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用:高中生校报记者曝光“当代曹公”唐国明
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用:高中生校报记者曝光“当代曹公”,为找回80回后曹雪芹文笔,蜗居8平米23年 高中生校报记者曝光“当代曹公”,为找回80回后曹雪芹文笔,蜗居8平米23年 为找回80后曹雪芹文笔,蜗居8平米小屋的著名作家唐国明说: 因为我不是续写,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用 ———————————————————————————————— 喜欢我唐国明书的朋友,可直接加我微信:13467607858 ————————————————————————————————
(提醒:在本篇正文后,可以了解我出版的书与我的思想,及我开创的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的唐国明在《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与《零乡》书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编辑
————————————————————————————————
集开创,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 高中生在校报对唐国明找回《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报道:
蜗居8平米小屋,追寻心中的红楼“梦”
———————————————————————————————— 前言: 2023年6月收到云南玉溪市一中《风华》校报记者李春江同学快递来的礼物。 头版发我报道的样报三张。 两张印有我头像标注“当代曹公”海报两张。 两张明信片,一张后面写道:倘若他年雪芹在,国明何须苦十年。 还有一封李春江同学写给我的亲笔信。信中写道:“耕于文田,蜗于爱屋,馒头稀饭,谁能忍之?”“《红楼梦》不止贾宝玉的故事,也是属于一颗石头的故事,你为石,石为你。一颗坚韧的石头,一颗饱经风霜的石头,一颗流尽风尘于世的石头。” 所以特将李春江同学写我的报道附在此,供大家一阅。 ————————————————————————————————
唐国明在接受采访中说: “我觉得人,有很多东西不一定需要钱去办到的,只要有梦想,就是说你有很少的钱也能够去实现的。” “《红楼梦》这本书的话,也告诉你们什么叫做爱情,什么叫做知己。” “《红楼梦》也告诉你一个家庭是怎么家破人亡的。”
来源:云南玉溪一中团委主办的《风华》校报2023年第2期
原名:蜗居8平米小屋,追寻心中的红楼“梦”
受访人:唐国明(湖南)
记者:2025届6班 李春江
唐国明,现居长沙,学者、诗人、哲人,集开创再现曹雪芹文笔、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体的著名作家、 著名红学家。读完大学后,隐居长沙岳麓山下,常年在8平方米房间,进行文学创作。因“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一事,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被多家电视报刊媒体陆续报道。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连载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红楼梦学刊》将其列入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唐老师非常关心教育事业,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问:在您考古复原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时候,会不会有人觉得您的权威性不够?
答:我是从程高本后40回发现曹雪芹文笔,其实就是把程高本中是曹雪芹的文笔保留住,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删除,我的这个是有根据有来源的,读过的读者都很认可。因为我不是续写,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用,我是用考古复原的方式,把这个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完全再现出来,不管你去看文本,还是从内容上和语言风格上,都非常的统一。你网上搜“唐国明红楼梦在线”,可以看我80后再现出来的曹雪芹文笔,我只是摆事实,不喜欢玩虚的,就是前80回我发现几百处错误,至今都没有红学家纠正过来。
问:您20多岁大学毕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候,您可以出去找份工作。那么,为什么您会过着这种馒头配稀饭的艰苦生活,而且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考古复原红楼梦?
答: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第一,我想成为一个作家,第二,我14岁就从程高本后40回发现了曹雪芹文笔。最先是想把它做出来给自己看的。在2010年的时候,最初试着做了一个梗概,做了2万多字。本来是想插到我当时创作的小说《零乡》里面去的,后来朋友鼓励我去投投稿,没想到一投,就在《延安文学》发表了,当时《西安晚报》给我做了个报道。后来那个编辑老师跟我说你做这做了一部分了,就把它做完。后来我就做完了、发表了,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上了很多报纸和电视,没想到他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名气。就这么一路下来,到现在我也做出了自己的文学成就,开创了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至于为什么不去找工作,我只有这条出路,我就是爱好文学,就想成为一个作家,写出自己梦想的作品。假如不是为了写作,成为作家,我可以不来读大学。我家里有六亩田,有100多亩山,也可以过活了。假如不为这个梦想,不出来读大学,现在肯定就在家里老实做农民了。
问:那么在媒体发现您之后,您的名气变大了,这有没有对您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有没有产生什么情绪?
答:我读了大学以后,就住在湖南师范大学旁边,向阳坡上租了一个8平方米的房子,就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自食其力的,艰难的维持着写作。那时候是2013年的时候,真的,特别地穷困潦倒,说不定就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有了稿费之后,被媒体发现后,生活改善了,就不怎么如以前那么愁房租了,吃饭的钱也不太像以前那么愁了。到了2016年“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出版了,经济上又好了些。就这样慢慢的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如以前一样,还是习惯地每天吃一顿饭,早上吃个早餐,晚上吃个10元的盒饭。我曾经肯定焦虑过,可能在没成名之前,那时候也想过放弃。当成名之后,落差也很大,自己还住在一个8平方米的房子里面,金钱也不是很多,能够维持自己写作下去,但娶不起老婆,在别人看来是很落魄的,但我,我个人的话,倒是很快乐的,即使没赚到什么钱,但是我的文学梦想成功了。家里的话对我是比较有意见的。2013年,那时候成名了以后,他们觉得我为家里争了脸,但是还没娶老婆,他们又觉得我给他们丢了脸。
问:现在很多高中生认为生个孩子又进入了一个循环,就想以后就自己一个人生活,以后不给自己增加负担,那么您有什么和他们说的?
答:当然我觉得,就是说以后的生活,得看个人的志向,你看西方的一些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肯定有独身的,就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像康德、叔本华、笛卡尔什么的。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话,独身可能被人说是非。当然成家也有成家的好处,假如说你为了梦想,梦想成功了也不想成家,这当然是个人的选择。我觉得平凡人在这个社会你承受得了成家的压力,承受得起这份责任的时候,成个家,说不定两个人的力量就更大了。我觉得你们高中生的话,说不定到以后你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的看法就不同了,以后的社会观念跟着社会在变化,社会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你们的观念说不定也是不断改变的。
问:在当代,利益的驱使之下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答:我个人觉得在能够活,能够有能力去维持自己梦想的时候,当然也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为这个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我觉得我是一个农民,我要是不来读大学,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可能就是在山村里面生活一辈子,没人记得我是谁。我从小就有个梦想,我就是要为这个社会留点什么,就是自己死了以后,别人还记得住我,因此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像那些伟大作家一样写出一些千古流传的作品。像李白、杜甫,其实他们的肉身已经消失在世界上了,但是他们一直在影响着这个社会。我也想把自己的一种精神力量留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道路,《红楼梦》一直是残缺的,我发现了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全本,要把它完整的再现出来,贡献这个社会,这是我做的一个事。第二的话就是说我写出了自己的鹅毛诗,用诗意流方式成就了这个半途主义哲学,我觉得这些也是会流传下去的。我有多大能力,我就发多大的光。社会的话,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的完善的,有些现象可能是暂时的,它总是像我的半途主义哲学说的一样的,它总是在途上的,相信社会应该是朝一个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因为人在社会要活下去,要繁衍下去,社会不朝好的方向发展下去,就会终结。一代又一代人是要为自己的幸福去奋斗的。
问:《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书,它还是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历史。您觉得《红楼梦》在当代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答:《红楼梦》,我觉得它的意义是很大的,它写了一个家族是怎么败亡的,它有一个时刻在警示的作用,它警示我们要“思危奋发图强,修得安和天下”。它也写了很多青少年的一些焦虑和他们的青春。从人的人性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你读了它的话,可能告诉你一种诗意的存在,像贾宝玉、林黛玉的话,它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也警示你们,就是说也不要像贾宝玉那样的不喜欢读书。因为贾宝玉的话,从另外一个角度它是一个家庭衰落的,酿出的一个果子,就是谁家里出了贾宝玉的话,他家里也是要衰败的。贾宝玉在那个封建社会的优点就是尊重女性,对每一个人都很好,他比较普爱,对每一个人都充满爱,充满尊重,这是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他也忠于自己的爱情。红楼梦这本书的话,也告诉你们什么叫做爱情,什么叫做知己。我觉得它的意义,是永恒的。每个朝代的人去读,都会从里面领悟出很多的道理,它还有很多哲学的道理。从家的角度来说,《红楼梦》也告诉你一个家庭是怎么家破人亡的,就是说不要像他们的那个家族一样的那么道德败坏,那样就会走向家破人亡的。它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警示。
问:您有什么想对我们高中生所说的?
答:我觉得人,有很多东西不一定需要钱去办到的,只要有梦想,就是说你有很少的钱也能够去实现的。我觉得人还是要有追求,有梦想,有大的梦想,说不定你慢慢的,就是说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下去,说不定哪一天你就实现了。就像我一样。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编辑
……………………………………………………………………………………………………………………………………………………………… 唐国明说:文学是人类共同猜想的方式。 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就如半途主义开创者唐国明,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义三部书《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零乡》中所表述的那样: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临着此刻命运;我们此刻的命运,即使千难万险,也要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与天下,去成就自己与天下那个渴望的归。让自己归于天下,归于奋发图强的途上。在无数不确定中,归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在瞬息万变,难以确定的世界,无归的我们,只有将天下、路途、此刻当作有归的故乡、有归的家。只有归于天下、归于路途、归于此刻,一个又一个此刻地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此刻地归于途上与天下——抵达1时,再去抵达2;抵达2时再奋进地抵达4地将天下万古流传的事业开创。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 编辑
唐国明2022年出版,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开创“半途主义”“诗意流”文学的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这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同时,《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更是《零乡》的另一半。 编辑
……………………………………………………………………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是一部,是文学也是哲学、是史诗也是散文随笔、是诗意流小说也是百科全书式自传。 《零乡》更是一部融鹅毛诗、半途主义、自由古体诗、红学、数学为一炉的诗意流百科全书式自传小说。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更是一本开创了文集式、鹅毛诗式的形散神不散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小说。 《零乡》以“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 编辑
————————————————————————————————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编辑
编辑
—————————————————————— 作者简介: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编辑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一个“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半途先生。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编辑
—————————————————————— ……………………………………………………………………………………………………………………………………………………………… 唐国明,男,汉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鹅毛诗、找到80回后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因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2023年5月写唐国明追梦之事的《蜗居8平米每天开销不超10元,他被困在“红了梦”里》一文,上澎湃镜相5月榜第2名。 ………………………………………………………………………………………………………………………………………………… 编辑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