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8.8.2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随着资本的积累,大量的工人和生产资料集中在越来越大的企业里。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规律的作用,强的资本家击败弱的。在资本集中化或少数资本家剥夺多数资本家的同时,科学被不断地自觉地用在生产中,土地得到有计划的使用,劳动工具变成只有集体才能使用的资料。已经到了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把决定性的生产资料收归公有的时刻了,因为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矛盾的尖锐程度已达到顶点。
资本积累不仅为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客观前提,而且创造了主观前提。随着资本的积累,社会越来越明显地分裂为一小撮资本巨头和同他们对立的由大机器生产团结起来的工人群众。无产阶级越来越坚决地起来同资本作斗争。工人阶级努力要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公有制。这种转变过程远不像分散的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小私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那样漫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群众面临的任务,是把社会从少数僭窃者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一方面是把生产力发展的全部利益占为已有的资本巨头的数目不断减少,另方面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受到训练并团结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愤怒不断增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成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与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兼容之点。这个外壳会被破裂。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响起来了。剥夺者被剥夺。”[1]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不是从什么不切实际的愿望中,而完完全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中,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地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他同时还指出,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劳动者将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只有消灭了资本巨头和大土地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并为社会的继续进步开辟康庄大道。
因此,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必然促使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地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分析,从经济上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注:
[1] 马克思:《资本论》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卷第9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