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项目范围管理
1考情分析
1.1本章重点

2考点精讲
项目范围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下列活动:
规划范围管理:创建范围管理计划,书面描述将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
收集需求: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定义范围: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创建WBS: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分解需要开展的主要活动:(1)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2)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3)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4)为WBS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5)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
确认范围: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控制范围: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3章节问答
1.什么是控制账户?
答:控制账户它是一种在WBS中执行组织对项目的管理控制点(层)。在该点(层),范围、预算、实际成本和进度将被整合起来,绩效测量(挣值)也将在该点(层)进行。每一个控制账户都很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工作包。每个控制账户都与组织分解结构OBS中的单一组织单元相关联。
2.范围基准在哪一个管理过程创建?其构成是?
答:范围基准是创建WBS的成果之一。由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WBS和WBS字典构成;它是项目管理计划的一部分。范围变更都属于基准变更,需要由CCB审批。
3.范围确认与质量控制的区别?
答:确认范围与质量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
确认范围主要强调可交付成果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接受;质量控制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并符合为其制定的具体质量要求(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一般在确认范围前进行,也可同时进行;确认范围一般在阶段末尾进行,而质量控制并不一定在阶段末进行。
质量控制属于内部检查,由执行组织的相应质量部门实施;确认范围则是由外部干系人(客户或发起人)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4.需求开发、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
(1)需求开发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与分析、获取用户需求并定义产品需求。首先通过需求开发来获取项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的范围、进行项目范围管理。
(2)需求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各方对需求的一致理解;管理和控制需求的变更;从需求到最终产品的双向跟踪。
(3)项目范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包含且仅仅只包含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范围管理包括成功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工作分解结构、核实范围、控制范围五个过程。
(4)需求管理处理需求的变更,需求的变更会引起项目范围的变更。
5.项目范围说明书内容及作用是?
答: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以及为提交这些可交付成果而必须开展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目标、产品范围描述、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产品验收标准等。
作用是确定范围、沟通基础(共识)、规划和控制依据、变更基础(判断是否超界)、规划基础(成本进度等计划的基础)。
6. 创建WBS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事项?
答:
(1)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2)WBS必须符合项目范围。WBS必须包括,也仅包括为了完成项目的可交付成果的活动。在WBS中,所有下一级元素之和必须100%地代表上一级元素。
(3)WBS底层应该支持计划和控制,WBS是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范围之间的桥梁,WBS的底层不但要支持项目管理计划,而且要让管理层能够监视和控制项目的进度和预算。
(4)WBS中元素必须有人负责,而且只由一个负责,尽管实际上可能需要多人参与。
(5)WBS的指导。作为指导而不是原则,WBS应控制在4-6层。
(6)WBS应该包括项目管理工作,也要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7)WBS的编制需要所有(主要)干系人的参与,需要项目团队成员的参与。
(8)WBS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完成WBS之后的工作中,仍然有可能需要对WBS进行修改。
7、需求跟踪矩阵
①需求跟踪矩阵需要跟踪的内容:
业务需求、机会、目的和目标
项目目标
项目范围
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
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
②需求跟踪矩阵5大能力链
从用户原始需求可向前追溯到需求文件,确保需求文件中包括所有用户需求。可以从需求文件回溯到相应的原始需求,确认每个需求的出处。产品需求转变为设计和测试等实现元素,可以从需求文件追溯到产品元素。从产品元素回溯到需求文件,使项目团队知道元素存在原因及镀金行为。需求文件之间的跟踪便于更好处理各种需求之间的逻辑相关性,检查需求分解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