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9.1.2 财政资本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2、财政资本
生产的积聚伴随着银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这就形成了银行垄断组织,使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列宁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及其集中于少数几个机构,银行就由简单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几乎所有的资本家和小业主的全部货币资本,以及本国和许多国家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原料来源都处在它们支配之下。无数简单的中介人变为少数的垄断者,这个过程是资本主义转变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几个基本过程之一······”[1]
银行成了工业企业的共有者。垄断工业资本也用于银行业务。垄断银行资本同垄断工业资本混合生长,结果就产生了财政资本。
控制着最大工业企业和银行的财政资本巨头,同时既是工业家又是银行家。
“生产积聚;由积聚而产生垄断组织;银行和工业溶合或混合生长, 这便是财政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财政资本这一概念的内容。”[2]
在财政资本形成,银行同工业联合和混合生长的过程中,股份公司的建立起过重大作用。股份公司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到来之前开始产生的,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则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通常的形式。
股份公司的资本,是由获得这种公司股票的人们的资本集合起来形成的。股票是一种有权取得一定利润的有价证券。股票的价格首先决定于未来红利的数量(即股票所能带来的收入)。股票持有者(股东)可以把自己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即买卖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并且定出各种有价证券行市(价格)的市场上出售。
股份公司形式上由全体股东管理。一切问题按多数原则表决。但是表决权来自股票。股票越多,表决权越多。因此,股份公司的全部业务是由握有大部分股票(即所谓股票控制额)的某个资本家或某资本家集团来操纵的。
在股份企业里,许多单个的资本变成为一个联合的资本。资本集中的结果,使得各个资本家单独所不能建立的大企业也能够建立了。
在股份公司的资本中,包括职员、一小部分工人等等小股东的资金。最大的公司有成千个股东,有时甚至有几万或几十万个股东。购买100、200、300美元的几张股票,每年得到5、10、15美元的红利的工人,当然不能成为资本家,成为大公司的主人。他对一个有数百万资本的公司的管理能够起什么作用呢?他通常连股东大会也不能参加,因为这需要时间,而有时则需要到别个城市去的车费,等等。一年几十块美元的红利,并不能改变小股东的阶级地位,也不能减弱他对于他供职的公司的依赖关系,不能使他对明天产生信心。
出售小额股票,增加股东,对于最大资本家,对于股份公司的实权掌握者是很有利的。这样能增加他们所控制的资本。此外,小股东越多,掌握表决权多数所需要的股票数就越少。在许多现代的公司中,控制额只占股票数的10—20%。
某个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既然在股份公司中居于统治地位,他就利用它的资本来加强自己的财政实力,来攫取越来越多的利润。
大资本家买到股票控制额,他就能控制大股份公司。这个股份公司收买另一个公司的股票控制额,后者又收买第三个,第四个公司的股票控制额,以此类推。结果,大资本家控制了资本大大超过他个人资本的股份公司以及属于这个公司的一系列公司。所谓参预制度发展起来了。在这里,大资本家发财致富、掠夺社会的可能性是没有限制的。
一小撮最大的财政巨头,变为财政寡头,掌握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财政寡头的权力、由于它通过一系列股份公司支配着大量别人的资本而大大增强起来。例如,由摩根、洛克菲勒、杜邦、梅隆等等所控制的资本,超过了他们自己所有的全部股票的价值许多倍。1956年,洛克菲勒自己的股票共值35亿美元,而在他控制下的公司的资本则有610亿美元。这一年杜邦自己的股票总额为45亿多美元,而杜邦所控制的各公司的资本则有160亿美元。摩根自己的股票价值恐怕也没有超过它所控制的公司全部资本663亿美元的5%。
财政寡头通过所控制的一系列股份公司,玩弄着各种各样的一本万利的财政花招。建立新的股份公司,增发股票,认购国家公债、搞地产投机等等都带来巨额利润。结果,整个社会都向垄断资本家的腰包缴纳贡赋。
列宁说:“······20世纪是旧资本主义进到新资本主义,一般资本统治进到财政资本的统治的转折点。”[3]
注:
[1] 《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2卷第202页。
[2] 《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2卷第218页。
[3] 《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2卷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