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中华传统文化(金文书法)传承下来的年轻艺人:姜兰韬
能把中华传统文化(金文书法)传承下来的年轻艺人:姜兰韬
吕西群
2020.05.03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 铭文,也叫 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金文是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前219年)。
中国在 夏代就已进入 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 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 容庚《 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能把这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有这么一位,名叫姜兰韬的,是西安市阎良人。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金文书法,它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呢,它在中国文字研究中有什么样子的重要地位?姜兰韬是这样说的:我个人觉得金文书法的发展并不怎么样,百分之九十六的人不认识,但是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破解一个金文字典这个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中国的汉字是古文化的脉络,同时也包含了更丰富的知识。





2018年春天,姜兰韬奔赴北京,在参加央视节目录制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