从家里逃跑要带什么东西,什么能带什么不该带。
观察,体验,思考,是做漫才的前提。
另外,假如一个事情出现了人员死亡,那它不适合作为素材,很难处理。
认识“普通”并将其变成搞笑素材
以思考火灾为例,“普通”就是基本情况,发生火灾时你会随身带的并不能造成笑料。“发生火灾了,我带着钱包跑出来了”不好笑,因为它是很合理的基本情况。
假如逃命时把不该带的东西逃命时带了,这就是装傻。
“发生火灾,我带着小三跑出来了”这就是好笑的。
随时保持收集素材的天线
人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经历过,那么广开信息来源就十分重要。网络、报纸、杂志、新闻,都可以作为素材来源,看到一个事情,思考它的前因后果,发生事情的原因,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细节,都可以做为素材。
不过摄取素材时,建议先从自己不感兴趣的分类中去看,因为感兴趣的东西你不主动摄入,也会自然而然接触到。养成先看“看起来会很辛苦的信息”的习惯。
时事段子少写,这东西生命力太短暂,以现在的信息爆炸可能几个月就被吐槽“太旧了”。
知识越多越方便写漫才,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擅长的领域
信息摄入提供了漫才创作思维的广度,但想写一个好的漫才,需要你对你写的这个领域有足够的了解。有着“我比谁擅长这方面”的信心和知识储备,就可以写的非常透彻。
在广泛的知识门类中找寻自己擅长的素材,对着白纸写段子永远不如和搭档聊段子。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慢慢就可以找到思路。
没有擅长的领域怎么办?试着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思考一下当时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找到当时的感觉。
尝试自己的思路和素材桥段,自己觉得有意思,就去尝试,但如果反馈使你感觉“有点不太对”,那么建议放弃这个桥段。
保持独创性
独创性是一对组合能够立住脚的根本,也就是这个组合的特色。模仿别的组合是无法出头的。
M1冠军Tutorial开创了“妄想漫才”这一分类,夺冠段子,从自己最开始对家电的谈论进入德井的妄想世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s41197ya?p=35),M1冠军 笑饭,开创了装傻吐槽轮换的“双装傻吐槽”模式,这些都是基于前人之上自己找到的独创性。曾经在双11晚会上演出的搞笑艺人渡边直美以模仿碧昂丝作为自己的招牌,但是那么多人都模仿碧昂丝,她是怎么确立自己的独创性的?活用自己胖胖的身体来跳舞,以此作为自己的招牌。
前人没做过的,你做了,那就是你的独创性。如何确立自己的独创性?多看之前的优秀漫才,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子的搞笑,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自己的特色,把那些已经成形的搞笑手法,改变为符合时代,符合自己特质和人设的风格。
而不是借鉴抄袭,当你意识到“啊,我们这个风格好像之前的xxx”,那就不要继续做了。
(笔记者注:M-1,jarujaru(游戏式漫才,现在国内喜剧的新造概念“陷阱喜剧”有借鉴他们的风格),milkboy(回转漫才),魔法可爱(地板技漫才),都是融入了他们自己特色的创新)
两个人一起创作段子,寻找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
初学者做漫才,能写个完整段子就行,不要在乎长短。
选择搭档,要选择和自己价值观相同的搭档,不然到后来“我们思考方向不同”而解散,就白费功夫了。同样是做喜剧,针对一个装傻梗,有同样吐槽的人就有着同样的思路,那么他们自然就更合拍,讨论和表演也会很舒服。
合拍与否和年龄差别、性别不同关系不大,决定性因素完全是搞笑理念是否契合。
漫才工坊练习1
【情境式装傻练习】
Q:你目击了车站站台上两个醉汉大打出手,请根据此情境设想你将要做的举动。从“一般的行动”到“可能令人发笑的行动”,请多思考。
A:一般行动:视而不见、叫工作人员、劝架......
装傻行动:给一方加油、做实况解说、对他们说“不能打架,金坷垃好处都有啥,谁说对了就给他”、.......
【漫才结构构思练习】
Q:以“得到观众共鸣”为思考基础,请考虑一下漫才的题材和漫才情节中可能出现的人物。
A:服装店,店员-顾客;求婚,男朋友-女朋友;看病,医生-病人,......
第二章 段子制作
漫才的主题选择
漫才的主题基础是让人产生共鸣,获得笑声,共鸣会让观众有“对对对是这样!”“卧槽说这个我喜欢”的感觉,因此会很容易发笑,适合新手入门创作。
(笔记者注:共鸣是漫才新手创作的入门基本思路,但并不是所有漫才的创作思路都是“得到观众共鸣”。上文所提的“一发梗漫才”并没有实际剧情,只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完全不搭界的东西进行缝合,通过不协调引人发笑。另外还有“超现实漫才”是自己创造现实中不会出现的世界观,然后将观众带进自己的世界观进行表演。代表组合:poison girl band、兰奢待。这种“超现实漫才”的评价非常两极分化,我会在第二章的个人增补部分“话艺和短剧漫才之上的漫才种类”进行详细论述。
笔记者个人是非常喜欢超现实漫才和一发梗漫才的,个人认为他们代表了漫才的无限可能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如果说正统漫才是漫才多年发展的标准答卷,他们是真正具有追求极致搞笑这种漫才精神的漫才。
不能说不追求共鸣的漫才就不是漫才。)
漫才的选材设定分两种手法,如果从共鸣角度考虑,一般会选择“世人感兴趣的东西”和“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世人感兴趣的就是时事,但是时事生命力很短,需要源源不断地创作。所以现在的主流是选择向观众展示“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但如果追求共鸣,要努力使这个“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也能被观众理解。
因此,以共鸣为目的的设定内容要尽量使观众容易理解,要符合演员自己的身份。比如二十岁的演员可以选择恋爱、结婚,五十岁的演员可以选择大叔生活、离婚(代表组合:2021M1冠军 锦鲤)。
决定漫才的风格
决定好了漫才的主题,接下来可以决定漫才风格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漫才种类有三种:
1短剧漫才(漫才コント)。两个以上演员在一个故事情境中以自己身份上台,跳入角色进行表演,跳出或不跳出角色进行吐槽,最后跳出角色的段子类型。情节中有故事发展。短剧漫才可以装傻自己一个人进行表演,吐槽在情境外进行吐槽(代表组合:霜将明星、锦鲤),也可以装傻和吐槽都在情境内带角色表演(代表组合:三明治人、和牛),但最后结尾时要至少有一个人回归漫才演员的身份。
(笔记者注:日本把这个形式叫做漫才conte或者conte漫才,在日本单纯的短剧小品直接被称为“conte”,所以有吐槽式短剧(conte)要素的漫才叫做短剧式漫才或者漫才短剧。
因为有漫才conte(漫才短剧)这种表述,专指站立式的短剧式漫才。所以国内目前出现对于日式短剧叫“漫才剧”的说法,个人认为比较值得商榷。
个人认为国内创作的有吐槽风格的短剧如因一些原因不便称为“日式”,可以称为“吐槽式短剧”。)
2.话艺漫才,两个以上演员对一个话题进行评论,类似于批讲形式的相声。演员分别发表对话题的看法、价值观、意见。吐槽对装傻的语言中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吐槽。(代表组合:knights、镰鼬、银舍利)
3.体系漫才(罗列漫才),代表组合:笑饭、milk boy。在同一个场景内反复装傻的就是体系漫才(罗列漫才),体系(罗列)漫才中也有含表演的种类,但它与短剧漫才的区别是,短剧漫才推动情节发展,但体系(罗列)漫才不推动情节发展,只是装傻和吐槽水平和力度的不断上升,各个环节实际是并列的,整体发展不像话艺或短剧漫才的线性结构,而是螺旋上升的。
(笔记者注:此处三个种类是原书内分类。M-1评委、knights组合装傻塙宣之先生在漫才作品(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v411e7Sb)中曾经将漫才分为短剧漫才 话艺漫才 体系漫才(system漫才)三类,体系漫才与罗列漫才实际指的是一类东西。不过日本网络也有一种思潮认为体系漫才(罗列漫才)是建立在短剧漫才或对话漫才上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质的特殊结构,可以将笑饭的段子视为“体系性(罗列性)短剧特征漫才”,可以将milk boy的段子视为“体系性(罗列性)话艺特征漫才”。
两种观念都有可以解释得通地方。如果说罗列型漫才基于两种基础漫才之上,也可以接受。
笔记者个人更倾向于后者,仅代表我个人。以前者权威为准。
中国国内目前的漫才大多数都是小罗列式拼成的罗列式或短剧式漫才,整体大多是有一个线性发展的,但是线性发展是由各个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内的装傻吐槽是呈罗列体系并列的。以肉食动物的恋爱漫才为例,漫才整体是恋爱 求婚 结婚 生子的线性发展,但是每个阶段内部都是呈现罗列体系的)
各种风格都是可以尝试的。
(【笔记者注: 增补:话艺和短剧漫才基础之上的漫才种类】
漫才在发展中,根据短剧和话艺的基础上,由各种独创性的开创,研发了很多具有特质的可以单独拿出来说的种类。
(参考文章来源:waramaru.jp/manzaitsukurikata/ 作者:搞笑艺人 吉松gorilla)
体系漫才(罗列漫才)
前文中所说认为罗列漫才是一种基于对话和短剧漫才之上的特例,就是这位吉松老师的观点。
这里再展开说一下体系漫才。
体系漫才大致模式分为三种:发散型、回归型、并列型。
发散型是指每个罗列部分的铺垫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梗的落脚点完全不同,一铺垫多梗。笑饭的《奈良民俗博物馆》就是发散型体系漫才(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q4y1U732)。
回归型是指演员在漫才表演上各个罗列部分的铺垫完全不同,但是最终梗的内容全都是重复的,落脚点是一个重复的东西,通过重复(日本搞笑术语:天丼)来使他好笑。殊途同归,多铺垫一梗。代表作品:魔法可爱《野田音乐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u41127HT)
并列型,就是各个环节仅是形式相近,但是铺垫和梗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并列型体系漫才(罗列漫才)也分为有连续性和无连续性两个类别。有连续性并列型体系漫才的代表段子是2018年M-1决赛组合《中岛MAX》(中岛合体),(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b411e79G),他们的段子各个并列部分形式都是通过几个有特征的角色进行合体来铺垫,最后合体出一个出乎意料的其他人物进行抛梗,连续性通过“中岛”这个主线进行连接和升级。
无连续性并列型体系漫才以知名组合“原市”的作品《必杀技》为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s411v7DH),整个作品仅是在“各种各样必杀技”这一个框架下进行的各种并列的举例式演出,表演的各个例子仅是形式格式相近,从铺垫都梗没有关联性。
顺带一提,原市的这种漫才在日本被称为“顺势装傻”漫才,指的是本身装傻役的演员岩井勇气仅提供一个铺垫性的类别前提,吐槽演员泽部佑并不进行反驳吐槽,而是接受装傻,将装傻给的这个铺垫放大化具体化夸张化表演出来来构成笑点。是他们独创的双装傻式漫才。
原市的顺势装傻漫才与pekopa的顺势不吐槽漫才的区别是,顺势装傻不做出吐槽的样子,是将装傻更夸张化表演出来。而顺势不吐槽漫才是针对装傻先进行一个吐槽的势态,在这个势态之后进行反转最终接受装傻并升级。例:装傻开出租车撞到吐槽,正常吐槽“你往哪儿开呢?”,顺势不吐槽“你往哪儿开?!啊我能说出这句话证明我一点事没有。”
另外,M1冠军milk boy应该属于哪种体系漫才(罗列漫才)暂时有争议,因为他们的段子是像抽屉一样拉出来又拉回去,所以日本那边目前给的定义是:回转漫才(return漫才)。
人设漫才
人设漫才是指演员在台上表演并不是以本我进行表演,而是给自己加了一个特定人设。例如奥黛丽组合的春日俊彰,是扮演一个现实中不会存在的奇怪的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f4y1779q)。漫才组合EXIT是以轻浮男作为人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t4y1Q7U4)。前文中提到的“末广子”是以能剧演员作为自己的人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T4y1L77K)。
超现实漫才
如笔记者前文所言,超现实类漫才是作者使用独特的世界观,不去引发共鸣而是将观众吸引到自己的世界中的漫才。与普通漫才不同是,普通漫才装傻是不符合现实的,由吐槽去将他拉回现实。例“我爸爸是个骆驼。”“你跟我闹着玩儿呢?”
而超现实系漫才是在接受装傻构造的不合常理世界观后展开话题,两个人在这个新世界观下表演。例“我爸爸是个骆驼。”“哦,我知道了。那养你爸爸挺难的吧?”“对对,养我爸爸要注意以下三点......”
代表组合:poison girl band(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r4y1X7QB 2007年M1,26分开始),段子是将日本行政区实体化,用对待实际存在的物品态度去分辨日本行政区。例如,给黑龙江和山东称重,看看哪个更沉,这种。
兰奢待(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r4y1S77R 2021年M1,41分钟开始)。段子是假想飓风将一只猫从自己耳朵里刮进脑子里面,并占领了这个人类的大脑。很独特。
超现实系漫才是很难的,因为不追求共鸣,所以在建设与观众的连结上要通过表演花更重的功夫。大部分观众会认为台上是两个怪人,没有正常人。然而能够get到这种漫才的观众会非常狂热的喜欢。所以这种漫才大众接受度不高而核心受众接受度极高。
关于超现实漫才,《漫才入门》本书的下一讲也会讲到。
一发梗漫才(gag漫才)
一发梗漫才没有主线,单纯是靠将两个或多个毫不相关的东西通过微要素连结到一起的一发梗穿起来进行漫才。单纯以搞笑为目的而不是以表达和追求共鸣为目的。
代表组合:怪奇yes橡子rpg(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a4y1H7bq ,三装傻一发梗漫才),fusuya(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L4y1p7B6,双装傻一发梗节奏段子漫才)。
这里需要特别注明的是,上述的FUSUYA表演的是一发梗、节奏段子、漫才的结合体,是一种非常缝合的形式。
日本有一种专门的搞笑形式叫“节奏段子”,东方收音机《武勇传》、8.6秒火箭炮《rassungorrerai》都算节奏段子,假如他们愿意在表演舞台中间摆中央麦克且宣称自己演的是漫才,那么可以视为他们演的是节奏段子漫才。但是他们并没有设置中央麦克且并没有自称自己演的是漫才,因此东方收音机和8.6秒火箭炮的节奏段子不应视为漫才。
(笔记者本人非常喜欢一发梗漫才和超现实漫才,认为这种不追求表达仅以搞笑作为唯一尺度的才是真正的喜剧,是代表漫才无限可能性的真正的漫才。此观念仅代表我个人。)
音曲漫才
顾名思义,用音乐演的漫才,早年间漫才就有使用吉他伴奏进行表演的形态,近年来表演的不多了,更多的会用其他音效。但日本漫才界大佬岛田绅助和松本人志等一系列漫才师一直认为漫才应该是对话的艺术,使用音效是不入流的,因此对这种漫才评价不高,认为这种作品应该算日本的另一种喜剧形式“歌段子”。
代表组合:小哲小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X4y1T7Gw 吉他漫才,2002年M1参赛作品)、狐狸(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k4y127bV 效果器音效伴奏)、member(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v411P7bz 跟随制作的伴奏唱歌)
)
(接下来回到原书笔记)
装傻的三个阶段
创作漫才如果想要取得观众共鸣,大多需要经过三个装傻阶段:
“常有的事”“有可能的事”“不可能的事”。由浅及深。
常有的事,是观众认为“嗯,这种情形会存在”的共鸣,有可能的事从常有的事发展出来的装傻。不可能的事是更进一步的发展,是真傻。
从“常有的事”的共鸣开始,观众会容易进入情境。
例:求亲场景,“常有的事”,见到女朋友父母紧张;“有可能的事”,因为紧张把桌上的水打翻了;“不可能的事”,水洒到岳父脑袋上把假发浇下来了。
并不是绝对要从“常有的事”开始,也有组合是直接从“不可能的事”开始的装傻(笔记者注:这里大概包括超现实类型漫才)。但这种装傻前提是演员有名,观众接受度高。不然就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艺风的坚持和沉淀,在不理解的声音中逐渐将这种天马行空打成自己的招牌。
新手比较容易从共鸣的罗列性漫才入门,本书也着重讲如何创作这种漫才。
装傻的三个阶段是作梗以及罗列式漫才结构排列的基础,要熟练掌握。
罗列型漫才创作基础
罗列性漫才的场景是需要细化的。以求亲为例,短剧漫才和话艺漫才都可以根据求亲场景创造一个线性的话题和故事。罗列性漫才着眼的是一个点,从这一个点的各种不同情况上进行罗列,比如和岳父母问好会发生的各种不同情况。
因此,创作罗列漫才最好根据这个点,制作一个适合重复改编的语句,例如求亲可以以“伯父,把女儿嫁给我吧”开始。
第三章 漫才的装傻与吐槽
装傻19种
【着重】【强调】装傻不是傻瓜。不要说“装傻就是演个傻子”。傻子做事是没有理由动机的,但装傻是有理由和动机的。(这是原书作者老师写的,不是笔记者自己加的。)
1.◇ 言葉遊び ◇
言葉を少し変化させて、まったく違う意味にしてしまうボケ。
例
「お父さん、娘さんをください!」
↓↓
「娘さん、お父さんをください!」
1.文字游戏式装傻
类似于相声的反正话或颠倒话,只把一句话的结构稍微改变一下,但意思是完全改变的。胡乱押韵、颠倒、都算。
例:
伯父,请把女儿交给我吧!
↓
女儿,请把伯父交给我吧!
2.◇ 自虐ボケ ◇
自分で自分を責めるボケ。
例
「お父さん!僕には、お金も仕事もやる気もプライドもありません。こんな僕でよければ、娘さんを僕にください!」
2.自虐式装傻
也叫自黑,自己揭自己伤疤的装傻行为。
例:
伯父!我又没房,又没车,没工作,人还怂!所以把女儿交给我吧!
3.◇ かぶせ ◇
同じボケを何度も繰り返す、というボケ。
例
「娘さんとお付き合いさせて頂いている犬飼です。趣味は犬の散歩。好きなものは犬。好きな言葉は犬です」
「で、年齢は?」
「犬でいうと4歳です」
「昼は何が食べたい?」
「犬です」
3.覆盖式装傻(天丼)
类似相声的“三翻四抖”,将一个装傻梗重复好几次的手法。近似于单口喜剧的callback。在日本搞笑界术语是“天丼”,指天妇罗盖饭。
例:
——伯父,我是您女儿的男朋友,我叫苟能够,喜欢的动物是狗,爱聊的话题也是狗,兴趣也是遛狗。
——多大岁数了?
——换算成狗的年龄,我有4岁了。
——你不能正常回答我吗?!!!午饭想吃什么??
——狗肉。
4.◇ キレボケ ◇
いきなりキレてる、というボケ。
例
「お父さん、僕に娘さんをくれよ!はやくっ!」
4.发怒式装傻
用突然发怒的方式大声说出不合常理的反常话语。多是对吐槽的发怒和发牢骚。
——老东西!把你姑娘给我!快点别磨叽!
5.◇ ながらボケ ◇
何かをしながらボケる。
例
テレビのチャンネルを変えながら…
「お父さん、娘さんを僕にください!真剣に愛しています!」
5.同时式装傻(并行式装傻)
同时装傻是指在装傻者表演正在做一件事的同时,突然抛出一个跟正在做的事这件事无关的装傻梗。属于表演类动作装傻的特殊类型。
例:
表演者在女友家看电视,正给电视调台呢,突然没头没脑来一句:
——(手里按着遥控器,眼睛盯着电视)伯父,把您女儿嫁给我吧。(换台)把女儿嫁给我吧。(换台)嫁给我吧。
6.◇ 失礼ボケ ◇
失礼なことを言うボケ。
例
髪が薄い相手に対して…
「はげンダッツのアイスクリームをもって参りました」
「何かのあてつけか!」
「申しわ毛ぇありません!口がツルッと滑りまして…。つい、ぴっかり」
6.失礼式装傻
对搭档说出非常失礼的话(类似于郭德纲于谦的大部分包袱)
例:
台上吐槽役是个秃头
——(摸着对方的秃头)小秃儿乖乖,把门儿开开
——干嘛呢!谁是小秃儿!
——啊对不住对不住,我说走嘴了,sorry,sorry to you(秃油)(继续摸秃头)~
——滚!
7.◇ リアルボケ ◇
言ってはいけないようなリアルな話をするボケ。
例
「お父さん、僕の年収は1000万円で、性格もかなり良いので、娘さんをきっと幸せにしてみせます!」
7.现实类装傻
说出不合时宜的过分现实的话来装傻。类似于脱口秀的简单真相和铺垫共鸣,是现实中真实会发生的有趣的事。
例:
——伯父,我年收入1000万,性格也特好,我这样的绝对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您还挑啥呀,就我吧,我一定会让您女儿幸福的!!!
8.◇ 下ネタ ◇
下ネタのボケ。
例
「僕と娘さんとは、相性がピッタリなんです」
「例えば?」
「体です」
8.三俗段子装傻
——我和您女儿特别合得来!可以说是严丝合缝亲密无间!
——哪方面?
——下半身。
9.◇ 顔ボケ ◇
状況に合わない顔をするボケ。
例
思いっ切りふざけた顔をして…
「お父さん!娘さんを僕にください!」
9.表情装傻
做出与正在表述的语境完全不合的表情。(相声术语“使相”,类似岳云鹏的大部分表情)
例:用岳云鹏式的贱笑说
——伯父!把您女儿交~给~我~吧~~~
10.◇ スカシボケ ◇
本題を無視するボケ。
例
「今日はお父さんにお話が…。いや、お母さんにお話が…。いや、お姉さんに…。いや、ワンちゃんに…。いや、亡くなったお爺ちゃんに…。いや、友達と約束が。では失礼します」
10.反转类装傻
类似于单口喜剧的“预期违背”,装傻部分和之前说的铺垫无强烈关系。
例:我想和伯父您说……啊不是,想和伯母说……啊不是,想和姐姐说……啊不是,想和您家旺财说……啊不是,想和您死去的爷爷说……啊不不不是,我和朋友还有约,先失陪了!
再例:“啊,我要见到女友家长了,我要敲门......算了回去了。”“就这么回去了?!”
11.◇ 動きボケ ◇
動きでボケる。
例
「失礼します……ガラガラ…バタン」
「ガラガラ…バタン」
「ガラガラ…バタン」
「何個、玄関あるんだよ!!」
11.动作装傻
用反常的动作装傻。肢体动作表演
例:
——我先失陪了!(开门)嘎啦嘎啦,砰!
——开门了。
——(开门)嘎啦嘎啦,砰!
——诶?!
——(开门)嘎啦嘎啦,砰!
——你们家到底踏马几道门啊?!
12.◇ 大げさボケ ◇
大げさにボケる。
例
「娘さんと一緒に、平和な家庭と、世界平和を築いていきます!」
12.吹牛类装傻
如题,将话题进行滑稽的夸张。
例:
——我会和您女儿一起,为建设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
(“父亲,为了保护地球和平,把女儿嫁给我吧!”)
13.◇ 裏切りボケ ◇
期待を裏切るボケ。
例
「お父さん!…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を僕にください!」
13.违背式装傻
在剧情重要要素中,与(观众对剧情的)心理预期相违背的装傻。
(预期违背,理不歪笑不来)
例:
——伯父啊!!!伯父啊!!!!!!把伯母交给我吧!!!!!
(个人理解:反转类与违背类的区别在于,反转类是与之前铺垫有一个反转过程,而违背类是与常理的心理期待有反差)
14.◇ タイミングボケ ◇
普通のタイミングとは違う、というボケ。
例
「こんにちは!初めまして、娘さんを僕にください」
14.时间点装傻
语言出现的时间点明显反常的装傻。
例:
——您好!第一次见您,您现在把女儿交给我吧!!!
又例:“我可以借用一下厕所吗?”上厕所时:“伯父,您把女儿嫁给我吧!”
15.过度装傻
看演出时剧场说“请先关闭手机”,结果表演时装傻“为了保证观演秩序,请先去营业厅销号”。理论上与吹牛式装傻类似。
16.人设类装傻
在表演中加入一个人设,用人设特征去装傻。例如求亲者是摇滚乐迷,可以做pogo或开火车,摇头到一半,“伯父,把女儿嫁给我”。
17.暴走类装傻
装傻发疯了,不受控制,看他自己一个人表演。吐槽一般是拦不住的,最后可以处理成暴怒拦住装傻,或者装傻自己没劲儿了、没电了。
18.模仿类装傻
字面意思,模仿现实存在的人事物。
19.认真类装傻
用过分认真的不装傻的方式装傻。
实践:对于“伯父,请把女儿嫁给我吧”设计装傻。
吐槽10(+1)种
(注,除3 6 7条以外,以下其他条目均为适合国人理解,做了近似的相声段子类推)
1.◇ どつきツッコミ ◇
文字通り、どつきのツッコミ。
例
ダウンタウンの浜田さんのように…
静かに近づいて、頭をひっぱたく
(日语原梗来源:滨田雅功(downtown) )
1.打头吐槽
最传统常见的吐槽形式,直接打头打断装傻点,并表达吐槽(代表正常逻辑的观众)的不满
例:
(相声包袱类推
——这个于谦啊,有个儿子叫郭小宝。
——(打头)滚!)
【笔记者注:与相声《武坠子》《酒令》的打头(相声术语:鞭托)有一定的类似,但是也有区别。鞭托是以打的一下作为笑点梗的部分,而漫才中的打头大多数情况下仅是一种在装傻抛梗之后进行打断性修正的情绪表达。日本也有类似组合“カミナリ(雷鸣)”的非常激烈打头打得又响又脆来作梗的,但极少见。】
否定式吐槽
就是对装傻单纯否定。“不是”。“可没有啊”。升级之后是一刀两断式吐槽。
◇ 一刀両断 ◇
全否定するツッコミ。
例
クリームシチューの上田さんのように…
「やめろー!!」「うるさーい!!」
2.一刀两断
全否定式吐槽。果断拒绝,比否定式更激烈。
类似于相声的“没听说过!”“没这样的!”(比相声语气更为强烈,节奏更快)
(日语原梗来源:上田晋也(奶油浓汤) )
(例:相声包袱类推
——这个于谦啊,有个儿子叫郭小宝。
——没听说过!!!!)
3.◇ 全力ツッコミ ◇
マックスのテンションでツッコむ。ボケに近いツッコミ。
例
「江戸時代に徳川家康という人がいましたよね」
「見たんかてー!!!」
3.大力吐槽
用最大力气、音量与情绪翻包袱,近似于装傻的吐槽。
例
——听说江户时代有个叫德川家康的兄弟。
——你叫他兄弟,卧槽你是见过他吗?!!!!!!!!!
4.◇ 例えツッコミ ◇
「おもしろい例え」でツッコむ。
例
「おまえは、やんちゃなコブタか!」
4.打比方吐槽
打个很有意思的比方,把包袱翻出来。
例 日文原梗:
——你是调皮捣蛋的小猪崽子吗?!
(相声包袱类推:
——你爸爸长得跟奥特曼似的!)
5.◇ 無視 ◇
訳のわからないボケを無視するツッコミ。
例
オードリーのように、
「春日のここ空いてますよ。てへっ」
「…………ぼく、この前ですね、」
5.无视
对无理由的装傻进行无视(放置)(是敷衍式吐槽的发展)
例 日文原梗:
(日语原梗来源:春日俊彰 若林正恭(奥黛丽))
装傻演员做出臂弯状,向观众进行怀抱暗示,装傻
——春日的这边(臂弯),是空着的哟,嘿嘿嘿~( ̄▽ ̄~)~
——……(无视)我之前啊……
(相声包袱类推:
——我叫郭德纲,我身边这gay,啊,这位。
——我叫于谦,是个小演员。
——你不翻我那个gay的包袱吗?!)
6.◇ リアクション ◇
あえてツッコまないで、普通のリアクションをするツッコミ。
例
「きのう僕、大型トラックを食べまして」
「えーマジで!」
「チョコレートのような味がするんです」
「ホントに!」
「今朝はジャンボジェットを食べまして…」
「もういいよ!」
6.反应式吐槽
不强硬的翻包袱,只对话语做出合乎情理的情感反应。类似于“哦?”“嗬!”“有这事儿?”“这您给说说”
例:
——昨天我吃了个大卡车。
——好家伙!!!
——巧克力味,嘎嘣脆。
——真的假的?!
——然后今天早点我又吃了个波音747。
——您快等会儿吧!!!
7.◇ スカシツッコミ ◇
ボケに対して あえてツッコミを入れず、ボケに恥をかかせる。
例
「好きな食べ物は?」
「キツネが作ったおいなりさんです」
「はいはい」
7.漏空吐槽(敷衍吐槽)
装傻役抖包袱后观众会立即大笑,只用一个接续话语进入下一段,让装傻陷入难堪。(啊对对对)
——你爱吃什么东西?
——宫保鸡丁味儿的巧克力。
——哦。
(日文原文:——我爱吃狐狸做的寿司。)
8.◇ 説明ツッコミ ◇
ボケを訂正するツッコミ。
例
ナイツのように、
「ヤホーで検索しまして…」
「ヤフーね」
8.订正式吐槽。
对装傻役表现出的反常点、错误点进行修正。对装傻进行说明教育。
例 日文原梗:
——这个我得上网,上呀吼查查去。
——那叫雅虎!!
(日语原梗来源:塙宣之 土屋伸之 (knights))
(相声包袱类推:
——我去云南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有那个泼水节,dēi族啊。
——那叫傣族!)
9.◇ ノリツッコミ ◇
おなじみの、一回ボケに乗ってからツッコむ方法。
例
「おまえは西郷隆盛か!」
「おいどんでごわす。って私、人間ですけど」
「西郷さんも人間だよ!」
9.顺势吐槽
接着装傻的话语 乘势先跟着装傻的话走再做一个小装傻,之后再反应过来进行吐槽。类似于相声技法中的“吃了吐”。顺势吐槽会先装傻一下装傻,吐槽先跟着装傻装一下(不要太长,笔记者个人理解不要超过五秒),然后再吐槽。
例 日文原梗:
——你是西乡隆盛吗?!【注:西乡隆盛,日本明治维新著名政治家,鹿儿岛口音重。】
——【直接接话,鹿儿岛口音】俺奏四西乡隆……不是!我就单纯是个日本公民而已!
——西乡隆盛也是日本公民。
(相声包袱类推:
——你说你是男人,那你把你男人的证明掏出来我看看。
——诶,好嘞……等会,有随便掏这个的吗?!
——怎么没有,掏身份证给人看怎么了?)
10.笑着吐槽
吐槽站在观众角度说出观众感受。是一种基于对装傻不解的苦笑式的吐槽,但是由于笑会消解两人之间的矛盾紧张性,所以日本漫才大师松本人志不推荐用这种模式吐槽。
(+1)解说型吐槽
笔记者注:此处为笔记者增补。笔记者个人认为在日式漫才特别是短剧漫才中,有一种装傻不靠语言而是靠动作去进行装傻的漫才,这种漫才的梗需要通过吐槽对装傻的动作进行解释来抛梗,解释了观众才会一下子意识到装傻在干什么。例如对动作装傻的
——我先失陪了!(开门)嘎啦嘎啦,砰!
——开门了。
——(开门)嘎啦嘎啦,砰!
——诶?!
——(开门)嘎啦嘎啦,砰!
——你家三道门啊!!
最后一句就是对之前的动作的解说。
不过因为原书中没有列出这种模式,所以只能算笔记者增补。也可能是笔记者自作聪明。
原书作者推荐的一种创作模式:当想不到装傻时,可以先想吐槽,在针对吐槽去装傻。
吐槽练习:对“请把女儿嫁给我吧,60块钱行吗。”进行吐槽
第四章 漫才台本结构
从“常有的事”到“不可能的事”
漫才的流程是“开场(抓取)”“故事设定”“构成”“高潮”“结局”
引起笑声的规律
落差
创作段子时要先思考“我想要这样的搞笑”的目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在意的、有趣的事情作为素材。例如在意为什么“卡拉ok”会变成“ktv”的说法,寻找两种说法的不同点,什么时候使用“ktv”会变得听不懂,通过这种错位来创作漫才。
笑是紧张与放松的落差,落差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笑。以求亲做基础创作罗列型漫才,求亲的场景是紧张的,但是装傻会使之放松,产生落差。
“铺垫”“包袱”“跟进”
笑的规律之一。假设有一个绅士走路,踩了香蕉皮滑倒了,绅士站起来当没事发生继续走。
那么绅士走路是铺垫,滑倒了就是包袱,而滑倒之后的继续走就是跟进。
漫才的吐槽实际上是跟进,人们的笑大多在吐槽时发生。装傻创造铺垫和包袱,然后吐槽跟进,补完观众所想。
再例:男朋友去女友家,发现袜子破了,想掩饰。实际上是跟进的部分最有趣。
起承转合的节奏与规则
漫才的流程是“开场(抓取)”“故事设定”“构成”“高潮”“结局”
“开场(抓取)”,是用一个方式建立与观众的联系。例如“今天人来的不少,有正常人和不正常的人呢”。这种让观众产生兴趣的方式。可以在情节设定里,也可以在设定外。建议15秒内进行抓取,可以不好笑但是要让观众感觉有趣。
如果不做抓取来开场,那么观众很可能没法接受两个人直接的表演,进入状态会很慢。
(笔记者注:相当于相声垫话。这是不可或缺的,是决定漫才演员进入角色前的重要一步)
“故事设定”,就是故事的流程设计。如果流程真实、顺畅而有趣,观众会继续被故事吸引,延续“开场”的抓取状态。
(超现实类漫才除外,超现实类漫才是自己创造世界观而不迎合观众)
故事的起承转合
“xxxx陪我练习一下吗?”起。(没有这个起的部分,那就是直接进入角色的短剧,绝不能被叫做漫才。)
开始装傻吐槽的表演 承(我们试试看)
进入到“不可能的事”的高潮部分 转 是最好笑的地方,可能会有变化球,类似于装傻力度变化,角色变化,装傻吐槽互换 装傻演父亲。都有可能。
结局 结
漫才的规则也就是进入段子的理由,垫话入正活要合理。
“我xxxxx,练习一下吧”这就是合理理由。
漫才的节奏是两个人的对话,在入正活之后,通过装傻和吐槽的对话交锋创造节奏。
漫才的“构成”
也就是结构,把装傻按什么顺序处理。
罗列性漫才一般是:常有的事-有可能的事-不可能的事
从常有的事最适合共鸣,到“不可能的事”达到高潮。
装傻中,一般都需要理由,就是和前面的情节或多或少有一点点联系,不是完全脱钩。是在之前联系之下的预期违背。
【着重,再次强调】装傻不是傻瓜。不要说“我演个傻子”。傻子做事是没有理由动机的,但装傻有。
“不可能的事”类似真傻,在“不可能的事环节”可以尝试无厘头。
漫才的“结局” 就是“底”
基础的是“差不多得了”“够了吧”。一旦说出这句话,就代表要结束了,所以可以做底。类似于相声的“就这个呀”“我呀”“别挨骂了”。
但是现在也有使用“底”进行装傻的段子,吐槽假装结束然后被装傻拉回来接着演,也有。不过目前国内观众对基本漫才套路暂时都还不了解,所以目前没法使用。
根据之前的装傻,进行创作罗列漫才。根据段子中安排的装傻,设计吐槽。
在漫才中加入人设
如果想要漫才的要素更丰富,可以在漫才中加入人设。比如求亲场景中,男生是个rapper,向岳父求亲时一直在hey yo 单押 双押。等等。
漫才创作练习:
设定:西服店
客人拉开帘子从试衣间走出来
客人:“怎么样,合适吗?”
请思考店员的装傻。
第五章 漫才表演实践篇
登场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对于新人建议精神饱满地先打招呼。
因为观众对新人不了解,对于看演出是有着挑剔的优越感的,所以如果精神饱满且稍低着腰出场是可以给观众好感的。这是一种给观众亲切感和高涨情绪的有效手段。
(笔记者注:并不是所有漫才组合的所有演员都是精神饱满的,漫才组合“宮下草薙”的装傻 草薙航基,是以社恐负面不敢接触人的人设进行表演的,所以整体情绪很down。https://b23.tv/tTvafvp )
三人漫才组合“四千头身”的吐槽 后藤拓实,是以冷静而无表情的吐槽作为人设。整体都是人设漫才的范畴,但组合里其他人还是情绪高涨的。https://b23.tv/9svC34g
组合里两个人情绪都down的漫才组合也有,M-1漫才史上唯一一组杀进决赛的业余组合“降E大调”,是两位情绪很down很冷静的姐姐。但是松本人志大佬不喜欢这种表演方式。)
打招呼时最好有自己的标志性台词slogan
这样是更容易被记住的手段。也可以使用固定姿势让观众迅速记住。这也是“抓取”的一环。
站位
漫才装傻吐槽一般就是在中央麦克风两侧分左右站好,三人漫才的话一般是吐槽站中间,两个装傻站两侧。
练习时建议用一个东西当做中央麦克风标记,提前适应。
站位方面左右都行,因为吐槽有需要打装傻的动作,所以装傻站在吐槽惯用手位置就可以了。吐槽是右撇子,那装傻就站吐槽右边。吐槽是左撇子,装傻就站吐槽左边。
说话语气
不背台词。要么是自然说话,要么就是以人设漫才里自己确定的“人设”来自然说话。
短剧漫才,如果进入角色,一定要和没进入角色的说话方式不一样,做出人物区分度(相声术语:人物分瓣)。进入角色后的
口音
前提是能听懂。
装傻因为是非常识角色,所以说话在能听懂的基础上带点口音无可厚非,甚至有可能会成为记忆点。
但是吐槽的口音一定要标准,不能比装傻口音重。
同样,装傻可以略带口齿不伶俐,但吐槽绝对不行。
因为吐槽是连接装傻与观众的桥梁,不能比装傻显得更怪。
停顿与反应
在话与话之间的停顿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具体的需要通过表演来摸索和寻找。
反应是必要的,搭档说话时,自己没话适当点头会增加两人的对话感和一体感,不要只是站着。
可以在创作中即兴发挥,但先不要用于演出
刚开始说漫才没必要即兴表演,专业漫才中看似即兴的部分实际都是经过多次练习和经验积累的。真正的即兴是在掌握纯熟技术后再去做的事。
面部表情 视线 表演的姿势
新人表演总会互相看着对方去表演,但如果这样就像自说自话,观众很难被带入两人间的情境。
对话漫才中,装傻可以一直看着吐槽,吐槽作为装傻与观众的桥梁,要经常看着观众。
短剧漫才中,进入角色后可以不看观众,不进入角色说话时就要看。
搭档说话时,身体不要整个转向搭档,给个侧脸就行。没有表演呈现时,身体要面向观众。
不要低头往下看,这种显得丧的状态不能呈现给观众。
面部表情尽可能放松。
不要抱着胳膊表演,不要在没有表演情节的单纯说话时晃动身体。
慎重cue观众和之前的演员
在线下演出中,假如前一个演员特别炸,下台后观众会意犹未尽。作为新演员再上台会面临观众更大的抵触,这时候可以用“刚才的演员不错,我们也要努力”,给观众心理“这两个人会不会和上一个好演员差不多呢”这种心态,提升观众兴趣。
线下演出可以cue观众和演员。线上和比赛是禁止的,这些与段子本身质量无关。
大剧场演出该如何使用表情装傻?
如果情绪到了,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被情绪感染。面对不同剧场大小的情绪肯定也不同,建议从剧场观众席最后一排看向舞台,感受一下,再决定表情装傻的力度。
漫才搭档之间要说实话
基础是笑点相近,价值观相同,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有争吵,但是一定要说实话,有事不能憋着。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