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学词典】《原始文化》

2022-11-19 23:53 作者:就叫余风同学吧  | 我要投稿




《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原始文化》是“人类学之父”、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的代表作。




首先,在《原始文化》中,泰勒首次对“文化”一次作出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最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在此基础上,泰勒提出两大基本原则。其一,科学原则。许多文化现象都有广泛的共同性,这是由人类本质的一致性即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的。文化现象因此也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的规律都有迹可循,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使用科学的实证的方法解释文化现象。其二,进化原则。不同文化都沿着相同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向前发展,只是速度和阶段上有差异。




第二,泰勒提出“文化残存”(survival)(或“残余”、“遗留”)的概念,在他的进化理论中尤为重要。泰勒认为,文明与野蛮的主要区别在于文明人已经去除了迷信习俗,而选择科学、理性的原则,世界观从巫术的方式到宗教的方式,再到科学的方式。在这三个阶段过渡时,不可避免会有前一个阶段的仪式、习俗、观点等被带入下一个阶段,这就是残存。考察一个社会在上一个阶段遗留下的“残存”,可以证明新的文化由较为古老的文化进化而来,从而把握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演进。不过,也有文化残存“复活”的现象发生,即“文化的再现”,这种隐藏社会深层结构中的“残存”,会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出新的表现形式。




第三,“万物有灵论”(animism)。泰勒对原始宗教的研究认为,在宗教形成前原始人就先有了一种“万物有灵”的观念,即相信所有的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者消失后”能继续存在,相信神灵会影响、控制人在物质世界的生活和今生来世。泰勒认为,人类宗教的最初形式就是万物有灵,先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随后,人们将某一(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视为灵魂的控制者,如动物、植物、山川、湖泊等,也就是“泛灵信仰”,接着发展为祖先崇拜(偶像)、图腾崇拜。由于崇拜的多样性,进而再到多神崇拜,形成多神教。最后,多神教中出现最高神,将各个神的特性统合于一身,一神崇拜就产生了。可见,宗教的发展过程也遵循社会进化的三阶段论(蒙昧、野蛮、文明)。泰勒将宗教视作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将其置于人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组成的复杂网络之中,为了揭示人类文化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而不是心理的(弗洛伊德)和社会的(涂尔干)。




【人类学词典】《原始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