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高句丽和高丽,其实他们曾经叫同一个名字

2019-08-21 10:19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最近有粉丝一直对高丽和高句丽存有疑问,所以写篇文章来区分一下。由于朝鲜历史的匮乏,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名字很是相似,连朝鲜都是朱元璋给起的,国旗也是中国人设计的。

高句丽原来是我国西汉时期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三国时期天下大乱,高句丽开始有了点势力。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开始进入朝鲜半岛发展成为国家。但是,它并不是朝鲜半岛的真正主人,当时的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才是现在朝鲜的祖先。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而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高句丽虽已形成国家,却一直向中原称臣,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次。

隋朝时期,高句丽作为一个割据政权已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并与突厥等边疆民族政权联合,严重威胁到中原的安危。隋朝三次出兵征讨,都由于隋炀帝的昏聩指挥而失败。

隋亡唐兴,高句丽继续占据辽东燕国故地,与边疆各族联合对抗中原王朝,并向南不断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救,唐太宗于公元644年出兵东征高句丽,一举夺回中原王朝的属地辽东地区,但在安市攻城战中耗时太多,为免除被拖入冬季的危险,唐太宗遂班师。此次东征虽给予高句丽割据政权以极大的打击,但唐军也战死数千人,战马损失一半以上。后来,唐朝一直保持了对高句丽的攻势,并在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将高句丽灭亡。在最后的攻城战中,新罗人也参加了战斗。唐玄宗时期唐朝将萨水以南土地赏赐给新罗,至此时新罗的势力才开始向朝鲜半岛北部延伸。安史之乱后,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状态。公元5世纪后,高句丽被普遍简称为“高丽”,其君主也被中国皇帝册封为“高丽王”。《旧唐书》也有《高丽传》,所以对于附近小国,我们的称呼向来很随意,比如"爪哇""占城",就连阿拉伯都叫"大食",最好听的也就是"大秦"了。高句丽出土文物“延嘉七年铭金铜如来立像”、“中原高句丽碑”均称本国为“高丽国”。但是此"高丽"的确非接下来的"高丽"。

10世纪初王建取代新罗建立高丽,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韩国人所谓的后三国时代就此正式结束,因为之前新罗没落而出现分裂,朝鲜半岛实现统一。而后,在北宋时期也就是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至此高丽王国疆域最大,也是今天朝鲜雏形。

王建为何定国号为高丽,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高丽国号取自古国高句丽的简称,高丽成宗时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确表示:“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丽”。这可能跟王建曾经服事的弓裔打出的“高丽”(史称后高句丽)旗号有关,由于主体民族的不同,并不能称高句丽与高丽有实质联系。如果说真的有,那只能说三韩民族曾经被扶余人统治过。

所以,韩国人按此推论的话,由于被日本人统治过,曾经存在十年的大韩帝国与日本帝国合并,也可以说日本也是他们的。


关于高句丽和高丽,其实他们曾经叫同一个名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