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终究成了局中人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本书就有如此的意味。明明是一场无意而起的枪杀,到最后竟变成了一场预谋已久的仇杀;分明是主人公的杀人判决,最终却指向了所谓的亲情冷漠的杀人者的形象!没错,他是杀人犯,杀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可荒诞不羁的指控、从始至终的毫不在意、身居局外人的所谓清醒,故事的一开始,彷佛这个人就一直置身事外,母亲病逝时的淡然、与朋友相处时的距离感,这些都在暗示着主人公的被动接受,主人公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得感情,一直充当着工具人的角色,你可以说这是麻木,生活中的一切事务都被现实捆绑,没有所谓的自由,也没有所谓的道德,你也可以说他很冷漠,不知道爱情这东西的滋味,他对于爱情的认知仅仅局限在人的原始本能上!可你不可否认的是,就是如此的人物却让人对其结局叹惋,有时候,人最大的可悲不在于屈服于生活,而在于身处泥沼中还浑然不觉。
看完这本书后,我时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人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他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可惜,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严重的失误,因为人生本就没有如果,是怎样就会变成怎样,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因果循环,理应如此。他和大庭叶藏挺像的,到处是故意模仿的痕迹,到处是令人唏嘘的结局,可这二人又是如此的不同,大庭叶藏戴着面具对待生活,最终发现生活的一起鸡毛,试图与之决裂,可命运使然,痛苦使然,而身为局外人的主人公则在人生淡漠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对待生命似乎不会怜惜,对于感情不会表达,置身于泥潭中却浑然不觉!有时候,说他可悲,可笑的是,他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可悲,正如台上人唱着折子戏,台下人流着动情泪,台上人唱着他乡遇故知,一步一曲是别离,台下人金榜正提名,却从未顾得台上人是旧相识......
最后的最后,本是局外人的那人变成了局中人,也许是死亡的威胁,也许是人生的看透,他从未与世界和解,也从未体会过这世道的丝毫温暖,他终于意识到身出局外人的尴尬,试图做个局中人。人就是这样,或遗世独立,恃才傲物,或蝇营狗苟,唯唯诺诺,正如庄周梦蝶,到底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这是说不清的,身处与局中人之处境,有些事情是弄不清楚的,可正如《围城》里说的那样,“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