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9.1.3 资本输出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3、资本输出
财政资本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统治,必然产生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便是实行这种统治的重要工具。
列宁说:“自由竞争占完全的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1]
资本输出就是向外国投资,其目的在于攫取外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许多落后的国家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轨道,它们已有初步的条件利用本地廉价劳动力开办资本主义企业,这就提供了资本输出的可能性。在少数国家中,资本主义已经“过分成熟”,这就产生了资本输出的必要性。
资本积累达到巨大数量的少数最发达帝国主义国家居于垄断地位,使得本国出现大量“剩余资本”。资本对于国内有利的投资场所已感到不够。当然,“资本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利润用于提高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或者用于发展农业,那末就不会有“资本过剩”。不过那样资本主义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了。
资本输出有两种形式:(1)以生产资本的形式输出;(2)以借贷资本的形式输出。生产资本的输出,就是向工业、运输业、商业等等投资。借贷资本的输出则采取国债和私人贷款的形式。
资本首先是向落后国家、殖民地国家和附属国家输出,因为这些国家资本少,地价较低,工资低,原材料贱,所以利润一般很高。例如,1955年新泽西美孚油公司(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的全部利润中,有77%是来自该公司向中近东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投入这些国家的资本的利润率,超过国内投资利润率的5倍。
不仅向落后国家输出资本,而且向“老的”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这是近几十年来一个明显的特点。例如,美国最大的农业机器制造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1956年从国外的业务,主要是西欧的业务中取得的利润就占该公司全部利润的39%。美国大垄断组织投到英国、西德、法国的资本是很大的,而这些国家积欠美国的债务也是很大的。
在资本的输出中,政治因素有时被提到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因素的作用特别加强起来。美国的资本输出,广泛地被用来支持别国的反动势力和“收买”军事同盟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法国、德国是资本输出的主要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里,在输出资本的国家中,美国跃居首位。现在,美国的国外投资,超过资本主义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对外投资和贷款的总和。然而,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着争夺投资场所的残酷斗争。最近几年,英国和西德输出的资本也增大起来了。
资本输出使资本主义世界大多数国家变成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债务人和纳贡者,它是一小撮垄断资本家剥削资本输入国千百万人民的工具。
注:
[1] 《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2卷第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