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华南的50年”系列专栏--人物专访高璐璐(诺应广州RORO老师)
*本篇文章原载于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公众号,本次转载已经过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授权。
日中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从古代的遣唐使、鉴真东渡,到近现代的孙中山、鲁迅等远赴东瀛,一代又一代人见证了两国的友好往来历史。
2022年适逢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我馆采访了几位日中友好交往的亲历者,请他们分享在日本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希望借此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努力发展日中友好关系。
高璐璐 ----诺应(广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期人物简介:
现职诺应(广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从事日语翻译和写作工作。曾参与日本政府的“JET”项目(全称:“外语指导等外国青年聘用项目” (The 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me),2016-2017年在日本兵库县厅的国际交流课工作一年。

(照片由本人提供)
(一)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现在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目前是诺应(广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主打日本留学业务;同时也做日语翻译和写作,目前出版过译作《挽歌》、《明日绽放的花蕾》、《妻子们的思秋期》,非虚构作品《我在日本做公务员》,待出版译作《燃烧未尽的晚景》、《刑事辩护人》等。
因热爱美食,尤其是烘焙,在日本神户工作期间入读了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神户分校的课程,业余时间打理生活方式工作室,主要教面包课、早餐课,类似日本的面包教室,我也通过工作室举办日本文化活动,比如日本器物展览,读书分享会等。

(参加2019年香港书展。照片由本人提供)

(下午茶分享活动。照片由本人提供)
(二)您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在日本工作的机会的呢?
我是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官网偶然看到JET项目的,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起始于1987年的项目,它的全称是“外语指导等外国青年聘用项目”,在日本总务省、外务省、文部科学省及财团法人自治体国际化协会(CLAIR)的协助下,由地方公共团体实施。参加者会被分配到日本地方政府从事交流工作,有CIR(国际交流员)、ALT(外语指导助手)和SEA(国际交流员)三个职业种类。
我当时被活动内容吸引,觉得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是更深度了解日本的机会,加上自己当时在高校工作遇到了瓶颈期,希望有机会再去日本深度体验,于是报名参加后作为CIR被分到了日本兵库县厅的国际交流课,因为兵库县和广东省是友好关系,我也由此在神户市生活了一年。

(在北京参加培训的会场。照片由本人提供)

(同期交流员的大学校友在滋贺县培训合照留念。照片由本人提供)
(三)您曾在日本地方政府担任“国际交流员”一职,可以说是两国友好交往的亲历者,能和我们分享一些工作中难忘的经历吗?
难忘的经历有很多。日本公务员的和蔼与认真,办公流程的繁琐,人事变动的频繁让我既惊讶又敬佩。工作期间,我参与了很多中日之间的交流工作,让我在大局上更清楚日本的国际关系,又在细节上更了解日本,尤其是兵库县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习俗。

(主持中日高中生交流活动。照片由本人提供)
学校访问是我很喜欢的工作内容。和日本学生交流的过程很有趣,比如他们知道天津饭不是中国料理时很震惊,看到熊猫的照片和视频特别兴奋。我会和小朋友们介绍中国的地理、主要城市、饮食、节日习俗等,这种分享可以让日本孩子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文化,也可能成为他们日后愿意来中国旅游的小小契机。

(给兵库县播磨地区做中国文化分享。照片由本人提供)
每周四晚上我有一个“来来中国语”的课程,给对中文感兴趣的县厅公务员上中文课。上课的讲义都是自己做的,包括对话内容。我会着重介绍我生活的城市广州的信息,大家觉得很实用。所以我回国后,有中文课的学生来广州找我旅游,我带她们逛沙面、珠江新城,吃早餐喝糖水,她们用到了当时学的内容,特别有成就感。这也让我深刻感觉到即便JET项目结束了,但我可以做的中日交流永远不会结束。

(学生的感谢留言。照片由本人提供)
(四)在日本生活的经历,对您现在的工作或者生活有什么影响,您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有什么感想?
工作经历让我多维度地了解日本,比如政府职场环境,日本人际关系,日本的风土人情等,这些拓展了我的认知,也打破了我的固有思维。
学校访问的工作让我更了解日本的基础教育,无论多偏远的学校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突破母国文化思维的限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同时,在神户的生活经历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城市。我是在神户居住后才知道这里的宜居性,靠山面海,交通便利,东西文化交融,既有日本的元素,又有不同于日本传统的洋气,实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我很想让更多人了解神户的美妙,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带更多人去神户旅游。
很多即时感想我都写在了当时的日记里,回国后,香港中和出版社和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分别出版了《我在日本做公务员》一书的繁体版和简体版,大家可以在书里看到更多我记录的细节。

(神户夜景。照片由本人提供)
(五)2022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展望未来,您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人民之间的交流有什么期待?
我父亲在1990年,也就是我两岁的时候外派到日本半年,回来时给我带了很多日本的文具、玩具,所以我小时候就对日本有熟悉感,这可能是我后来选择去日本留学的种子。其实中日邦交正常化的50年里,正是这样一颗颗小种子,如今的中日友好交流才长成了一棵大树。以后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小种子,让中日友好交流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
刚毕业时我在大学做过几年日语老师,知道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日本文化,梦想去日本留学,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爱看日剧,喜欢用日本的产品,经常去日本旅游,这些都让他们更了解真实的日本和日本文化。当前疫情原因,大家暂时无法去日本,希望以后去日本留学和旅游都能更便捷,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更丰富的日本文化。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日本朋友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也了解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