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击破唾壶

2022-02-12 08:05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唾壶击碎

击碎唾壶

       《世说新语·豪爽》

【原文】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今译】

(唾壶:古代痰盂一类盛唾沫和痰液的器物,形用罐状。)

晋代的大臣王敦(王处仲)每次喝醉酒后,就吟诵魏武帝曹操《龟虽寿》一诗,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意思是说:老骥虽然躺在马棚里,年老的千里马伏在槽边,但它的志向仍然远大,还有驰骋千里的志向;胸怀壮志的人虽然年迈,壮士到了晚年,但他的雄心犹在,不减当年。

王敦一边吟诗,还一边用手中的如意(用骨器或玉器做成,用于瘙痒、赏玩等)敲打唾壶以和节拍,以致把唾壶边沿敲出许多缺口。

【赏析】

“唾壶击缺” 是王敦每于醉后吟唱诗,一边拿着如意敲打唾壶,壮志未酬的形象,后来成为历史典故。

这则典故又称 “唾壶歌” 、“击唾壶” 以表示壮怀激烈、渴望施展才干的举动,散发着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迈,傲视千里的抱负。

此后历朝各代抑郁慷慨悲歌的文人也多引用此典,来抒发其愤恨不志的情怀。

此典又见于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九八.王敦传》,以及 晋·裴启《语林》

王敦是东晋建国功臣之一,出身于北方高门琅琊王氏,他与堂兄王导都是东晋重要人物,王导负责朝中辅政,王敦则负责在外领兵征伐。

初期,晋元帝积极笼络他们,仰赖王氏兄弟协助安定局势,但随着偏安江南政局的逐渐稳定,皇帝对于王敦带有重兵开始起了疑心,朝廷派官员刘隗等人前往监督、牵制王敦。

此举引来王敦的不满,让他有“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感叹。每当王敦喝醉酒时,心里的不满就靠着酒意,慷慨悲歌,宣泄内心怨言。

成语 “击缺唾壶”  、“击缺唾壶” 把痰盂的边沿都敲碎了 knock a spittoon to pieces. 形容对诗文的高度赞赏,give high praise on sb.'s literary works,后用以表示壮怀激烈、渴望施展才干的举动。


击破唾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